“淮北撤退”后的烽火岁月
作者:许尔军
编辑 情有独钟
1946年9月中旬、华野参谋长兼第九纵队司令员、政委张震同志,找到了时任华野九纵队八十一团团长夏玉华,和政委吴植缘两同志、传达了华野司令员陈毅同志的指示。由于泗县战役失利,敌人已经占领了泗县睢宁两县。因运河以西地区狭小,不利于大部队回旋作战,决定将华野的主力部队(二纵、九纵山东纵队八师、华野七师)撤到运河以东,一方面在修正补充主力部队,另一方面也为了下一次战役做准备工作,决定有华野七十九团、八十一团留在运河以西,暂时划归淮北第七军分区指挥,配合军分区直属部队共同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
当时的淮北军分区(即华中七分区)司令员张震球、政委赖毅兼任地委书记、副司令员赵汇川、地委副书记刘玉柱、地委专员张辑五。八十一团团长夏玉华、政委吴植缘和七十九团团长接到任务以后,迅速和军分区首长、地委负责同志取得联系。
当时淮北七分区地委掌握着邳县、铜山、睢宁、泗县、五河、凤阳、泗南、泗灵睢、灵璧、泗宿、泗阳、淮泗县等十几个地区。人口大约有五六百万,面积十七八万平方公里,连同七分区直属部队,和县大队、区小队、以及地方民兵组织在内,总兵力接近十四五万人。这在当时环境下,是我党一支了不起的武装力量!是我们党在这块土地上得以生存的基础。七分区和地委负责人根据现有兵力,划定了各自活动区域、并成立了四个工委。与地方同志们一起密切配合、有力地开展敌后武装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46年11月中旬、这一年多时间里,敌人分别从蚌埠、徐州方向对我淮北地区进行了多达几十次的扫荡,均被我淮北七分区军民紧密配合作战所粉碎!期间只有两次战斗我军出现失利,一次是在泗宿县青阳镇以北和西北地区、和出来扫荡的桂军第七军的部队遭遇,八十一团牺牲连长和战士二十余人。还有一次是七十九团在邳州、睢宁、铜山地区,遭到徐州敌人主力部队袭击,部队伤亡较大,团参谋长被俘。淮北七分区首长即命令七十九团、以及上述几个地方县委和脱产干部全部撤出,组成一个干部大队,到泗阳县附近洪泽湖一带,与军分区、地委领导机关一起活动。所以除了七十九团外,八十一团、还有军分区的二团、三团根本没有受到什么程度的损失。敌人出来扫荡也都是占领一下又退走,没建立什么据点固守,白天敌人占了的地方,到了夜间又被我们和地方军民一道给抢了回来。形成了淮北地区当时坚持敌后斗争的“拉锯式”局面!所以从当时全局来讲,整个淮北革命斗争形势主动权还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
然而1946年11月23日,淮北七地委、七军分区主要领导人、高估了当前斗争形势,悲观失望地做出了仓促撤退的错误决策。当时七地委、七军分区副司令员赵江川同志,只通知了地委直属机关和二团、三团、七十九团、八十一团四个主力部队东撤过运河。事前并未征得各工委委员意见,以至于各个工委、县委领导都不清楚淮北七地委、七军分区何时东渡运河撤出淮北地区的。包括泗灵睢县委、铜山县委、睢宁县委、邳县县委组成的干部大队,一直都是跟随淮北七地委七军分区活动的,也没通知一起撤退。使这个干部大队后来遭到敌人的袭击,大部分干部战士牺牲和被俘。有谢景鸿、王亚缄、农超某三位县委书记也壮烈牺牲!
仅淮北撤退前的泗宿县,经过抗日战争浴血奋战,就已经发展有宿迁市、凌城、苏圩子、朱湖、汴河、重岗、归仁、闸塘、金镇、潘山、刘圩子、马厂、杨集、杨圩等十四个区、一百四十多个乡,全县共有党员万余人。有县、区、乡、村干部和县大队区中队等武装。但是在淮北撤退以后遭到敌人疯狂报复,很多同志及其家属亲友都遭到敌人枪杀、活埋、吊打、关押,干部家属也过这非人的生活,长得好一点的被敌人霸占和强奸、有的干部爱人和女儿遭到土顽和还乡团的轮奸,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敢讲。淮北成了人间地狱、泗宿县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和痛苦、很多同志被迫自首,有的逃离他乡、有的同志在去运东找组织的路上,遭到敌人残酷杀害!泗宿县乃至整个淮北地区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面对敌人的暴行和淮北地区抗日严峻形势,泗宿县县委书记柏瑞秀和县长董栓同志,召集能联系到的泗宿县委主要成员张士文、季兴隆等几十人在一个有钱人家的堂屋里召开紧急会议。经过大家讨论会议决定、有县委书记柏瑞秀同志留在淮北地区、寻找副县长傅茂如联,和络其他被敌人打散的县大队区小队同志,坚持就地打游击、继续和敌人作斗争。有县长董栓同志带领其他参会同志、分批减少目标渡过运河找党组织。并且让同志们回去告知不能东渡运河的其他同志隐蔽起来,如果不能隐蔽就自首保存革命种子。只要不投敌、不损害党和人民利益,我们都承认你们是党的好同志!
淮北撤退,由于淮北七地委、七军分区主要领导的错误决策,和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给淮北军民酿成了如此惨重的损失,这是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挫折,其艰苦之壮烈确实是少见的。然而在那艰难的岁月、悲壮的历程中,留在淮北地区就地坚持进行抗日斗争的广大党、政、军、干部,在敌人重兵压境,烽火遍地,血腥屠杀的情况下,表现出的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奋斗不息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党忠诚的高风亮节光照后人!淮北七地委、七军分区过运河后,刘瑞龙同志和华中军区领导主持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会上严厉批判了地委主要负责人撤退淮北的严重错误,并决定打回淮北、坚持淮北地区革命斗争!
1947年1月18日华中军区组成淮北挺进支队,以及淮北地区各县大队一起强渡运河西进,挺进支队到达淮北地区后,和各县区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同志们一起,对敌人和地主、土顽和还乡团、进行了大小几十场战斗!对敌人给予了重大杀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挺进支队和淮北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下,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淮北地区又重新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
2021年5月26日完稿编后语:
淮北撤退已经过去了整整75年,但是从党史资料文献上看过这段艰难的历史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淮北撤退的58天时间里,广大淮北地区军民饱受了惨痛的灾难,好多革命同志和党的优秀干部被敌人杀害,和在就地坚持战斗中英勇牺牲!解放后的“文革”期间、还有很多同志因为淮北撤退期间,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无人证明自己为革命所做的斗争。被错误地化成叛党投敌、投机逃跑分子、遭受了审查、关禁闭、游街、和批斗,及非人折磨。有的含冤屈死、有的落下身体残疾。今天我把这段尘封的历史整理写作出来,一来缅怀当年为革命英勇牺牲献身的革命先烈;二来告慰后来在“文革”中含冤受苦的革命先辈们!“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尊重历史、对他们的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做出了高度评价!对“文革”中含冤受屈的先辈们给与了客观公正的历史定性!安息吧!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党的优秀儿女!您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后代人的心间!
编辑简介:
尤运兵 ,网名情有独钟。驻马店作家会员,县老记者协会会员,自媒体编辑。有作品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报道、中华网、凤凰等媒体、海外头条、诗人名家荟萃等多家网站;多首作品被《正阳作家抗疫》一书收录发表;《圣地诗刊》特约供稿作家,代表作【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由北京华人出版社出版的【感动城市最美的诗】一书收录发表,并被多家平台争相转发。
主办单位 河南强强融媒传播
媒体合作 北京头条
驻 马 店 头 条
总编 尤运兵
主编 赵一伟
为了扩大宣传、提高家乡知名度,【河南强强融媒传播有限公司】与【驻马店头条】强强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盛宴,为繁荣和支持家乡文化建设而努力。希望广大闻工作者和有志于写作爱好者,积极参加、踊跃投稿,无论是新闻还是诗词歌赋,在这里都有你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家乡代言、为自己代言。驻马店头条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第一时间发布发布各地、各行各业、社会团体的活动信息。全方位展现当地形象,与你随时随地分享家乡精彩!
邮箱投稿yoU15893192386@qq.com
微信号yzq1589319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