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抒怀(端午诗歌专辑)
1,端午节想起一个人 杨志学
2,汨罗江抒怀 祁念曾
3,端午的思念 陈昌华
4,端午 冷慰怀
5,屈原屈原 乔仁卯
6,端午节 百定安
7,端午 赵希斌
8,端午,,苇叶和米香的清馨 李战军
9,端午 方钰霆
10,屈原投江 宗果
11,端午节断想 李国英
端午节想起一个人
北京 杨志学
今天,我们纪念一个人
一个诗一样美好的人
一个用香草美人照亮世界的人
一个上下求索的人
一个追赶太阳想托住落日的人
一个“举世皆醉我独醒”的人
一个处淤泥而不染的人
一个力挽狂澜而不得的人
一个因投江而永生的人
因为这个人,我们
认识到,生命固然可贵
但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可以遗世而独立
他的精神可以超越肉体而存在
而诗歌也可以成为民族的灵魂
今天,我们纪念这个人
这是诗人的荣耀和幸福
他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的人
他不是一颗星,而是繁星满天
在他身后,诗人站成了一支队伍
我们看到——
陶渊明是他的补充
李白和杜甫是他的分支
陆游和辛弃疾与他一脉相承
鲁迅向他学习,郭沫若把他歌唱
闻一多和戴望舒深得他的精髓
艾青的发挥,浑厚而又酣畅淋漓
田间和光未然喊出了时代最强音
更有无数有名的、无名的诗人
像野草,生长蔓延在辽阔大地
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
今天,隔着历史的隧道
我看到了中国诗人的父亲
那个最早写诗并且
把人写得如此完美的人
他生存在一切有生命力的诗行里
生命被正气灌注,被众多生命延续着
你听,你注意听,你一定会听到
那回荡在宇宙间的一支歌
一支最自由、最深沉、最光彩的旋律

汨罗江抒怀
—端午悼屈原
广东 祁念曾
一条浩浩荡荡的江水,
把几千年的历史沉埋;
楚天大地的战火硝烟
把多少悲壮的诗卷承载!
每年都在这里龙舟竞渡,
追寻一个忠诚的魂魄;
每年都来这里举杯痛饮
送走寒冬迎来春暖花开。
一片丹心包容万里江山,
一卷《离骚》饱含家国情怀,
为国为民不惜披荆斩棘,
长路漫漫何惧刀山火海!
春兰秋菊走进新时代,
楚天大地战疫又重开,
白衣战士铁骨铮铮上战场,
平民百姓热血滚滚情澎湃……
这里闪耀着三闾大夫的英魂,
这里洋溢着中华儿女的胸怀,
不怕凶恶的病毒迎面扑来,
万众一心展现忠诚的气概。
啊,汨罗江!啊,汨罗江!
你飘着粽子艾草的清香,
你横扫漫天的乌云雷电,
你迎来春光明媚百花盛开!
啊,汨罗江!啊,汨罗江!
你奔流在湘楚大地上,
你奔向汹涌澎湃的大海,
你永远不会干涸不会停步,
因为你连着祖国母亲的血脉!

端午的思念
广东 陈昌华
又是一年五月的端午
又是一串永远的思念
为公元前278年那位投江的诗人屈原
为公元后两千多年远去的历代祖先
但今年这个特殊的端午
我们不能用龙舟
划出年年熟悉的航线
但今年这个非常的节日
我们不能把粽子
投进岁岁追忆的水面
我们只能更多地
坐在家里吃着粽子
回味着五味俱全的苦辣酸甜
我们只能远远地
站在凉台眺望江水
追溯着刚刚驶过的激流险滩
两千多年了,我们知道
屈原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他一直陪伴在祖祖辈辈的身边
两千多年了,我们明白
历史从来没有忘记屈原
他的精神还在世世代代流传
当2020疫情黑云压城的时侯
当武汉封城的76个白天夜晚
李文亮用生命吹响了最早的口哨
提醒着人们小心防范
那可是屈原的“天问”
留给他响亮的呼唤
当凶恶的新冠病毒袭来的关头
当面临着疫情感染的生死瞬间
刘智明用一个院长的天职和担当
守卫着生命最后的防线
那可是屈原的“离骚”
留给他最后的呐喊
那位年仅29岁的护士夏思思
用短暂的青春谱响了
屈原留下的“九歌”
那位获得“中国医师奖”的江学庆
用55岁的生命传承着
屈原未竟的遗愿
五月的端午还会年复一年
古老的节日还会绵延不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屈原的后人千千万万
让我们吟诵着他留下的千古绝唱吧
去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诗篇

端 午
河南冷慰怀
艾香裹着粽香
泪水拥着江水
一个民族伫立在汨罗岸边
泱泱楚国山河破碎
惟有亿万颗心包成的米粽
每一个尖角都锋利无比
世世代代都在磨砺
子子孙孙不忘传承
问天,天降雨水绵绵
问地,地淌烈火熊熊
一个个王朝兴盛又覆灭
如滔滔浊浪东去
只留下年年苍翠的粽叶
清香缕缕
木桨划动心桨
铜锣震响天锣
一千支龙舟乘风破浪
屈原屈原
河南 乔仁卯
两千三百多个春秋冬夏、
就这样白驹过隙
荏苒着 你如华的气息
一万个敬仰和思念此刻
汹涌着 在我的记忆里云卷云飞
屈原啊 衣袂飘飘的屈灵均啊
你再一次从那一江碧水中
凌波而咏:路漫漫其修远兮……
秭归 秭归 我仿佛听到了
你呼唤姐姐的声音
由远而近 化作一只金丝鸟儿
在我的洛水上空盘旋盘旋
你落水的那一瞬间发出的声响
至今 还沉沉地撞击着
每一个爱国者的胸膛不舍昼夜
我知道 你的《离骚》离我已经很远
我知道 你的报国情怀已经成为
这个古老民族的墓志铭
可是 我依然想 象你一样叩问苍天
一个曾经饱经忧患而走上繁荣的国家
如何善待自己最优秀的儿女
我看到你急匆匆的身影渐渐远去
只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的身后 是滋兰之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衡与芳芷…
我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
以你名冠天下的素养和智慧
何不善待小人乎?
要是我绝不理会子兰令尹
以及上官大夫
他们都是天子身边的红人呀
革新 那是天子家国的议题
反复吟诵了你的《国殇》和《菊颂》
我才知道 屈原之所以为屈原
你之所以为你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美政
我很欣赏你的性格:不屈
我很仰慕你的学问:礼乐天文地理
你的《离骚》和《九章》
至今我还无法诠释和注译
可是我读懂了你的生命
高尚 高古 高洁 完美
如今 汨罗江的芙蓉树
已经把缤纷的落花洒满了你的篱笆
你在花雨中 可感受到
两千三百年来 一个民族的叹息
我站在楚庄王问鼎的陆浑故地
静静地静静地 聆听
你嘶哑的喉咙中发出的
那些圣洁的诗句
那些圣洁的诗句
化作一株株兰草和白芷
开满了我的心田
开满三湘与河洛大地…….

端午节
广东 百定安
忽然端午了。这么慢的
活法遇上这么快的节日。
屈原复活了,那么多人喊他。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包粽子的人
使劲把一些事物掖住,捆住。
划龙舟的人回家,带着
半个世界的古铜色
推开门就睡着了。
我呢,一直在想
我和面前一泓水的关系
如果跳下去,我就是屈原
如果不跳下去,我就可能
是又一粒捆绑着的米
端午
河南 赵希斌
一个人的时候
拍不响,只在城市一隅
搅动红尘,淹没于匆匆的影子
晨练回来
买了一把艾蒿
摸摸小时候那边伸过来的一只手
一个人不想吃饭
煮两个买来的粽子
只为想起另外一个人
总要见面握握手
甚至有温度地拥抱一下
中间却隔着屈原的孤独
端午,苇叶和米香的清沁
河南 君子伯牙
儿时,过端午
老盼着屈原多跳几次河
就可以天天吃粽子
尽管那时候粽子很瘦
常常是一撮大米一个枣
糖也稀缺,得凭票
可全家人围在一起
津津有味
最喜欢看娘包的粽子
苇叶、大米、花生和线
就那么在手里一捏,一缠
就像变戏法似的
很养眼
更喜欢听锅里煮粽的声响
苇叶和米香的清沁
让我常常回味
伴我多少年走北闯南——
后来,家家都富裕了
粽子也越来越讲究了
手工都改成机制的了
包装也越来越精致了
可从超市买回的粽子
总找不回儿时的滋味
昨天,在一粽子专卖店
和一个店员说起三闾大夫
年轻的老板娘插话道:
什么大夫都他妈的无病多开药
我和店员一个劲儿的解释:
这个三闾大夫就是屈原
老板娘很不高兴地不屑一顾:
又不买我的粽子
管他什么冤不冤的——
年年过端午
不管粽子怎样的变味
总想起娘包粽子的身影
总想起故乡袅袅的炊烟——
端午
浙江 方钰霆
从汨罗江出发,一袭灰衣的夫子
走了两千多年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唤醒着民族之魂
流放之地。楚国之殇
祭祀和祈祷的粽叶顺河而下
浪漫主义浮出水面
爱国和忠贞,包裹瘦衫
生若逢时的悲怆
化作龙舟的鼓点,直上云霄
屈原投江
广东 宗果
你在水里看到了天问里的云
云在水里等你。云不认识你
风在唱:竹叶黄,艾叶啷个香
死时,汨罗还是沧浪真的不重要
一跃就是千古。沉下——沉下
就沉下吧,反正端午不是你的
我与你与粽子与《离骚》
对鱼来说是一样,对水来说也是

端午节断想
河南 李国英
当艾草挂满门楣的时候
可爱的平老哥
你风尘仆仆地走来了
还是那样高高的个头
依然峨冠博带 满腹心事
江南那么多
龙舟上的男女
唤不回你
清高的三闾大夫
这2300多年的风风雨雨
你是否一直抑郁
在汨罗江畔
循着粽叶糯米的清香
楚国人齐国人燕国人......
所有有良知的神州人
找你都找疯了
满世界寻你不见
今天你终于来了
在我一人向隅的时刻
在我因思念你
写下这首诗的时刻
你姗姗而来----
喝杯酒吧!老哥不要
总是那样的清醒
人其实有时候糊涂一回
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喝吧 喝吧 干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