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历史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因此学习用典不只是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总书记那样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使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通过此次以围绕“学习用典”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书法艺术家踊跃参与,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推动全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有助全社会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同时也有助于让青少年从前人典籍中吸取营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表达书画名家喜迎党的百年诞辰、共同庆祝的美好心声,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什么是能量书画>
首先,跟党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就是正能量。
其次,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要求,将超强生物能量技术、野战抗疲劳技术和负离子技术运用到书画作品中,使书画作品能够释放生物能量波和负离子,可提高人体细胞活力、提升人体免疫力、并可净化空气。将书画作品在原来的观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功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项颠覆性创新。
2020年10月9日,国内首个《能量书画》企业标准在中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发布。该标准由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发起,吉林省利未能量科技作为标准主体企业参与起草,军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与该标准制定,目前能量书画已受知识产权保护,能量书画将作为具有合格证的产品进入家庭。

本期《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来自书法家杨家衡老师。

杨家衡简介
杨家衡字宝祥,自署三乐屋主。1934年11月生于吉林。1985年创办吉林省司法学校并首任校长。
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高级顾问
吉林省国学研究会书法艺术顾问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长白山诗社社友
关东兰亭书画会创始人之一
关东兰亭诗社创办人首任社长
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经常入选书画集出版,并出版个人书画作品集。作品被有关机构和国内外友人收藏。


杨家衡老师自幼喜爱书法,多年来临池不辍,退休后苦心钻研金文。金文属于大篆,本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不仅少有人写,甚至也少有人认得。但杨家衡先生的大篆,却能在这种陌生感中营造出品味艺术的空间。他“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的老辣笔法,刻画出敦厚古朴的金属质感,能让人感觉到大篆那股由钟鼎上带下来的“金石味儿”,让古老文明获得新生。



自《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活动开展以来,杨老师积极参与用典书法创作中,如今八十七岁的杨老师,依然不断的用书法形式展现书法家的爱国之情,让我们从典故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杨家衡老师学习用典书法作品。

——2014年10月0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
【原典】
故《本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上有私惠,下有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于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是以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诡使》
【解读】
总书记引用这句一乱一治的对比,是要表明这样一个道理:严明纪律是从严治党的一个前提;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在整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总书记都反复强调“严明党的纪律”,以此作为改作风、反腐败的得力抓手。从道私者乱的告诫来看,严明纪律最需要秉持公心,最忌惮私心作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屈原的《离骚》
【解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结束语,总书记在重提“赶考”之后,引用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激励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70多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异答卷,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恢弘铺展。今天,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无论是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仍然漫长,考试仍在继续。只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继续经受考验,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2014年5月4日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原典】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郑燮《竹石》
【解读】
这是郑板桥对竹子品格的描述:站定青山之上,扎根岩石之中,不管风吹雨打,总是坚劲挺直。竹子的品格,也正像人的品格。为什么一些人为了理想,能“虽九死而犹未悔”?为什么一些人为了事业,能“历百折而仍向东”?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信念之于人,就像青山与岩石之于竹子,有了它,才能向着目标前行,不为困难所扰、不为矛盾所惑、不为利益所诱。只有树立高度的价值观自信,才能站稳价值立场,才能保持清醒认识,才能具备政治定力。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自信,才有自觉的践行。而一个国家要达到发展的目标、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需要有定力、有航标,同样需要能扎根传统、抱持自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定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