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历史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因此学习用典不只是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总书记那样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使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通过此次以围绕“学习用典”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书法艺术家踊跃参与,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推动全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有助全社会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同时也有助于让青少年从前人典籍中吸取营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表达书画名家喜迎党的百年诞辰、共同庆祝的美好心声,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什么是能量书画>
首先,跟党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就是正能量。
其次,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要求,将超强生物能量技术、野战抗疲劳技术和负离子技术运用到书画作品中,使书画作品能够释放生物能量波和负离子,可提高人体细胞活力、提升人体免疫力、并可净化空气。将书画作品在原来的观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功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项颠覆性创新。
2020年10月9日,国内首个《能量书画》企业标准在中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发布。该标准由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发起,吉林省利未能量科技作为标准主体企业参与起草,军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与该标准制定,目前能量书画已受知识产权保护,能量书画将作为具有合格证的产品进入家庭。

本期《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来自书法家付丽华老师。

付丽华简历
付丽华,女,1969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高级院士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2020年加入辽宁省传统文化教育委员会
省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沈阳12中学)书法辅导教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付丽华老师学习用典书法作品。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块;人有块则法度坏。——(战国)筍况《荀子·大略》
【释义】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最为提倡尊师重教。《荀子》首篇即为《劝学》,体现了对于教育的重视。荀子认识到“师”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上升为与“天地君亲”并列的高度。《荀子·礼论》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荀子·大略》更是把教师地位提高到攸关国家兴亡的高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意思是,国家将要兴盛,一定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规矩和制度就能保持并得以推行。反之,国家将要衰微,一定鄙视老师并看轻有技能的人,如此人们就产生放肆之心;人有了放肆之心,规矩和制度就会被破坏。这一观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释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朝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张载是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因此,这四句话又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
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旨在激励知识分子要学习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传统,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原典】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引自﹝北宋﹞苏轼《稼说·送张琥》
【解读】
2014年9月,总书记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谈到了中华民族的三个特征:爱好和平、注重学习、敦亲睦邻。他引用了三句古语,说明中华民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党在延安时代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总书记看到现实中一些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所以再次提出“本领恐慌”的概念,强调“中国要做学习大国”,勉励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益其所不能,“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原典】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释义】
与众人相处,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人最忌自以为是。从知识的角度看,人不可能穷尽世间所有,个人所掌握的,只是浩淼知识海洋中的一小部分。从经验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由经历生成的知识必然各有不同。从时间的角度看,人的生命长度有限,每个人都只能是历史中一个渺小的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说到底还是“无知”。所以,聪明人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多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得失经历中得到镜鉴。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读】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里,韩愈的这句话,被视为对老师的经典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既是人们对老师的心理期许,也是老师职责的三个维度。总书记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并非视之为并列关系,而是把“传道”排在价值坐标的首位。在他看来,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正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传授专业知识,那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只有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进入“道”的境界,真正把学生塑造成和谐发展的人。正因此,要成为好老师,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信念,比专业更重要的是人格。诚如所言,“德者,才之帅也”,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应该先立德再立业,让学生成人又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