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眼里的世界∣小王牺牲时才17岁
作者:一风
2006年8月1日,我在海军411医院采访了正在住院的老红军龙辉。采访之前,91岁的他让老伴扶他起床,接着拄上拐杖在走廊里走了一个来回,然后在我面前,将拐杖用力地在地板上杵了杵,对我说,这就是长征精神。那天,他给我讲了红军时期的三个小故事。整整15年过去了,今天想起,仍让我泪湿眼眶。

一、西征路上坚决不掉队
1934 年8 月7 日,为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红6 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我是红6 军团17 师51 团3 营机枪连一名通讯员、扛旗手。提到扛旗手,还有一段故事呢。
当年,扛旗手常常是敌人射击的目标。我当时只有16 岁,个头还不到1 米5 ,人又瘦得像个“猴精”。因打仗时机智勇敢,战友们都叫我“小猴子”。由于人矮枪长,走起路来枪托总是拖着地,还是连长办法多,他从老百姓家里借来一把锯子,将我那杆长枪的枪托给锯了一大截子。我还找到连长,软磨硬蹭要当扛旗手。连长没拿好眼色看着我,就你这身板还做扛旗手?我说,我个头小,目标自然也小,中弹率不高。连长还真是拿我没办法,只好点头同意了。当上扛旗手不久,我的左手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子弹击穿……
西征队伍进入贵州境内后,由于缺水少粮,我们只能吃着野草喝着马尿。没两天,我就患上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加上左手发炎疼痛,身体极度虚弱。团政委王震知道我的病情后,将自己的马让给了我。我趴在马背上,想到首长跑步,我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在马背上怎么也趴不住了。再想到首长不会轻易同意我下马,便以肚子忍受不了马背的颠簸为由,翻身下了马。为跟上队伍,我就拉着马尾巴,拖着艰难而沉重的步子,硬是翻越过两座大山。
有次,我又拉肚子,因体力不支,一头栽在半人高的草丛里,昏迷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幸好被后来赶上的收容队发现,他们看我还有一丝热气,就抢救了我。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行程五千余里,红6 军团于10 月24日到达黔东,终于与红3 军团(注:后改为红2 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

二、陈副连长翻身跳悬崖
1935年11月19日,红2军团和红6军团离开湖南桑植的刘家坪、轿子垭地区。当时,我任红6军团卫生部看护排排长。
乌蒙山脉,巍峨耸峙,层峦叠障,白雪皑皑,其险“十倍于蜀道”。为击跨敌人,红6军团的将士们一次次地打败了敌人的围攻。每一次战斗结束,我总是和医疗队的战友们一起忙碌着,帮助受伤的战友们清理伤口。当时医疗条件十分恶劣,加上不停地赶路,连最基本的止血绷带都不够用。看到有些受伤的战友,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牺牲时,我就感到很难过。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好多年纪都和我差不多,有比我大几岁的,也有比我小的。
陈副连长是湖南人,大个子,也是急性子,平时做事干脆,说话响亮,战友背地称他是“大炮筒”。进乌蒙山前,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负了重伤,因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感染化浓。上山后,他连日高烧,我看着他痛苦的样子真是干着急。这一天,躺在担架上闭着眼睛的陈副连长,咬着牙,绷着脸,干裂的嘴唇被寒风吹开了一小层皮。我赶紧用棉花球浸着盐水,放在陈副连长那干裂的嘴唇上。陈副连长睁开眼睛,轻轻地推开我的手,吃力地对我说,我没事的,把这些留给战友们用吧。谁都没料到,当担架走到一个山崖旁的狭道时,陈副连长趁大家不备,突然用力坐起,翻下担架,高呼一声“战友们再见了”,就纵身跳下了悬崖,壮烈牺牲了……

三、泪洒寒风埋葬小战友
玉龙山,人称“死亡山”。即使在5 月的天气,寒风依然袭人,白雪覆盖在连绵的群山之上。部队在山脚下休整一天后,炊事班长给我们每人发了点生姜、辣椒和盐巴。
随着山高陡峭,空气渐渐稀薄。我和战友们一样都感到头晕、恶心和胸闷,嘴唇也开始干裂发紫,个个脸憋得紫红,大口喘着气。我左手(注:伤口还没有完全好)抓着马尾巴,右手拉着一位伤员,一步一步地向山上攀登。渴了,就抓把雪塞进嘴里;饿了,就吃一两口糌粑;冷了,就嚼点生姜和辣椒。
这天夜里,队伍就地宿营,我和战士小王躺在一起。为取暖,我抱着小王睡。夜间寒风凛冽,我发现小王身体直打哆嗦。我把手放在小王的额头上一试,感觉他有点烫,便问小王:“你病啦?”他对我说:“排长,我没病,就是肚子里不舒服。”我想,他吃点东西应该会好一些。于是,我就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块糌粑,递给小王说:“吃点东西就好了。”小王接过糌粑,咬了两小口,就不再吃了。我问他怎么不吃了?小王虚弱地说:“留着明天路上充饥。”因人困马乏,不一会儿,我们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当我叫小王的时候,小王没回话。我以为他睡得死,便推了推他。他没动,我转过身仔细一看,小王已没有了呼吸,手里还拿着那块没吃完的糌粑……我含泪将17岁的小王埋葬了,用洁白的雪堆成了一个尖顶坟头,还让小王的头朝着我们部队前进的方向。当我走出很远时,还回过头来,但见小王的坟堆,在阳光照照耀下闪闪发光……

编后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后心生敬意!长征是史诗,无数革命先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用青春和生命坚守信仰,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篇章,向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