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克思①的书房】作者:李有刚
(谨以此文献给建党百年)

我在信仰的长廊,回首红色记忆,宛然伟人的画像,一张一张浮现,不由得停留在马克思,值得敬仰的脸上,勾起无限遐想。
为什么?马克思的主义成了我们的指导思想,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赢得今天来之不易的辉煌。
我在世界的东方向这位导师致敬!我为了理想已轻轻走进他的书房。
书房很静,我仿佛看到他:对资产阶级为钱而丧失人性极度的厌恶;对劳动者受剥削而且受压迫极度的同情。他把滿腔的怒火,触入笔尖字行,断言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他大声呼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砸碎旧的国家机器,为解放而斗争。闪烁着他智慧的光芒,万古流芳。
我还在联想: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那是中国共产党,在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后,和马克思主义碰出的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越烧越旺,推翻了“三座大山②”,建立了新中国。那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挑战,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树立了光辉榜样。
转眼建党百年,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写到这里,毛主席《沁园春.长沙》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好像回响在我的耳旁。
我看:从建党到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④”。把人民放在心上,有错必纠,襟怀坦白,为真理而奋斗,是人民领袖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⑤的治国良方。
虽然我已步入夕阳,也许生活在变,但不变的是信仰,要活到老学到老,默默为党争光。
注:①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②喻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晚秋,正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时期。
④Α美好的理想;Β坚定的信念;Ç献身精神。
⑤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不能是半心半意,不能是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
习近平说“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作者简介
李有刚,笔名陇上东方客,原任职兰州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武保部部长(已退休)。热爱文学,善待生活,作品散见于报刊、广播、电视和文学网站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