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思念
文/楚澜炘
小区院子的丁香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驻足花前,屏住呼吸,我用鼻子贪婪的吮吸着入肺入心的清香。这久违的花穗,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20多年前。

也是同样的六月时节,麦子收割完毕,人们准备着入伏的前期准备工作。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随父亲在他的企业子校复读,继续着我的中专梦的追求。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工厂子校的一切都陌生好奇,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子校的条件比我原来读的学校不管是校舍还是老师的着装与态度都有很大的区别。
告别破烂旧的教室,到窗明几净的宽大空间,同龄孩子与老师交流的大胆和慈爱的老师对每个学生谆谆善诱的教诲,至今让我历历在目。

在这里我看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与生俱来的的差别。除此之外,还有上学路途差别的遥不相及。我住在父亲的宿舍,算是离学校最远的那个,走路大概一站路的距离。而其他同学都住在家属区,学校就在家属区内,最近的一墙之隔,最远的大概五分钟。
相比这个条件,对于农村孩子上学大约一趟跑四五里路,还有更远路程的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90年代国家教育政策是每年五月份,初三学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结束以后,学习成绩优秀的相当于已经考上高中,留下来继续复习参加中考,那时候国家升学率很低,仅有1/3的学生才能留下来继续学习深造,2/3的学生已经被放假回家休息了。当时,自己也算幸存的一个被留了下来,继续在校学习,准备迎接中考。
因为是子校,学生不怕以后没有学上、没有工作,初中上完之后,即使考不上高中、中专,依然可以上子校,毕业后统一安排在厂里工作,即使不再上学,也可以接父母班在厂里谋一份差事,总之,跳出农门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这些对于家长和孩子不用伤脑筋,费周折。

相比起来,自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父亲虽然在工厂上班,但母亲依旧在农村生活,抚养着我们姊妹三个,再说,就凭自己的力气和单薄的身体,也自知拿不下工厂的那份工作。
所以,念书成了我唯一的出路。在其他同学玩着打面包、打篮球、打兵乓球、出入与灯红酒绿的KTV时,我孑然一身在学校操场的丁香树下看书、背诵。
那时候是第一次遇见丁香树,虽然,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它的叶子和桂花的叶子有点相似,开的花也和桂花一样,小米粒似的,它明明长的那么像桂花树,却叫丁香花,我不清楚其中的缘由。
但对丁香花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体香,我有种莫名的喜欢和青睐。记得,有年夏天,偶遇丁香花,折来一只放在自己的床头,置身于它的醉香当中,徜徉于它的甜蜜之酣。
有人说:“因为一座城,喜欢一个人。”而我却喜欢丁香浓郁不腻的芬芳,每天都会到树下去读书、学习,沉浸其中放飞梦想,在每一天,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在丁香花日日夜夜的守护陪同下,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中考结束,我以子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专,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还是来了个咸鱼翻身,鲤鱼跳农门,也让风烛残年的父母因为我这个女儿骄傲了一把。

今天是小升初的考试,中午下班,学校门前站着许多前来陪考的家长,回想当年自己考中专也是父亲一路陪伴。
走到小区院子,丁香花的醉香又一次扑面而来,令我猝不及防,顿然心情豁朗,追寻着一路花香,就在父亲的楼下面止住了脚步,原来近在咫尺。揩一束花香,捧于胸前,尽力寻找当年的那份温情与陪伴,我将你思念,家乡的丁香花。
作者简介:
楚澜炘一名热爱生活和文学的女子,通过手中的笔抒发对生活的希冀和美好。始终相信,生活的智慧在于,看清它,并热爱它,鼓励更多的人,一起看看书,也看看世界,爱自己,也爱着别人。曾撰写过《力量的启迪》《华丽的转身,只为心中的灯塔》《心之所向地方,都会五彩斑斓》《柔情似水,只为心中的那份执念》《辗转岁月,生命的意义》等多篇散文发表在今日头条和百家号上及微博上;撰写的微型小说《雨夜出诊》,书评《传奇仓央嘉措,不羁放纵,捧红了诗歌,却败给了命运》发表在今日头条上,得到平台大力推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