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家有“钢铁”男孩,千万别跟他们硬碰硬。
一味用父母的权威压制男孩,就会激发出他天生的攻击性。虽然不是所有男孩都跟父母打架,但男孩的愤怒总要找到一个发泄口。如果他不敢对父母发飙,愤怒就会转向自己,甚至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母。安徽芜湖,一个12岁的男孩在与母亲争吵后,又一次地挨了打。男孩直接反锁房门,爬到窗外,准备跳楼。18楼的阳台外,他手抓窗,脚下并未踩实,摇摇欲坠,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好在消防员及时赶到,从17楼窗户将男孩托举了上去。但不是所有男孩愤怒时,消防员都能及时赶到。湖北武汉就有一个14岁男孩,因为在学校被妈妈打了一巴掌之后,从五楼一跃而下,永远失去了生命。你打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男孩子更是如此,情绪易激动,做事又冲动,爱恨都争一口气。
强硬的父母,换来的不是男孩的臣服,而是逆反、对抗、以暴制暴,甚至是惨烈的回敬。
跟男孩硬碰硬,只会换来两败俱伤、乃至变成整个家庭一生的伤痛。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捡破烂!” “下次再偷跑出去玩,看我怎么收拾你!” “走路就不能挺直背?老是弯着腰,说了多少次了!”
往日在赛场上冲锋陷阵的霸气战神,为我们展现出柔软温和的一面。儿子林瀚铭有段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且立志将来走电竞这条道路。一般父母发现孩子为了游戏茶饭不思,肯定如临大敌、火冒三丈。然后,对孩子苦口婆心诉说其危害,甚至声嘶力竭骂到孩子“武装”反抗。导致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瞬间分崩离析。面对儿子的“出格”选择,邓亚萍没有发火失控,而是采用更智慧的方法。
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一定是懂得沟通艺术的家庭;一对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不是在言语上战胜男孩的父母。
电影《驭风少年》中的男孩威廉是一个喜欢科学,热爱发明的孩子。他深知干旱少雨的天气带给他们太多苦楚,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历经一次次失败和不断尝试后,他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他激动地把用自行车改造成风车,从地下抽水灌溉庄稼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却觉得他在胡言乱语,讥讽嘲笑他并拒绝把家中唯一值钱的自行车给他做实验。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知乎有个问题:男孩太叛逆怎么办?一位妈妈回答直戳人心。她儿子高三那年,突然喜欢上了街舞。一开始,她并不知情,直到孩子月考成绩突然降了整整十名,她才从学校得知,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去社团练街舞。学习时间这么紧张,还有空练些没用的,她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跑到学校街舞社团给儿子退团,还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每天一放学就在校门口守着。儿子不出来,她就打电话找老师,找同学,闹得学校人尽皆知。结果,儿子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月不和她说一句话。学习上更是一塌糊涂,就仿佛是在故意气她一样。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老师也找了,但孩子就是要自我堕落。不得已,她主动向儿子示好,为之前的莽撞跟儿子道歉,还给他买了街舞服,同意他继续学街舞。但也跟他约法三章,让他保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影响学习。出人意料的是,儿子不但没有因为街舞影响成绩,反而抓紧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专心学习,最终考取了心仪的大学。这位妈妈不无感慨地说:教育男孩,千万别想利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因为根本压不过。和他斗狠耍硬,你会一败涂地。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12岁之后,父母要学会示弱。
当然示弱并非软弱、无底线,而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养育智慧。示弱的方法,对男孩尤其适用。男孩小的时候会紧紧牵着父母的手,跟在父母身后亦步亦趋;长大后的男孩,视野开阔,主见增多,他们迫切渴望张开羽翼,自由飞翔。此时,如果父母不转变策略,还想和男孩一较高下,输的往往是父母。
“铁一样的教育,最后落在孩子身上,都会跟水一样绵软无力。柔一样的教育,最后落在孩子身上,都会跟铁一样刚劲有力。”
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寒风,行人怕冷,把大衣裹的更紧了。南风吹出了柔和的暖风,行人觉得温暖,便解开了大衣。教育就是如此,男孩越是性格硬如钢,父母越是要柔如水。因为只有春风细雨般的温柔,才能润物于无声。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
请对我们的男孩温柔一点,耐心一点,给他温暖,给他力量,如此,他们才能向阳而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