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萃(之七)
课堂怪状之感慨
文/张鲁丹

本人花甲之后,旧业重温,辗转于数校课堂,眼见更耳闻课堂之种种怪状,令人感慨不已。往昔进课堂,先生侃侃而言,学生昭昭而听,教学相长,师生同悦;三尺讲台,知识天地,先生探索之兴不减,学生求知之欲正浓。此情此景,三十余年,每忆旧事,温馨津津。可惜,今日课堂,难见往日情景。叹自己之无能,而无缘进精英之讲坛;哀学生之无知,而不恤先生之劳累。一进课堂,常见泾渭有别:好学者,前排就座,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如田间辛勤老农,收获知识。厌学者,抢占后位,不良景观,滋生蔓延,如游乐场中戏耍小儿,怪状种种。不妨分而述之:

摇晃进屋,两手空空,上课弃书者,有之;有眼不睁,有心不用,魂神不守舍,有之;满兜零食,一桌狼籍,边听边吃者,有之;晚来早退,切切私语,似无人之境者,有之;双双入坐,满脸乖乖,如过“家家”者,有之;至于坐无坐像,学无学像,则不必尽言。
更为甚者,夜间游玩于网中世界,乐不思蜀,满脑狂欢;白日倦怠于课上学习,涎水流滴,睡意绵长,三呼刚起,两眼朦胧。

每每课上,需维持纪律。顽皮者,屡说无效,可谓先生磨破嘴,学生耳生茧。有时学生一语猖狂,先生满脸无奈。可谓愚昧与狂妄共存,无知与无畏互生。究其原因,家教失缺者,有;学校失教者,有;环境影响者,有;古语道,子不肖,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然师之难当也,语轻无补,语重担过。当今学子,娇生惯养者多,妄自尊大者多,一意孤行者多,讳疾忌医者多,心理脆弱者多,缺乏教养者多,教师善良之心未必生善良之果。尤其我者,心软嘴黑,愿意话语刺人,以期猛醒,但怕事与愿违,节外生枝,遗患种种,环视四周,其例不少。于是,压减教导之言,半闭所见视野,不得不效得过且过之人。然生性难泯,习惯追求教学效果,又热血心肠,耿直秉性,视生如子,因而不容课堂混乱,一见怪状,往往两目怒瞠,一脸肃气,厉言出口。然深长思之,尤生可怜、可叹、可忧之心。怜其父母之劳心劳力而难获成熟之果;叹其弃自尊、自爱、自强之志;忧其何以立足社会建有层次之家庭。为师者,心急火燎,赤膊上阵,无济于事,委婉劝说,视如旁风。稍欣慰者,尚有些许学子忠言入耳,行为长进,令老夫不枉口舌矣。
然所处之境,又常令人无奈,无奈。故撰拙文,以驱胸中之郁气。

作者简介 : 张鲁丹,1943年生于山东省海阳县。196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三十五年。喜欢诗文写作,编著诗集《争绽的蓓蕾》,习作近三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