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高考情结”
荣玉奇
一年一度的高考到来了,每逢高考到来,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40多年前,自己参加高考的那令人难忘的一幕。也许是在我心中有一种特别的“高考情结”,沉淀在人生岁月中,成为一个永久的记忆。
我本来是“老三届”的学生,“文革”的前一年(1965年),我初中毕业考取了省城的一所省部级中专。当时因为我家在农村,家境贫寒,我又在兄弟中排行老大,父母的意思让我早就业早挣钱,以供下面几个弟弟读书。因此没有读高中,不读高中也就意味着与大学绝缘,我少年时代的 “大学梦”从此就彻底破灭了!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好几年后,还为当初没有读高中,没有考大学而耿耿于怀。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当我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八个年头——1977年,因“文革”停止了十年的高考又恢复了!当时我听到这一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想起当年初中毕业时,因家境贫寒我忍痛报考了中专,从此与我梦想中的大学而绝缘;想起“文革”大串联时,我曾经去过的北大、清华、南开、复旦,我望着这些名牌大学而兴叹,我在这些大学久久驻足而不肯离去,这件事始终是我的一块心病。尽管我中专毕业成为“商品粮”,尽管我进了城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尽管我在单位也入了党提了干,混得还不错。但那份大学情结始终在心中隐隐作痛,难以释怀。没有想到在我已奔“而立之年”时,机会终于来了,你说我能不高兴吗?至今我记得十分清楚,高考的时间是1977年12月的8日至9日,考点在邯郸一中。(我毕业参加工作一开始分配在邯郸)因为这是十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不仅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而且往届毕业生也可以报考;特别是在职职工也可以报考,同时年龄放宽到30岁。这就为像我这样的老三届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那一次高考,报考的人特别多。
那一年的高考时间,也很特别,不是在夏季,而是在冬季。我记得十分清楚,高考时间是在12月份,天气已经很冷了。12月8日那一天,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当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踏进邯郸一中的考点,望着那一群群年龄参差不齐,匆匆赶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上午8点15分, 一阵清脆的铃声响彻校园,一场令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考试开始了!
当年的高考,不是全国统一命题,而是各省、市、自治区分别命题。考试科目和现在也不尽相同:语文、数学、政治三门课,文理考生都有,另外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不知为什么,没有考外语。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年我们河北考生的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有两个,一个是记叙文:“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一个是议论文:“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23年”(1977年距离世纪末还有23年)。而我选择了第一个题目,感觉记叙文还好写。作文满分60分,占了语文试卷的大半。
高考过后不久,消息传来,我的分数超过了录取分数线,我当然很高兴。在我们铁路系统几个单位,共有10人上线,我的分数名列第二。正当我满怀信心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希望却令人意外地落空了!后来才知道,我填报志愿有误,当时各院校普遍愿意招收年龄偏小而且没有工作的考生,对于在职考生则倾向于录取与单位行业相同的院校,也就是说我应该报考铁路一类院校。但我当时却没有获取这样的信息,使本来属于我的机会,白白错过了!虽然我没有被录取,虽然机会来了我终于没有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虽然当时我懊悔了很长一阵子,但我参加了高考,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文化知识能力,也算是一种“曾经拥有”吧,它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难忘的重要经历。我至今珍藏着那次高考的准考证,每次看到它,我就会激动不已,就会感慨万千,就会百感交集,就会想起那次难忘的高考。
今天的年轻人,大概不理解,既然我已经读过中专,而且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何还要参加高考?高考不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吗?其实,他们不明白,我就是想了却一个心结,完成一个心愿——心中的大学梦。
每年的高考到来时,我总是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大概我心中有一种难以磨灭的“高考情结”,到时就会冒出来,啊!高考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特殊经历,一道考验你有没有真才实学的关口,它真得让人难以忘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