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袁照:端午节,给屈原的悼词——我们都有他的遗传基因
原创 柳袁照
端午节,给屈原的悼词: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遗传基因
屈原生于长江,死于汨罗江。我凭吊屈原,我曾去了长江,也去了汨罗江。
屈原忘怀不了水,水是他的家园,水中才能成活他的精灵,水又是他的坟墓。
屈原是一个孤独的人,孤独是因为世界太荒芜。孤独是无语,可一旦诉说,都是诗篇。
屈原有自己喜欢的人,他有湘夫人。湘夫人也喜爱湘君,他们是梦中人。
问天,问不出所以然。诗人的悲愤,常常被世俗之人误解,他们不明白“牢骚”,何以成了不朽的《离骚》。
屈原是我们的先祖,我们的血脉中有他的基因。基因是隐蔽的力量,确实会沉睡。
可是,不平则鸣,是天理,不是不鸣,是因为不到时候,过了“界碑”,一切后果,都有前因。
2021年6月13日,端午节前夕

谁愿与我踏入这条河流
造物者不可思议
一条河流
相隔两重天
左边是荒漠
右边是森林
这条河金汤火浴
我欲前往
谁愿与我一起踏入
这条河流
我走到了高山上
我即将跨过
这道山梁
前面没有人烟
也没有村庄
天堑横亘于脚下
我的身后
甘泉潺潺
谁愿与我一同前往
那个前方
炎炎的土地
树木都已枯萎
花草都已凋零
那个远方
星辉不再洒落
月光不再降临
满目荒唐
谁愿与我前往
可以告白于天下
肉体可以死去
灵魂还要前往
即使暗无天日
我仍要聚集
宇宙中的尘埃
点燃成灯
谁愿与我一起踏入
这个永恒

柳袁照个人简介: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十杰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