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我的父亲母亲
静柔的夜,微风抚案,亦抚慰我的怀思。
我的父亲今年三月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又二;母亲已早几年辞世。在父亲离世百日之际,提笔书之此文,追忆我严苛父亲慈祥母亲。
兄弟姊妹五人,我排行老三,上有二位姐姐,下是二个弟弟。五岁随父转业来到美丽之南京,栖霞山江南水泥厂,记忆亦从此地此刻开始。
记忆中的童年,应该是过着军事化管理的生活,一切源于父亲的军旅生涯。他曾是部队的汽车连连长,曾经勇跨鸭绿江,数次荣立三等功!缘此,首先是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必须关灯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洗漱,吃饭,上学。沿袭的是部队规律,按班如规,日复一日!故而,姊妹五人逢临中年,除了遗传父母的体型(皆体重超标)外,均无大恙,该是得益于父亲给我们养成的生活作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老两口的生活常年如一,早睡早起。父亲每天早上遛弯,负责采买;母亲洗衣做饭,搭档绝佳。父母亲皆长寿,母亲84岁驾鹤西去,也称之高寿吧!
念想中的妈妈,永远是任劳任怨,吃饭总是坐在边角上,把好吃好喝全都留给我们。她一生总是说父亲的好。记忆最深的就是:说他们婚后五年没有孩子;加之部队提干要政审,母亲家庭成份不好,奶奶和部队领导都找父亲谈话,但父亲对母亲不离不弃,导致职务没有提升,最终被迫退伍。妈妈始终念着父亲的好,大事小事全让着父亲。年少时代家庭和睦幸福,荣评为厂区内模范家庭。还有一件小事亦是大事,更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母亲总是在父亲进门之前把碗筷摆好。我好奇地问了母亲,说是听到了父亲的咳嗽声还有熟悉的脚步声,我想这该是他们心灵互通吧!
母亲在儿女们成婚时期,常教导如何对待婚姻,如何相夫教子!受益良多。
成家后,每次回家看到二老相濡以沫,总是听到父亲对母亲的爱称“老太婆”。父亲特别依赖母亲,只要看不到母亲,就会喊老太婆,直到喊应了为止……
点点滴滴,串成一首诗,一幅画,不由思念倍至。内心油然而起,对双亲之敬爱深爱!感谢父母毕生付出,千言万语唯有二字———感恩!
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我今合掌诚祈愿,双亲从此寿无涯。

郑恵,军人后代。女,196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现定居南京。1999年单位下岗,自谋职业。曾创办陪驾公司,中医养生馆。喜爱文学,太极,瑜伽。闲暇时与朋友探讨中医知识,时常会用所学知识,为朋友答疑解惑,化解身体及心灵之病痛!
🌸🌸🌸🌸🌸🌸🌸🌸🌸🌸🌸🌸🌸🌸
大型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