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神州风采文化传媒】编辑部
【神州风采文学社】编辑部
【风采文学】编辑部
审稿‖海梦‖中国黑龙江
审核‖于歌‖中国沈阳
音频来源于网络
制作‖于歌‖中国沈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爱如山》
文/紫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如果说母爱是一条绵延的溪流,
父爱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溪水缓缓的流淌,
轻轻的吟唱,
将我们带入甜美的梦乡;
高山挺直的脊梁,
坚定的立场,
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
溪流的鸣唱,
高山的回响,
给我们的梦
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让我们斗志昂扬的走向
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如果说母爱是棉被,
是衣裳,
是爵在嘴里的饭香;
那么父爱就是炉火,
是大树,
是撑起整个家的脊梁!
又是一年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平安健康!🙏🙏🙏🍀🍀🍀
2021.6.20日晨·南海桂城

《 父亲的自白》
作者:董彦卿
我很强壮,
两百斤的木头能肩上扛。
我很弱小,
使尽全力也难改贫穷的模样。
我很勇敢,
为了你敢去打虎狼。
我很胆小,
为了你处处都紧张。
我很坚强,
自己骨折就当皮外伤。
我很脆弱,
你的啼哭让我泪两行。
我很大方,
我的钱袋就是你的钱囊。
我很吝啬,
自己花一分都难受的慌。
有人说我是一座山,
高大雄伟而又气宇轩昂。
其实我是一块石,
垫在你的脚底让你看风光。
有人说我是一棵松,
四季常青屹立在南山冈。
其实我是一株小草,
愿意偎在你的身旁。
有人说我是一块钢,
万里长城都是我做的脊梁。
其实我是一轮月,
照着边关也照着家乡。
有人说我是一匹骆驼,
戈壁荒滩我用脚丈量。
其实我愿做一只猫,
让你抱在怀里在河边徜徉。
2021.6.20.父亲节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文/自由飞翔
父亲节很伤感,
似利刃,
戳开了我的泪点。
父亲节很重,
一堆土,
几张纸,
把我的膝盖压弯。
父亲节很无助,
没有父亲的容颜。
我的心空空如野,
就像茫茫的戈壁滩。
没有绿草,
也没有炊烟。
我的文字有了生命,
心也脆弱柔软。
倒上一杯怀念,
找回从前。
泪水却如珍珠断线,
拾不净,
串不完。
想用文字送父亲厚礼,
所有沉重的话语太轻,
所有感恩的词汇都太浅。
把回忆往回翻,
父亲的生命,
定格在二十二年前。
父亲走时,
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父亲的眷恋,
也没能走过年关。
父亲很平凡,
给土地打工,
回报很低廉。
父亲的要求很简单,
生存劳作一条线,
仅仅为了吃饱穿暖。
在生活的帐簿上,
我是父亲的债务,
父亲是我的债权。
我向父亲索取,
觉得理所当然。
父亲对我奉献,
却心甘情愿。
父亲很朴实,
性格内向腼腆。
父亲很和蔼,
总有微笑挂在嘴边。
父亲很瘦弱,
肩膀却很硬。
扛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父亲很渺小,
像一粒微尘,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言。
可父亲的背影,
给我的感觉却很高大,
是我头顶的天。
父亲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是我永远的亏欠。
我欠父亲的心债,
无处还。
父亲走了,
带着牵挂,
带着遗憾。
父亲走了
没有走远。
在梦里
在脑海,
在心田。

《父亲的扁担》
作者:刚毅
离别家乡
时已很远
父亲的扁担
如家乡炊烟
总令我梦牵
汗淌脊背
铁骨志坚
您是家的天
再大的风雨
岂抵父亲肩
挑粪施肥
担水灌田
头顶烈日炎
足下泥巴沾
立地庄稼汉
修渠筑坝
挑石移山
布鞋硌破脚
逆风刺痛脸
您倔犟向前
荒柴成垛
草绿竹篮
青草喂鸡鸭
柴火煮香饭
担担堆满院
腰脊压弯
肩磨生茧
春夏复秋冬
一年又一年
您任劳任怨
担走贫困
挑来甘甜
父亲的扁担
承传爱与奉献
我会怀念永远

《 父亲》
文/刘广成《原创》
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可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只有那些抹不去的记忆,
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小时候的淘气顽皮,
惹得父亲是又气又喜,
气的是孩子难以管教,
喜的是这样的孩子聪明伶俐。
父亲的管束非常严厉,
家暴是我经常得到的奖励,
棍棒底下出孝子,
恩养怎能有出息?
父亲的严厉归严厉,
但在另一面不同往昔,
耐心的告诉我要好好学习,
慈爱的情感是那样的细腻。
父亲一个人把家庭的重担挑起,
从来没有过抱怨和委屈,
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
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在我成家后的日子里,
父亲还是那样不离不弃,
太重的活还是不让我干,
自己用那已经驼了的背扛起。
我心疼您的身体,
您却说这是人生的规律,
一辈辈这样的传统,
爱的暖流一直流淌在心底。
不当家不知道管理柴米,
不养儿不知父母爱意,
父亲的肩膀扛起了大山,
也扛起了儿女们的奇迹。
父亲用榜样把爱传递,
做的那样无声无息,
感恩的心永远地呼喊,
伟大的父亲我爱你!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用文字把它们穿起,
写成难忘的往事,
让我们这样的大爱传承下去!
2021.5.12日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文/海梦
天空飘落的是六月的雨
心头著过的是一生的谜
您究竟去了哪里
我望着窗外的雨帘发呆
这感伤的节奏滴答着一个苦孩子的叹息
六月的原野本来很亮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父母爱的香气
感恩和祝福像飞歌
这是繁衍生息的土地 永不变更的主题
而我的声音沙哑
世界还给我一份失意和失忆
我的那个久远的小山村
父母坟头的荒草已离离
心头那个永远痴念的梦
透过离离的荒草已萋萋
忘不掉父母苦难岁月的劳作
一颗贫穷的藤儿却压弯了还很年轻的背脊
忘不掉那山一样俊朗的父亲
忘不掉那海一样的上空搏击的双翼
忘不掉那一匹头颅戕地的老马
缰绳勒进了锁骨 也勒不住那一生爱的长啸
挥舞如血一般的汗雨
您是儿女们心头的王啊
怎能忍心看到您为爱奄奄一息
树欲静 风很急
您却没有领受到我的一个拥抱
却没有办法感受我每一丝成长的甜蜜
相信那段血浓于水的纽带
一定连缀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穿过所有的梦想 绕过所有的星系
我想看到您最满意的微笑
是为了世上还有这么坚强阳光而快乐的儿女
六月的雨 很细很密
它是在传送着隔世的消息
令这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开出幸福的花朵也奇香满地
2020、6、21日晨6:37分(愿全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 迟到的爱》
文/刘素心
我欠父亲一个拥抱,却迟迟不肯敞开胸怀。也许因为父亲的伟岸高大,我的手臂终究丈量不出;
我欠父亲一声问候,在每个风起的夜晚,也许因为父亲命中注定是个钢铁般的男子,要承受雨打风吹;
我欠父亲一句叮咛,在千里之外,也许因为父亲是如此智慧,从不需要嘱咐。
那真相是什么呢?
父亲真如我所说的那样无所畏惧吗?
不是的,懂事以后,我一个不小心,读懂了父亲心底的世界。深夜,我开始止不住抽泣。
真相帝了!
原来在父亲的心里,始终记挂着那个最不听话的、倔强的女儿
其实遇事时,我拿不出父亲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却总是在抱怨他的脾气臭;
我学不像他的待人热情,谈吐幽默,骨子里总有一种介于豁达和闭塞之间的阴柔;
我远没有他那一向爱憎分明的执拗,却学会了左右逢源的世故。
所以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
父亲原本像极了金庸笔下的侠士,分明就是那个敢作敢当的乔峰,又不输另一个有情有义的虚竹。唯独最不像那个唯唯诺诺的段誉。
其实,父亲是可爱的,喜欢像孩子一样耍小脾气,只是我从没有哄过他一次。
其实,面对父亲,我早应学会成全,成全他偶尔的任性。毕竟父亲老了,已年近花甲。
“爸,我错了”
下辈子,一生下来,我就要做你贴心的小棉袄。
“爸,你说这悔悟现在迟吗?”
生命中,父爱何曾晚来一分钟!
可孝道却经常迟到半生。
深夜,女儿煎熬着,抽泣着。
没有理由,无处妥协。
父亲节快乐!――一声迟到的爱……

《写给父亲》
文/刘素心
我生在一间茅草屋
不知道那天父亲是怎样的快乐
只记得
他总把我高高举起
笑着说声“老姑娘”
我长在一个小平房
不知道那么多年父亲是怎样的辛苦
只记得
他总是在干活
家里家外没一刻闲着
我搬到一座老楼房
不知道近几年父亲是怎样的操劳
只记得
他的鬓角斑白、手掌粗糙
我的父亲
没有显赫的身世
没有傲人的财富
只有一颗爱我的心
一副平凡却厚重的肩膀
一根笔挺又倔强的脊梁
从不向生活屈服
如今父亲肩也塌了
背也驼了
竟总是在让着我
让着我的倔强与不懂事
让着我的小任性与撒娇
我的父亲
我一生的骄傲
朴实的劳动人民
铮铮铁骨
不向命运低头
我的父亲
我一生的亏欠
默默的心疼儿女
一腔热血
却总是不被理解
我的父亲
我的放大版
向您一样
勇敢向前
乐观豁达
不屈不挠

《我的父亲》
文/高山流水
我的父母都是
重庆人
他们生在长寿湖畔
长在花椒湾乡
年轻时也是
靓丽少女
俊俏儿郎
听人说
东北的土质很肥沃
到处都是黑色土壤
东北的山泉特别甜
东北的饭味儿很香很香
东北的<人与自然>是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东北有煤矿、金矿……
东北有林海、粮仓……
东北人的性格
热情奔放、淳朴善良
东北的四季分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东北是个好地方
令人无限遐思,无限向往
为了躲避天灾与饥荒
他们婚后搭乘火车
跟着大伙闯关东
一路翻山越岭
一路过关跨障
一闯闯到了黑龙江
于是我们就出生在这里
喝着金沙河的水
吃着北大仓的粮
看着獐狍野鹿追逐
听着百鸟展翅歌唱
一天天懂事
一天天成长
我的父亲个子不高
脾气大得不得了
我们要是惹了祸
就像老鼠见了猫
可他的双手很灵巧
他会编织、会刺绣、会画画、会理发……
还会养蜂、种木耳、种豆、种瓜……
总之他会的很多很多……
从有记忆时起
我就是父亲的粉丝啦
我父亲的心肠特别好
会计太忙了
村长就来把他找
老师有事请假
支书就来把他叫
特别是他的硬笔、软笔字
写得实在是妙
好多人让父亲代笔写信、抄稿儿
为了两条小辫子
能扎上一对彩色的蝴蝶结
为了能穿新衣、戴新帽儿
为了能吃上瓜子、糖果、冻梨、肉馅水饺
为了能吃上炸丸子、麻花、油条
为了能提着纸糊的红灯笼满街跑
父亲每每晨钟暮鼓
辛苦、操劳……
只有犁扙、锄头、铁锹、镰刀……
它们知道
而充满稚嫩童心的我们
对新年的渴望
真是吃不下,睡不着
日也盼,夜也盼
天天数着手指头煎熬
阳历黄终于越翻越薄
年味儿的油香
终于在热气腾腾的铁锅边弥漫
在炊烟袅袅的草屋顶飘摇
吃的、穿的
根据条件可多可少
但鞭炮与对联
家家缺不了
村子里的许多人
把买好的一张张大红纸
往我父亲手里一交
然后”嘻嘻嘻“的满脸堆笑
就好像一封家书
终于寄出去了
每年的义务写春联流水线
在我家里正式开工、打造
姐姐负责合理剪裁纸张
父亲负责把编好的对子、春联
勾勾画画、写写描描
母亲负责把这些写好、晾干的对子
一家一家的卷好
写上记号
我和弟弟的任务
就像今天的快递员
负责三十之前
把这些红纸卷儿
挨家挨户的完好送到
记得有一家老两口不识字儿
把“金鸡满架”、“肥猪满卷”
贴到了屋里炕头、墙角
逗得前来拜年的乡亲们
哈哈大笑
父亲于是告诫我们
读书识字的重要
父亲也很喜欢体育运动
他的太极拳、九节鞭
打得有模有样
引得一些淘小子前来学技
个个是“照葫芦画瓢”
好生热闹
父亲是一个大胆尝试
新生事物的人
他是村子里第一个
养蜂成功的人
让村民喝到了
甘甜的蜜汁
他也是村子里第一个
培植木耳菌成功的人
让村民学会了
柞木种植木耳的新知识
他更是村子里第一个
嫁接梨树、李树成功的人
让村民品尝到了
自己园子里的丰硕果实
可惜的是
父亲已不在了
我可亲可敬可畏的父亲
我任性时
你就是一架坚实的人梯驼住我
看着树枝上的小鸟作巢、鸣叫
我淘气时
你就是一把稳稳端起的木锨
让我在木把上
学车轮前滚翻一招,后滚翻一招
我锻炼时
你就是那拔地而起的单双杠
让我如小鲤鱼跳龙门一样
上下翻飞、侧立两旁
引得小伙伴们
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父亲
你给家乡农人的岁末年初
留下多少浓墨重彩的
新春祝福与喜气
你给左右邻里的茶余饭后
留下多少娓娓动听的
佳话与赞许
父亲
你给我们的童年
留下了
多少慈祥、多少严厉
多少梦想、多少欢愉
不知从何时起
“母亲节”过后
有了“父亲节”的提议
每每读着
别人称赞父亲的文笔
我的脸颊却潸然着
酸酸的泪滴
“母爱”的确伟大
可“父爱”何曾不是人间
永恒的话题
写于2021年父亲节

《怀念父亲》
古风 文/于海利
少小成家百事艰,双亲无济更堪怜。
图兴生计常披月,谋望油盐苦种田。
酷夏清汤饥度日,隆冬破袄冷熬煎。
严慈诲子勤和俭,厚道为人圣与贤。
成家倾尽全心血,立业用完毕生钱。
花甲还要勤劳作,古稀总念回故园。
魂牵老友忆旧事,梦绕辽西想老泉。
悲泪心愿未曾遂,朝杖乘云去仙间。
又逢节日思愈甚,往事如昨在眼前。
读儿诗文能欣慰,品尝美酒可香甜。
今备佳肴父应醉,一笔心酸拜朝天。

《 那年的父亲》
(散文诗)
李智
圆圆的月亮里有棵古榆,古榆的下边坐着父亲。一袋旱烟抽出满天星斗,一声长叹让面前的玉米叶子泪水涟涟。
为啥使出浑身的劲肥沃不了门前的几亩田?不歇一天工,为啥买不起一件新衣裳?耕牛的脚步踏碎了黑土地的神经,沉重的石碾压出父亲的心疼。
井台上的辘轳吱吱响个不停,井绳缠紧了辘轳,打上的那桶水中,有个月亮晃个不停。父亲一直在静静地听。盐碱滩上的植物很少,一簇簇的马兰却很茂盛。
《父亲的卷烟纸》
文/李智
父亲会吸烟,他老人家同当时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农民一样吸的是旱烟。这种烟很辣很冲,且他老人家烟瘾又非常大,卷的烟很粗,很粗,抽一口连他自己都呛得直咳,那烟味很浓,很辛辣。很多时侯还伴着浓浓的油墨味。
为什么烟味里会有油墨的味道哪?因为那时父亲的卷烟纸常常是用的旧报纸。每当想起这些心里就充满了酸楚。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我的学生时代。当时,纸张是很珍贵的物资。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小学生用的算草本和田字格是七分钱一本,十六开的大本一角四分钱。尽管价格非常便宜,但当时的农村学生还是不能任性地使用本子。往往本子的正面写满了字,还要把本子翻过来使用,两面都写满了字,本子也不能扔,还要用它来练毛笔字。既使不练毛笔字,由于纸张的质量不好,又两面写字,纸上会被笔尖划出很多口子和小洞,这样的纸做不了卷烟纸,用它卷烟会漏风的。
到初中和高中时,用本量更大,因为买不起更多的本子,当时,就用价格更低廉的包装纸,俗称大黄纸订本子用。记得给外公办丧事,舅舅家剩下很多大黄纸,这些大黄纸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我用这部分黄纸订了好多本子,以致于后来磨偏了很多只钢笔的尖儿。
当时,农村的供销社根本没有卖的卷烟纸,既便有卖的,百分之九十的农民也不会花钱去买。因为,当时像父亲一样的农民收入实在是太微簿了。可每个生产队都必须订报纸,旧报纸便成了农民们不用花钱的卷烟纸。每当生产队开会时,队部里总是烟雾弥漫,会场里的霉烂的土腥味,人身上的汗泥味,臭脚丫子味混着又辛又辣的旱烟味充溢着会场。那味道很难闻,也很奇特,奇特的让我至今无法忘记。
当时很讲政治,更讲感情,那会儿家家生活都非常困难,唯一不缺的是毛主席像,家家不但都有,而且,都会用镜框装好,挂在家家供祖宗的位置上。我无权评论这种做法的对错,我只知道父辈们的那种情感是真诚而朴素的。父辈们用旧报纸卷烟也很讲究,如果报上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他们会特意避开这些照片,把照片裁除,绝不会用报纸上有国家领导人的部分卷烟。报纸很厚,油墨味又很难闻,尽管如此,他们绝不会在孩子们的小本上撕下一张纸。
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抱着月牙儿睡,顶着太阳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垅沟里刨食吃。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极低,一颗旱烟,一壶老酒都成了奢侈,既使饿着肚子也不会抱怨,任热汗在禾下挥洒。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会把自己生产出保命的粮食,用暴露青筋的双手捧献给国家,而自己却要去面对饥饿与死亡。他们的一生却没有创造出什么光辉的业绩,像北方的大白杨,土里生,土里长,最后再把自己还给脚下的那片黑土地。
也许,他们就是我们的国家能够走出那种困苦的年代的根基,也许,我们共和国钢打铁铸的脊粱里也融进了他们鲜活的生命。
如今,纸张早不是什么稀罕物,本子也不再那么珍贵,再闭塞的农村也不再会有人用报纸卷烟。好日子来了,可父亲却走了。
爸爸,您知道吗?原来必须用纸的事,现在可以不用了,我们有电脑,我们有手机,手指一动很多很多的事情一下就可搞定,不知那一天,也许实体的纸币也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日月轮转,很多事都成为过眼云烟,可父亲抽出的烟雾却一直在我的眼前弥漫,那种辛辣,那浓浓的油墨味,我永远无法忘怀。
爸爸,愿您在那个世界里吉祥,富足,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