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鸳鸯湖诗社每日(2021年6月14日)同题同韵诗唱和:
一,
《咏兰第蓑二首》
锣鼓震天扬,
千门挂艾香。
兰魂何处去?
糯粽寄端阳。
~鸳鸯湖诗社高贤
注:
(一),锣鼓:是赛龙舟活动的节奏支柱。是赛龙舟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具有很强的节奏性,有了锣鼓的伴奏配合,能增强龙舟赛表演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帮助表现大家的情绪,点染活动的色彩,烘托和渲染赛龙舟的气氛。
(二),艾香:艾香的作用是可以消毒灭菌、除异味、驱蚊虫。艾香是加入艾草粉制作的一种香。
艾香的作用主要来自其中的艾草粉,艾草是我国很传统的用来辟邪的植物,每年端午都能看到家家户户将艾草插在门上驱虫辟邪。
宋 苏泂《三游洞》:“细泉牛乳滴,亭午艾香温。”
明 吴子玉《五日青楼人》:“颊边玉箸沾兰水,指下金刀染艾香。”
(三),糯粽:即糯米粽子。俗称“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
(四),端阳:端阳节。又称端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宋 无名氏《水调歌头·玉斧折丹桂》:“明岁端阳时节,人在薰风殿阁,凉意入赓歌。”
元 欧阳玄《渔家傲·五月都城犹衣夹》:“五月都城犹衣夹。端阳蒲酒新开腊。”
明 唐寅《题画廿四首》:“端阳竟渡楚江湄,纨裤分曹唱健词。”
二,
《同韵诗》
闷热无风扬,
垂涎角黍香。
青青见蒲艾,
久雨失骄阳。
~韩湘
三,
和韵《咏兰》
花草迎风扬,
黄昏煮粽香。
菖蒲驻门处,
五月又端阳。
~许新福
四,
《咏兰第蓑二首》
葫芦五色扬,
艾草伴兰香。
迎露山间去,
折枝贺正阳。
~王晓红
五,
《同韵诗》
千古美名扬,
汩罗江水香。
离骚传史册,
岂独是端阳?
~韩湘
六,
《端午》
果梅托衣扬,
浸洒澉艳香。
青粽哀思去,
丹心寄端阳。
~奚永良.
七,
《端阳节》
泽畔风轻扬,
农家煮粽香。
艾叶驱邪去,
华夏祭端阳。
~朱柳琴
八,
和韵《咏兰》
君子美名扬,
艾粽千古香。
汨罗遗恨去,
佳节又端阳。
~许新福

九,
和《咏兰》韵
和风柳絮扬,
户户挂艾香。
更衣何处去?
邀友度端阳。
~王钧.6.14
十,
《迎端午节》
艾草门前扬,
粽叶裹肉香。
年复一年去,
五黄迎端阳。
~王永林
注:五黄即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十一,
《步韵诗》
离骚一曲挹清扬,
兰佩纫来诗骨香。
一自怀沙投水去,
九州从此话端阳。
~冯书芳
十二,
《和韵——观龙舟赛》
船帆战鼓扬,
两岸野花香。
如箭穿梭去,
当空照艳阳。
~陈淑玲
十三,
和韵《咏兰》
幽兰长臂舞飞扬,
金粽甘甜艾叶香。
汨水滔滔东逝去,
千年流泪为端阳。
~许新福
十四,
《咏兰》92
风飘艾草扬,
门上夹兰香。
糯粽深情意,
菖蒲沐浴阳。
~范永林
十五,
和《咏兰》韵
布谷声声扬,
稻花飞处香。
夏麦归仓去,
龙舟渡端阳。
~王钧.6.14晨
十六,
《和韵.端午》
龙舟竞渡鼓声扬,
嘉禾大地粽叶香。
家家户户插艾草,
绵绵软软过端阳。
~仝传伟
注:梅雨无趣,动辄出汗,宅在家里,绵绵软软。

十七,
和韵《咏兰》
布谷歌声扬,
粽子沁清香。
麦粒随仓去,
满天照和阳。
~许新福
十八,
《和韵咏兰——端午》
千舸竞速鼓旗扬,
玉粽软糯来袭香。
神草菖蒲邪疫去,
雄黄驱毒正端阳。
~王杏芬
十九,
《同韵诗》
大哥大姐拇指扬,
相互鼓舞就是香。
志从道合玩平仄,
心情处处是朝阳。
~仝传伟
二十,
《和韵——胥山》
胥山遗址锣鼓扬,
艾包果粽溢满香。
游客摩肩接踵去,
补钙数那艳娇阳。
~韩娟芳
二一,
《端午节》
千门呼声扬,
万户艾草香。
粽祭屈子魂,
浴兰迎端阳。
~虞振华
注:端午节古时候又叫浴兰节,为防各种毒气、毒虫伤人身体,在端午节这天古人采集各种兰草沐浴。
端午节那天,市河赛龙舟,市河两旁的居民打开大门或开窗,呐喊助威。
二二,
和贤《咏兰》
令声震空扬,
真真老老香。
兰朋龙舟去,
长虹桥上阳。
~鸳鸯湖诗社汪荣华 2021.6.14.
注:
摄友去拍、鸳鸯湖端午龙舟竞渡,
真真老老是禾城著名粽子品牌,
吾去大运河长虹桥上拍旗袍秀,阳光垂情。
二三,
《和韵——端午节》
艾蒿野外顺风扬,
采至门前馥郁香。
虫蚁蚊蝇纷避去,
五黄吃粽过端阳。
~陈淑玲
二四,
和韵《咏兰》
屈原故事传远杨,
家家忙碌裏粽香。
粽祭英魂扔江去,
五月初五话端阳。
~顾惠玉 2021.6.14
二五,
《咏兰》
蕙兰摇曳风轻扬,
繁蕊争妍并馥香。
缥缈岚烟散落去,
花儿朵朵迎朝阳。
~黄新坦

古社千年大纛悬,
诗词唱和谱新篇。
鸳鸯湖上精魂在,
紫气红霞散满天。
鸳鸯湖诗社〈嘉兴檇李金石书画社(嘉兴书画社)〉作为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古社”,是最早倡议成立中华诗词学会的全国三大诗社之一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第十五号团体会员单位。是秀水诗派、浙西词派、鸳湖画派、檇李书派、嘉禾印派之开宗立派的民间社团组织并使之薪火相传之。鸳鸯湖櫂歌是鸳鸯湖诗社的镇社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