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八滩烈士陵园
文/姜超
风和日丽,我滨海县作协一行人在王立辉主席的带领下,径直地驶向文学采风地方——八滩烈士陵园。
沿途看到八滩镇街道一马平川,路面洁净得几乎找不到一片落叶,就甭提及废纸屑等杂物了。商家门市前熙来攘往,路旁农贸菜市场上叫卖声不断,此起彼伏,好一派繁忙景象。鸡鸭鹅的叫声交织成一曲悦耳动听旋律,农家小院造型别致。在当地有“银八滩”之说,眼前景致足以佐证。
走下车子,我抬头一瞧,只见烈士陵园的大门造得庄重典雅且大气,给人肃然起敬之感。此时,我随着队伍步入陵园,一抬头就看到一座巍巍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王桥战斗纪念碑”,是用红漆描摹的,显得越发鲜红醒目。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老人满头白发宛若晚秋清风中飘动的葭花,一脸皱纹纵横,精神矍烁,身穿着浅蓝色的呢子,裤子是黑色的,足蹬一双平绒布鞋,给人朴实亲切之感。经一打听,她名叫——周万平,已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与年华奉献给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为勇士守灵,呵护他们的陵墓,无论严寒酷暑,一直坚守着烈士茔地,从不计名利,感动无数前来瞻仰的人们,几十年默默地付出,终于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如今被评为“中国好人”,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为人所仰止。

我们随同守墓人来到纪念碑前,这位老人向我们讲述了王桥战斗这一真实故事:一九四三年春,侵华日军对我盐阜平原进行第二次残酷的大扫荡,二月底侵占东坎,日军山本派一中队与伪军共三百余人,第三次占领这里,在王桥建筑工程,妄图阻扰我新四军进驻驻本地,后奉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之命,新四军战士与当地民兵组织在师参谋长洪学智和三十四团团长谢政华的带领下,趁敌军立足未稳,于三十四夜里在王桥展开长过九个小时的鏖战,终于将所有敌军歼灭,解放后,为了纪念在八滩王桥战斗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经省市县领导们批示,终于建成了这一壮观的英雄烈士纪念碑……”,站立在烈士碑前,每一个人心情沉重如铅,眼眸里盛满晶莹莹的哀思之情,向烈士们鞠躬祭拜且默哀。
我们在不知不知觉中走到陵园一堵用大理石制做成的墙壁,仔细地端详刻印在上面的文字是《滨海革命烈士英名录》序:“……滔滔黄海,赐雄浑气魄;茫茫滩涂,贻耿直衷肠;滨之地,成陆晚而革命区老……”文朋诗友们不由自主齐声诵读,内心热血似海潮一样奔腾澎湃。
转身离开,又目睹了英烈名录。名字绸密,每一个名字,就是一个鲜活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我用手抚摸着他们的名字,嘴里亲唤着他们芳名,仿佛看到他们一个个笑靥如花,坚毅眼神里透视出对信仰的忠贞,对祖国的痴爱。此时此刻的我,不禁想起一句古诗:“青山处处埋骨,何须马草裹尸还”。
“姜老师,你来这边……”一位文友招呼着我。走近这里看到的是一座座石墓,每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都刻有烈士的名字,籍贯和殉难年月等。当我看到“——朱国忠”名字时一愣,这座烈士墓地原在家乡四汛村。清楚地记得,在我小时候,每逢清明时节,我们村学校都要组织全体师生去朱国忠烈士墓地祭扫,那时候烈士墓都是用土垒积的,老师每一个人发一两张白纸各自动手制做白花佩戴胸前,不会制作的由老师或是同桌学友替做。来到烈士墓前,首先听校长讲他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此时觉得刘校长那一番介绍又萦绕在耳畔:他是我四汛村人,出身贫穷人家,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一到参军年龄就随军入伍立志报国,在部队里敢打敢拼,每次战斗总是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深得部队首长与战友们赞誉,在阜宁三灶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表现十分顽强,击毙多个敌人,最终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壮烈牺牲后迁葬于家乡。经扫墓老人介绍,我县民政部门近年来,将分散的烈士墓集中搬迁一处便于看护、祭拜。

烈士陵园里东北角有一王桥战斗展览馆,不到这里看一看等于白来一趟。当我们走进展览馆时,有一屏风,正面书写着“王桥战斗展览馆”,背景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像;背面写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地”,这句选用毛泽东主席创作的《七律.到韶山》一诗词中。墙壁四周挂满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照片:有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我国十大上将之一洪学智;大将黄克诚……有攻打王桥战斗的史料图片;有抗战时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战土们在八滩镇训练时场景图片;有早已离休的老兵——栾毅华照片,(这位老人仍然健在)和他参加王桥战斗时伤残鉴定证件。
一张张照片,一页页史料,让我们为之感动,濯洗我们的污垢灵魂,教育我们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永远铭记为了中华民族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永远缅怀革命先烈,在奋力拼搏中不负韶华,成就人生的梦想。
夜幕降临,我们再一次乘坐上轿车缓缓地驶离了八滩烈士陵园。望着耸入云天的烈士碑,宛若无数革命先烈伟岸的形象,一阵风吹来,传来苍松的呜咽,翠竹的悲吟,心里有着说不尽的感慨。此时道路两旁华灯初上,我仰望璀璨的星空,思想生长出了翅膀,已飞向遥远的地方……

【个人简介】
姜超,教师职业。江苏盐城市作协会员,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已有近千篇(首)散文,诗歌发表在国家,省、市、县级期刊,在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文集,有作品登录《人民日报》官方网站后,被其它平台陆续转载,出版过诗专集《莹雪寒香》。

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