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为鉴 明辨前世今生
文/心语

“这里可以查询个人调资档案吗?”
在西安市档案馆,一个温柔充满期待的女声站在距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2米远的入口处咨询。
“姓名,原单位信息”。
噼里啪啦敲打键盘后,信息被调阅出来。
“我去年退休了,工作时换了5、6个单位,第一个单位的调资档案你们还能找到?”
站在远处高挑瘦弱的身影一下子扑到柜台前,惊喜中带着一丝颤抖:“真有吗,真找到了?!”
她说自己这2年跑遍了能想到的旮旯,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求了多少大神,絮絮叨叨的陈述自己的查档艰辛和遭遇的冷眼。工作人员没有打断她的絮叨,直到免费打印出来的资料递到她手里,她依旧感觉自己像在做梦一样,千恩万谢出门。
门外传来她打电话时欣喜的声音,继而是她一边诉说一边无处安放,压抑几年了的嚎啕大哭声音……
主席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也是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

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以其独特的功能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渗透在社会生活、民俗民风,文学艺术乃至人生态度、审美情越等诸多方面;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通过对饮人、饮时、饮地、饮趣的选求,使物质享受的酒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感情、行为、人际关系,从而创造出别致的生活意境和文化氛围。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启动中国名酒志文化工程,为了充分发挥 中国名酒志文化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起到为陕西白酒文化存史、资政、教化、认同等重要意义,确保高规格、高质量完成《中国名酒志·西凤酒志》编纂任务。在省、市、县(区)志办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西凤酒前世今生的孜孜追索,此次编纂人员先后奔赴省、市、县暨西安各大院校档案馆、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5000年来被历史尘封的脉络。在古籍中小心翼翼的翻阅薄如蝉翼,已经发黄变脆的,麻枸纸上丝丝麦吉杆凸显的细密镶嵌的文字。
每一个汉字如同鲜活跳动的生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明,也镌刻着每一个时代的发展和万物生命,更迭延续的故事。无论是档案管坐在桌前还是图书馆站立在书架下,无论是查阅档案资料还是翻阅文字叠加起来的书籍,每一次探秘,心理都是满满的和深深的敬畏,敬畏历史,敬畏承载历史的物件,敬畏每一个记述历史人的严谨、敬业,书写者对文字的惜墨如金让我们臣服。
“做官一时荣,文章千古秀”。千年文字会说话,那些珍贵的文字和人一样,历千秋万代始终被铭记。自古以来,相信无数的王侯将相、仁人志士都思考过如何能让自己长生不老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超越时间“活”下来、永垂不朽。就像吕不韦之所以编写《吕氏春秋》,不仅仅想要给自己塑造一个圣人的形象,而且他通过《吕氏春秋》传播了他的思想,他的主张。此时此刻,我们只是历史的追溯者,如何真实还原西凤酒每一个高光深刻,对我们来说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虽然从各种资料以及书籍和人物采访中我们获悉了一些线索,但是目标不是太明确。档案是历史的记载,我们只能在已经电子化的资料库里,不断输入我们所知道的关键词搜索,凭着一双双火眼金睛在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书籍中探寻宝藏。拨开层层迷雾,我们就像痴迷的寻访者,沉浸在迷宫里,只要相关信息被找到,我们欣喜万分,这份获得感和对下一个线索的持续追索,让我们信心百倍。
开卷有益。带着这份虔诚和敬业的朴素情怀,我们期待把历史上的陕西土酒,关中西府酒,凤香型最具权威代表的西凤酒凤凰涅槃的前世今生以志书形式最终以飨大家,让若干年后这份历史的印记就像本文开头的女主角那样找到自己曾经的故事,而不用跨越千山万水,穿越古今中外。



图片:1944年征购土酒(凤翔酒)制造汽车燃料的历史档案资料
作者简介:

心语(马雅萍),陕西凤翔县人,公司职员,喜欢运动健身,爱好文字,书法。曾在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