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作者:云墨子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不易。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历史洗礼,尽管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历史上多么的辉煌,史书记录的多么波澜壮阔,但每次的战争在老百姓的眼中都是资源争夺战,争权夺利的角逐罢了。
如果每个个体,每个小组,每个集体,每个国家富得流油,不闭户不拾遗还会有战争吗?
历代战争,人口泛滥成灾,物资就会分不均,就会产生矛盾,积沙成山的仇恨就会产生变故。加上平时很多细节上的铺张浪费,攀比的婚丧礼嫁,造成了程度性的人文恶劣习惯,损耗了大量不必要的财力,在本不富裕的家庭的个体财政中大量挥发,形成以个体,村落,城镇,城市,都市的以贫炫富大赛,为了虚拟的挣脸面,争口气而负债累累,得不偿失,还美其名曰这是本地风俗习惯。
国有国法,但这种恶循环的现象法律约束不了,历朝历代都管不了。因为这是个体乃至汇聚成群体的意志表现力。婚丧嫁娶是人之常情,可往往就是简单的道理,一说比谁都明白,可就是在大环境下,忍辱负重的攀比着,炫耀着明面上的璀璨,内心却在伤口上撒盐,负债累累,也要笑着不让旁人看出来,何必如此呢?这是什么心里在作祟呢?欲望与贪婪。
建国以后,国家在列强环伺的时候,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时候,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攀比炫富,利用个人资产间接的带动了一批人,乃至一代人的个体炫耀,村落城镇炫耀,城市都市炫耀,这是一种表面奢华的资源浪费。
国家一致提倡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拒绝铺张浪费政策被忽视,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变成了文字宣传摆在那里无人接收,节能减排难道只是口号吗?说给谁听呢?自己都不信,不听,不做,不思,后人能乘凉么?只饱和了自己的利益熏心罢了。
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家庭是自己的小家,没有国哪有家呢?对于外国人眼中的大肥肉,眼馋的对象,想要却不敢伸手的样子,欲罢不能的作势,列强只能打政治战,宣传战的擦边球。这是因为国家强大,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全民联盟和形成的同一阵线,同仇敌忾的时候,产生的民族脊梁,才能共同御敌且能够众志成城,众志一心。而如果根部腐烂,到处是亏空,国家再有能力,也扶不起民族的阿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名句,自出现起,就警示着人们。因小失大的实际事件比比皆是,却在人群中变成了口号,讲的仁义道德,满嘴大仁大义,却在个体家庭中,做着脸面工程,从个人腐坏,到家庭腐烂,到整体腐败,后人会如何评价呢?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忧国忧民的国有栋梁,还是以个体家庭的腐坏的腐朽者呢?值得深思。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是一句名句。但你拾得是什么柴就有待商榷了,群众的海浪,集体艰苦朴素的形成能效激流,火焰一定会高涨,以光以热以盛世来抵御强敌环肆。而有些个体用炫富的湿柴,铺张浪费的湿柴,心口不一的湿柴,事实与实际不相符的湿柴添加进集体的火堆,只能起到反效果。
虽然微乎其微,虽然燃点达到区区几吨湿柴不算什么,但明明能做干柴为什么要做湿柴呢?是国家多年的栽培没有教育好你,还是你骨子里的劣根性造成的呢?
痛,痛彻心扉。比关羽刮骨疗毒还要痛的人死去活来。明明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为城市添砖添瓦,为家庭谋取很多的福利,以小家帮大家,以上好的卓越的成绩报效国家,何必非要做湿柴呢?
我们要做新一代国家干柴,做优良品质的干柴,做国有栋梁的干柴,做一名合格的干柴!为子孙后代能够乘凉,能够担当,顶天立地的干柴!让后人不再心痛,不在耻辱柱上寻找我们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