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里倍思亲
文/任正义
一年一度的 端午节到了,我又想到了母亲。母亲那勤劳朴实的身影,母亲那和蔼可亲的笑容,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端午节在农村是个较为重要的节日,是古代老百姓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定下的节日。在南方,人们总是以赛龙舟来欢度这一天,而在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炸油馍油尖。

每年的这天早上,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刻。她早早就起床,把水烧开,准备烫面。先把面放在瓷盆里,倒上开水,用擀面杖使劲地搅,直至把面搅均匀为止。面放凉后,母亲再把面揉光,然后均匀地揪成一块一块,揉好包上糖,拍成椭圆形状,放在竹篦上,油馍包完后又开始包油尖。母亲是个很会打虑日子的人,每年四月槐花开时,她就摘些槐花,除吃新鲜外,储存一些,到端午节用。这天,她把槐花煮好和粉条搅拌一起,用调料调好,放在面皮中,把周边捏成碎碎的小折。至全部包完,就开始丢到油锅里榨。

炸油食是技巧活。油烧至八成热,母亲将做好的成品丢进油锅里,用筷子来回翻动,待油煮沸,油尖油馍漂在上面,两面炸成焦黄即可。母亲边做边告诉我,炸油馍最关键是掌握火候,油太凉丢进去面容易发硬,油太热丢进去会皮焦里生。每逢做时,她会让我站在一旁看着,并教我学着做。她说女孩子一定要多学门手艺,长大后做啥都不搁手。她的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包粽子是一项即烦琐又细致的活。母亲总是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就把粽叶和江米泡上,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泡好的江米捞出,根据粽叶的大小,放在上面,米中间放上糖或密枣,包成三角形状,用线捆好,放到锅里煮熟为止。母亲会把做好的粽子、油馍送一些给同院的六奶家和堂哥堂嫂品尝,常常会得到她们的夸赞,都说母亲心灵手巧,做出来的粽子油馍又好吃又好看。母亲也常会被邻居们叫去帮着做。

每年端午这天,是母亲最忙碌地一天,也是我们全家最开心地一天。全家人围座饭桌前,边吃边说笑,开心地欢度节日。焦里透黃的油尖油馍,江米粽子的淡淡清香,至今想起还回味无穷。
在北方,每年为出嫁的姑娘送 端午,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在我结婚后,母亲把这个节日看得犹为重要。我婚后的第一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就精心准备。我家和婆家住在农村,村中全是土路,两家相拒约三十里路,交通非常不便。父亲就骑着自行车,母亲坐在后面,挎着红色圆斗篮,蓝里装满水果、粽子、油尖、油馍等物品,去婆家看我。母亲说端午节瞧闺女,是多年的传统习俗,也是她的心意,是不能改变的。连续两年, 母亲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妇女勤劳、善良、淳朴、厚道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母爱。

到了第三年,母亲突然得病,病魔缠身,卧床不起,但仍念念不忘送端午这件事,她把这事托给了父亲。母亲早早病逝了,在她走后的三十六年里,父亲每年都会买上同样的端午节礼物,为我和妹妹送上。每当这时,我都会情感涌动,更加思念早逝的母亲。
父亲现已八十多岁高龄了,我们再三劝阻,要把规矩改掉,让他不要再送,由我们去看望他,但他却执意不肯。实在拗不过他,就由了他,只要他开心就好!我和妹妹也在端午节前,早早买些礼品送给他,祝他节日快乐!
端午节又到了,我禁不住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回到土屋瓦房的老家,我仿佛又看到了可亲可敬的母亲,仿佛又闻到了粽子的清香。

作者简介: 任正义,女,河南省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爱读书,喜花草,平平静静做事,默默无闻做人,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