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历史典故,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因此学习用典不只是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总书记那样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使我们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通过此次以围绕“学习用典”作品征集活动,希望广大书法艺术家踊跃参与,展现书法艺术之美。推动全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不仅有助全社会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同时也有助于让青少年从前人典籍中吸取营养,引导和鼓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表达书画名家喜迎党的百年诞辰、共同庆祝的美好心声,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什么是能量书画>
首先,跟党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就是正能量。
其次,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要求,将超强生物能量技术、野战抗疲劳技术和负离子技术运用到书画作品中,使书画作品能够释放生物能量波和负离子,可提高人体细胞活力、提升人体免疫力、并可净化空气。将书画作品在原来的观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基础上增加了大健康的功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项颠覆性创新。
2020年10月9日,国内首个《能量书画》企业标准在中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发布。该标准由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发起,吉林省利未能量科技作为标准主体企业参与起草,军内外有关专家受邀参与该标准制定,目前能量书画已受知识产权保护,能量书画将作为具有合格证的产品进入家庭。

本期《学习用典 圆梦中华》能量书画展播为大家介绍的作品来自书法家于华楠老师。

于华楠简介
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诗书画名家协会评委
吉林省老兵能量书画院高级顾问
吉林省国际总裁协会书画院副院长
北京书画院理事
北京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吉林省分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
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
其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作品2005年获中国名家国际金秋展金奖,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2008年参加全国大型国际书画艺术展获特别金奖,被认定为2007一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1000位中国书画家,並获金匾。2013年8月,书法作品“玄岭仙风,道脉绵长”被刻在吉林北山“玄帝观真武殿”石碑上,千古流名。

于华楠老师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皆精。尤以行书最为精道,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力透纸背,行云流水,势与天通,凡是他创作的作品,不论置于何处,都能构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真可谓‘若要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于华楠老师学习用典书法作品。

——《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引自﹝唐﹞尚颜《送朴山人归新罗》
总书记近年来多次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我们在互通有无的海洋上扬帆并航,就是我们在新的文明时代,不再以文明的冲突为生存基准、而是以文明的交流为前进动力。
中华文明的风势从未寂灭,中国文化的航船从未搁浅,不要文化自卑于一时的低潮,“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就是坚持着一种高瞻远瞩的视角,就是具有着一种“以观沧海”的气魄,就是秉承着一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文化自信!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引自﹝明清﹞《古今贤文》
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上,总书记谈道: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万物井育而不相害,道井行而不相悖。引自﹝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总书记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引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总书记讲: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引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处理“关系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和睦,但不求一致。这句来自《左传》的古语,讲的也是这个问题。就像烹调汤羹,水、火、盐、醋、酱油等都要有,才能做好鱼肉;就像演奏音乐,乐器、演奏者、感情、旋律、歌词都要有,才能相辅相成。现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谁愿意住在这样一个单调的地方呢?总书记还引用了法国文豪雨果的说法: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他借这句话说明,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