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吃饭了”,女儿喊着我吃午饭。
我走过去,一碗香喷喷的父亲节炸酱面摆在饭桌上。我看着碗里的黄瓜丝、红萝卜丁、洋葱丁,真的与平日的炸酱面截然不同。
饭还没有入口,扑鼻的阵阵炸酱味,早已让我的口水流了下来。

“女儿,给你爷也献上一碗”,女儿瞅了我半了,似乎领悟了我的心情,又端上一小碗炸酱面,献给爷爷。
“爷爷,今天是父亲节,您也尝尝孙女亲手做的炸酱面”。
坐在饭桌旁的妈妈,看着眼前的一幕,流下了眼泪。

吃着香喷喷的父亲节炸酱面,我的思绪又一次回到正在修改的一篇篇文稿中。
“碰、碰、碰”,一阵敲门声,打乱了我的思绪。
“哎,是涵涵回来了“。
涵涵是我的外孙女,再过几天就满十二岁了,目前就读交大韩城学校。
外孙女的到来,又给这父亲节增辉添彩,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

“快给娃下面吃”,我催着外婆和女儿。
外孙女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进门不到三分钟,就拿着几本书扎进了我的书房。
一碗面还沒有煮熟,涵涵从书房走出来,在她的小手中,捧着的正是我那本正在修改的《在刀尖上行走的人》书稿。
“爷爷,这里有个错别字”,我一听,有些措手不及。原来孙女在读我的书稿。
孙女走过来,指着书中的几个字,对我说;做作业、不是作作业。

我仔细瞧了瞧,对,就是写错了。爷爷正在修改中。
我搪塞过去,孙女点了点头。
涵涵一丝不苟地翻看着一篇又一篇,甚至还念出了书。
嘿、嘿、今天终于发现关注我小说的第二位家人。(母亲是第一人)。
“爷爷,这儿又有错别字了”。这一次,孙女毫不客气地给指出了四五个错别字。
我无需正面解释了,但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烧发红。

“涵,该吃饭了”,外婆催着她。
“莫急,等我看完了这一段”。
我一筹莫展,十分尴尬地看着“球赛”。
“爷爷,这个王醒民是谁?”咋一天,我有些惊呀,涵儿竟然问起我文章中叙说的烈士伯父王醒民的故事。
“他,他是我的伯父”,“伯父是啥意思”,我忙解释说“就是你老爷爷的哥哥”,说过这几句话,我怕孙女理解不了,就比方说“你的伯父是谁”,涵儿说“就是我爸爸的哥哥”。傻孩子,我一听笑了。
“去,到里屋问你老婆去”。

……
这就是父亲节,一碗父亲节炸酱面,让我认识了女儿,进一步了解了勤学好问、一丝不苟、喜欢读书的外孙女。
父亲节,我愉快、我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