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村镇马家裕北村位于沂蒙山腹地,在抗战、抗日年代可是一个藏着革命火种的摇篮啊!这里有众多的我军与敌人战斗的红色故事,流传甚广的是村民救治伤员与九班长的水乳交融的故事,因为九班长的英魂至今还长眠在马家裕北村的郊外。
据马家裕北村80岁老人回忆,故事发生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的一个夏天,当时新四军与国民党在村西的仙姑山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当时,国民党的军力比较强大,我军仅为一个连的兵力,密集的枪炮声、爆炸声传遍仙姑山脚下的马家裕整个村庄,村民可以看到嗅到空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道,整个山很快被大火浓烟包围了,我军处于劣势被迫撤退保护有生力量。 
这时,从仙姑山上的北面走来二个相互搀扶一瘸一拐负伤的军人,他们穿着被鲜血浸透的新四军军装,躲进马家裕北村郊外村民张兆深村北看瓜的屋子里,张兆深看到后二话没有说冒着杀头危险将他们藏起来请来郎中悄悄为他俩疗伤。
后经介绍才知道他们是安徽人,一位叫张太华,40岁是某连九班班长,人们都叫他九班长,他的伤势比较严重。年幼的叫张子英二十二岁腿部受了枪伤,二人是同族叔侄关系。
后来村民听他们说,他俩老家是安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逃荒到南方后来加入了新四军。可惜的是九班长由于伤势严重,最后还是牺牲了,张兆深便和村民张茂富李因庆埋葬了九班长。
由于当时季节正值酷暑,张子英腿部受伤引来成群的绿豆蝇,张兆深和张茂富拿了刀到山上砍来松枝叶点燃驱蝇并轮流伺候张子英。张茂富的母亲常常拿出自己舍不得吃鸡蛋,并不时弄点肉杀个鸡给张子英补营养。在他们精心照料下,二个月后张子英的伤势逐渐好了起来。
张子英伤好后,他说:“他是一名军人一定要找到部队,如果全国胜利了,他还活着的话一定回来报答你们的救命之恩情”,他向几位恩人磕了几个头含着眼泪走了。
全国解放后张子英再也没有回来,也许他还活着,也许他在战场已经牺牲了,但我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累希望他能活着,期盼有一天他突然带着家人回来,接他叔英魂回家。
文: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