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寻常却奇崛
——谈著名国画家吴国亭山水花鸟画的题材新境界
文\余 一

(吴国亭先生近影)
我真正认识著名国画大家吴国亭先生,应当说从这次亲自前往南京浦口与吴老亲密接触开始的,因为短短的七八天里我们一同吃住、一起无话不谈、一块散步……,从他的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里,真正认识了吴国亭先生作为一个大画家的赤子情怀、跨界思维、创新精神、独立自由的人格魅力。一个画家的内心世界应当是最纯真、最善良、最无私、最浪漫、最纯粹的,唯有如此方能一门心思倾情投入到艺术的创作化境。
今天的时代,日新月异、科技发达、社会昌明、互联互融、人工智能、物流畅通,我们不缺乏图像与艺术工作者,更不缺乏画家之类的美术工作者,但是,在数十万的美术大军中,怎样才能独树一帜的标新于大众之中,怎样才能从亿万幅作品中一眼辨别出是某个人的作品,这才是当今一切美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1) 个性语言,独具魅力
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首先要创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对于吴国亭先生的国画作品,他独具个性的绘画语言,是鲜明而强烈的。吴国亭在《我的道路》一文中说:“我还能画些什么呢?版画不愿搞,人物画有禁忌,名山大川无条件去写生,名胜古迹不一定都能入画,除了我眷念的乡土之外,其他看到的景物都产生不了我描绘的激情……”
是的,吴国亭的绘画有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家乡的山水与花草树木、鸟虫禽鱼,都是他笔下的素材。他不想重复古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老师,更不重复自己,吴国亭常说,我们的花鸟画、山水画要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俱新,中国文人画为什么会走进死胡同?表现题材狭窄是其重要原因。花鸟画不要老是陈旧的梅兰竹菊、杨柳松柏,大自然里植物有几千万种,而我们脚下、身旁随处可见到野花杂卉、寻常树木,不也很美嘛!

我想:一个真正理解百姓内心世界的艺术家,才是人民心目中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百姓眼里的风景就是他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最直观的风景,普通人怎么可以游历祖国壮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黄河、长江,大漠孤烟、内蒙草原,这些景色当然美,但与寻常人是有距离感、有隔阂的;只有这些普通的山村乡野、野塘石瀑、杂花生树、群莺飞舞,才能与百姓心目中的美接洽,才是他们熟悉的画面与美好。
吴国亭先生的这类花鸟画、山水画作品是成功的。但这个成功是得来不易的,这个“成功”的背后总是包含着无尽的辛酸、无穷的苦思冥想与长期的坚持。这里有他的毅力与自信、担当与责任,更有他别具匠心对美的追求。
吴国亭认定这就是自己的路,这就是自己毕生探索的艺术之道,这里不仅需要自己内心深处的强大,还要摒弃旁人的冷嘲热讽与说三道四,这就更难能可贵。有的人对自己的风格与新的尝试浅尝辄止,或举步不前、或举棋不定、或中途退却,最后销声匿迹。
针对《关于写意花鸟画的思考》,吴国亭明确指出花鸟画发展落后于其他画种的原因是:对传统缺乏科学分析,不愿正视其中消极的东西,对创新探索有畏难情绪,甘愿捧着古人的旧衣钵,踩着前人的脚印走,艺术观点和审美情趣十分保守,无意开拓进取。
吴国亭从而提出四条新路:一是开拓题材范围,二是提高创作要求,三是丰富造型语汇,四是发扬缘物寄情的传统。从而解决了花鸟画的四个融合的问题。

(2) 寻常景致 别具匠心

吴国亭的国画山水花鸟,构成其作品的题材要素就是这五大类:
一是山、石。这里的山,不是山脉或山体的全貌,只是一角一隅,或是某个山涧、山麓。石头,则是石潭、石矶、崖石、砀石、如砥、如礁等,山石的搭配组合,更显主题的静穆与美好,这也是吴国亭将花鸟融于山水的基础,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二是瀑、泉,这里主要是水流、飞瀑,清泉、活泉。吴国亭的山水画,离不开水的倒影与水潭的清澈、透明。《山水训》中说:“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所以水流、活水才使这里的山石有神、有气、有灵,给人空明、透彻之感,飞瀑流响、泉深叮咚,这里将声色融合,给人一种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美感;
三是草、木。吴国亭善于将我们寻常生活里见到的普通树木、野草入画,给人以亲近感。通常我们的花鸟画家以梅兰竹菊、松柏乔木为题材,在这里吴国亭先生摒弃了这些老一套的路子,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从我们的身边撷取素材,如不知名的藤萝、野蔓,还有芦苇、丛篁,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草木更具亲和力,不会将欣赏者拒之于千里之外;
四是花、卉。吴国亭笔下的花卉都是野花、杂卉,画的最多的就是雏菊、马兰花、杜鹃花、浮萍、睡莲等。吴老说:“我国的植物有上万种,开花的植物也有几千种,我们不能局限在传统的花、画了几千年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里,我们要讴歌普通的、不知名的花,她们也装点了眼前的繁华世界。”正如画界名家点评道:“我很喜欢吴国亭学长的画作,他所表现的不是常见的名山佳卉,而是山野里的杂花野草、乱石幽溪,很美、很优雅,很抒情、很清新、很能陶冶人的情操。”
五是鸟、虫。这里的禽鸟虫鱼,都是我们熟识与身边经常见到的。飞鸟,如麻雀、野雉、喜鹊、八哥、鹧鸪、鸽子、小鸡等,虫子多是蜜蜂、蝴蝶、蜻蜓、青蛙、天牛、蟋蟀等,这些元素很似简单寻常,就看你怎样搭配组合,一切色彩的搭配与姿态、动静都是为了画面的美,为了整体的意境效果而服务的。

五大元素,都很简单,也是司空见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诗句),要画出寻常的花草、树木、鸟虫、山石,于最寻常里表现出不寻常,这就是高度的审美自信与高超的艺术再创作。
吴国亭的作品是千淘万漉、深入生活,从南京江北故乡的土壤中汲取养料,从无数个艰苦的写生中来的。吴国亭曾说:“不抓写生,没有素材,不深入生活,如同无米之炊。”
一块山石,他要从不同的视角来勾勒,一只鸟儿,从不同的透视角度画出鸟儿的动态与形态,一丛野卉藤蔓,他要深入林间、河畔、草丛取景、描摹,一只只鸟虫,也要悉心观察,画出它的神韵与细腻。我在吴国亭的回忆散文中读到:“家乡的山花在欢迎我的到来,她们仰着热情脸庞在呼喊,家乡的小草在欢迎我,好像在对着我招手,就连那些带刺的野藤杂蔓,也扯着我的衣襟,舍不得让我离开……每个周末深入定山、老山,饿了就着山泉啃几口冷馒头,渴了,双手掬那甘泉痛饮,困了,就在松荫下的大石头上躺会儿……”,没有热爱这片土地的情怀,没有关爱家乡一草一木的诚心,没有对一虫一鸟的悉心观察,吴国亭是不能创作出这么感人至深、令人身临其境的优美画作的。
我想,吴国亭从七十年代开始,自己变法,自己尝试,期望自己在国画写意领域走出一条与谁都不同的路,这是需要勇气与胆识的。1980年吴国亭在浙江杭州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得到当时浙江美院的许多老同事、老领导的鼓励与肯定,也令一批传统老画家都惊呼:吴国亭的国画,是国画界一场的变革。是的,吴国亭就是中国画界的普罗米修斯,是第一个盗火者!
(3) 焕彩境界 令人遐想
除了题材上的五大要素,我觉得还要加上墨、彩这一构成元素。这个是构成吴国亭花鸟山水的主要手段,也属于画法技法的范畴,这里的颜料、水墨、色彩,我将它单独列入构成的特色与组合画面的手段之一,吴国亭的山水花鸟国画,与其他传统水墨不同,关键点就在色彩的韵律感与水墨的巧妙搭配。色彩上的华丽与视觉冲击力,就是当今社会老百姓追求的,我们说,色彩美是解决传统国画的一个长期讨论的问题,怎样破解这一课题,吴国亭先生花了近五十年的摸索与不断研究,最后,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国画一团黑与色彩单调的界限。
对于普通的山石野潭,江浙皖一带的寻常景物,吴国亭用自己的脚丈量着他深爱的这片土地,用他手中的笔尽情地挥洒对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美好,用他的热情与热爱,表达出这片土地的春夏秋冬、轮转变幻和生生不息。
正如艺评人士所说的:“吴国亭运用色彩,是求浓、求厚、求幽艳、求腴润,墨色苍秀、林茂酣沉、富有盎然生机,这正是我们今天繁荣昌盛、鲜明活泼的时代象征。”
境界,是一个人的心胸与思想的深度体现。如今的画家,有一大批人用狂、怪、黑、乱等形式呈现一种玄、幻、虚、无的状态,美其名曰印象派、玄幻派、抽象派等,有些人一天了了数笔、装腔作势,大呼小叫、哗众取宠,这类画家装束奇特,给人道貌岸然的感觉,作品不假思索想来就来,一天画个几十、上百幅之多,这样的画家,我想是对自己不负责,对待读者、观众也是敷衍了事、轻描淡写的,其作品不要论境界,连最起码的尊重读者都没有。
画家,首先是一个心地纯正、没有心眼,大爱无私、真性情的人,他的内心是纤尘不染、高洁明丽、光明磊落的,他才能创作出给人美的享受、美的境界。吴国亭的国画境界就是给人一种沉静、舒适;美好、大方;明丽、奔放;幽深、和谐的意境之美。
2000年4月28日,原浙江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油画家李家桢先生给吴国亭的来信,称道吴国亭的画作:格调新颖、已成独特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古、今”四合一,你闯出了大道,只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将会达到更高、更新、更美的境界。
(4) 大爱无域 热心公益
多年来,吴国亭先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艺术工作者与热爱他的读者、观众、收藏家们。他从在浙江美院教书开始,从事最繁重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一周24个课时,一上就是21年之多,白天繁重的教学工作、备课、开会、学习,周末还抽出时间去野外写生、利用晚上创作、在报纸杂志投稿。“不叫一日虚度”,这是吴国亭热爱生活,痴心艺术的写照,这个时候,他利用晚上给杭州市民进行艺术辅导,办夜校,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的爱好者。
回南京后,他更是珍惜时光,把*文*革*期间荒废的光阴重新捡回来,一天掰成两天用,埋头著书立说、忘我创作的同时,以个人的力量最早兴办美术培训班,许多喜欢艺术又苦于找不到好老师的有兴趣的市民前来学习。
美国洛克海文大学文理学院名誉院长马克斯·考尼克教授在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慕名来到吴国亭艺术工作室向他学习国画,吴国亭先生也积极热心地传授中国画技法,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吴国亭经常利用节假日在南京夫子庙、浦口的学校、厂矿、社区,进行公益讲座,介绍写意花鸟画的技法,无私地将自己的绘画经验传播给南京市民、艺术爱好者,后来这批学生都在各自的单位、行业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成为“国亭派”新山水花鸟国画的传承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吴国亭义务为当时全国的145位优秀山水画、花鸟画家做艺术点评,不论他们的地域、年龄、职位和名气大小,择优进行点评,弘扬他们的艺术成就,普及国画艺术知识;写作《当代山水画佳作欣赏》、《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和《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等著作,就是用另一种形式,将自己的心中的学问无偿地、毫无保留的教给艺术爱好者,作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这批人也是痴心绘画的,有着少年吴国亭一样的梦想,但苦于投师无门、没有条件进入美院学习、满腔热忱又摸索不到艺术的堂奥,《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这本书的写作成功,给广大花鸟画热爱者无限的能量与动力,一版再版,成为绘画专业的畅销书,也被誉为“当代的芥子园画谱”。
知生莫如师。王家勋先生在给吴国亭出版的《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一书的序言里再次提到:吴国亭是一个表里如一、内心澄澈的人,在绘画上与写作上同样素朴地表现出来,他通过写这本书,将美的存在与美的艺术规律秘密揭示出来,也是吴国亭三十年来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更是他人生成长与献身艺术的一个完美体现。
花鸟画的功用在于"观众目,协和气"、"夺造化,移精神",进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见《宣和画谱·花鸟叙论》。山水花鸟画通过比兴手法,作者寄意于百卉众木、鸟兽羽虫,感受四时草木荣枯之变化、鸟虫语默(鸣与不鸣)之时间,遂"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唐·虞世南《笔髓论》) 以此直达“天人合一、与道同体”的"畅神"之境,这就是我们新时代里需要“时代画家”“时代歌者”之所在,更是为我们生活增添美好、歌颂美好的“最可爱的人”,著名国画大师吴国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画家·吴国亭简介】
(国画大师吴国亭先生近照)
吴国亭 ( 1935.10— ) 生于南京,“国亭派”山水花鸟国画开创者,当代著名国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国家一级画师、学者型画家,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苏浙皖国画家联谊会主席,美国波士顿中华文化中心艺术顾问。
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因成绩突出,留校任教二十余年,师从赵延年、王伯敏、莫朴等大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品在全国报刊发表达百余幅,擅长花鸟画、山水画、版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素描、速写、人物画、瓷版画等画种的全能型画家。曾为145位知名画家写过艺术评论。
吴国亭从艺七十余年,培养了许多著名画家,被海内外誉为“国宝级”画家,在国内各地及美国数度举办个人画展。
吴国亭的著述有:《中国名贵花卉》分别用英、法和西班牙三国文字出版,行销欧美各国;《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一书五年再版11次,在学术界反响热烈,深受广大美术爱好者喜爱,因内容全面、完整、翔实,被人称为“当代芥子园画谱”。
《当代写意花鸟画佳作赏析》和《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亦得人们欢迎。此外尚有《吴国亭画集》、《吴国亭作品选》、《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吴国亭》、《吴国亭百瀑画集》、《定山撷翠》、《吴国亭速写》、《山青水秀——吴国亭从艺60周年回顾展作品集》、《吴国亭绘画精品选》、《吴国亭艺途回眸》、《画家吴国亭》、《李才旺画作理趣》、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红袍——吴国亭画集》。
【吴国亭个人简介以此版为准】
【本文作者·余一】

(作者拜访吴国亭大师)
余一,原名金繁荣,1972年生于江西余江,现为一道诗兿社总社长、总主编、总策划;著有《鹤斋钝吟99版》、《余一小语》、《知向何方》、《余一启示录》、长篇小说《虹蚀》、散文集等数种,诗作达5500余首,出版达八十万字左右;编辑网文、博文达850万字;2020年6月,与上海黄汉江先生执行主编世界最大的单部诗集《上海滩诗叶》荣获“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授予的证书及称号,联系邮箱:11446196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