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回老家啦,盼望中迎来“五一”假期,我和家人决定一起回老家小聚。

一路上,南风牵着我的衣袖,树上的鸟儿欢快地亮着歌喉,道路两旁的绿化树枝繁叶茂,青砖黛瓦的“别墅”在艳阳的照耀下流光溢彩。
家乡的妆容美貌,叫我不敢想象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就是自己曾经有过穷困、有过忧伤,有过很多过往与纠结的家乡。
依稀记得,当年我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裤子,跟伙伴们在大队部玩老猫偷袭、过家家,结果又把裤子扯破了一个大口子,愁得妈翻箱捣柜连旧补丁也找不到。气得骂我:祖宗,明天你就光着腚子上学吧。
我八岁的那年,父亲让我去赶集,路过图书馆,我看到一本战争故事的小人书爱不释手,最后我没有买父亲让我置办的东西,用八分钱把这个小人书带回了家,父亲一看我买了本小人书,非常生气,阴着脸:“咱们家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了啊,你竟然还去买这个书。”我羞愧地低着头,心中荡起一股负罪感。
是啊,温饱都成问题,精神的追求也太奢侈 啦。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一把雨伞,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雨伞,我只能带着用化肥袋子叠制成带帽子的特制“雨衣”,看别人打个雨伞,羡慕不已,我决定靠我的双手去山上扒蝎子买一把雨伞。
当时,一个蝎子才卖五分钱,我攒了一个夏季,才攒够了买雨伞的钱,当我兴高采烈地去把自己心仪已久,看了无数次的雨伞买回来时,激动得心砰砰乱跳。
我把伞放在父亲拉的架子车上,结果,不知是那个过路人无意中把烟头扔到我家车上,把伞烧了个洞,气得我大哭了一场。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平生第一次吃苹果的经历,我和母亲在山上割草,无意中发现有棵苹果树的最顶端树梢上遗留着一个很红的苹果,我的口水便流了下来:那东西只在县城的商店里见过,我连是酸还是甜都不知道,今天要是能亲口尝尝该多好哇!
母亲费了好大劲,手上、脸上被荆棘划破了好几道血口子,才用镰刀把苹果树枝的苹果弄下来。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哦,虽然一半被太阳晒得通红通红的。但另一半已被鸟啄食掉了。但我却觉得它是最好看的苹果。
母亲激动地把它在衣服上擦了又擦,递给我吃,我接过苹果,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感觉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
一晃三十年过去啦,光阴似流水不仅带走了许多过去的故事,而且改变了我们的外貌和气质,使我们由懵懂的少年长成了睿智的中年人。
如今,我的家乡也敞开心扉,正用火辣辣地情怀欢迎着我这远方归来的游子。
老家现在跟过去相比真可谓是天上地下,过去的穷貌旧颜荡然无存。取代家乡过去的是平展展、光溜溜连通万户千家、城市乡村的水泥路网,崭新的教学综合大楼巍然挺立,朗朗的读书声、悠扬的歌声在空中回荡,家家户户的房子光鲜平整,不锈钢门窗接彩霞、迎朝阳,透着新农家富裕幸福的光芒。
当年的大队部建起了综合广场,村部、休闲书屋、儿童乐园、健身广场绿叶葱绿、花草幽香,莺飞燕唱、蝶舞蜂忙,悠然自得的老年人在唱“最美不过夕阳红”,年轻人们在排练“最炫民族风”,一派欢天喜地,热情似火的快乐气象。 农家商超的货架上琳琅满目,人来人往,各购所需、喜悦溢满胸膛,大街上,服装卖场随处可见,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比比皆是,现在 ,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天哪,这和我现在居住的大城市压根儿没有两样!
听说我回来,老村长招呼了我昔日的那些老伙伴们给我接风洗尘,餐桌上,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跟擂战鼓似的,争先向我报道他们家幸福的光景。
“我家的果树亩均收入2万块嘞”,老张头自豪地说。
“国家政策保护养殖户的权益,今年我家养猪场的毛收入三十万肯定能上。”老李头声音爽朗地“炫富”。
老村长热情地给我的碗里夹着菜:“咱们算了赶上好年华啦,村里人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你还不知道的吧,咱们乡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流转,成功地举办了稻田文化节呢,现在也全国闻名啦呢。”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大侄子的声音里洋溢着新时代的强音。
童年的铁哥们建国说:“咱们现在是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那些大型企业的老板也纷纷到咱这里落户,村里闲散劳力进工厂,穿工装早九晚五,钞票赚得哗啦啦响。
”吃过饭,我陶醉地在村里子溜达,只见老邻居崔叔焦拿着手机听着戏,时而吼着刘忠河的红脸调调,西边地头停的摩托车、电动车东一排、西一行,最让人开心地是,农村人也添置了小轿车。
收割机在田野上收获着富裕、农民在果园里收获着希望。
浓浓乡情满目美景,实在在叫人难舍难去,驻脚再回首,我心中感慨万千:我的老家在党的关怀下,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奋进在2021年。真心祝愿家乡辈辈富足、年年丰收。(作者 顾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