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支山歌给党听
作者/刘亚丽
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欢歌笑语。在这举国上下红歌唱响大江南北的喜气日子,我们天水明德书院的党员和书院同仁怀着一颗无比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在书院以一种独特方式喜迎党的百年华诞。


在环境清雅的书院,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共天水市政策研究室编发的甘肃红色旅游指南丛书——天水市红色旅游指南一套七本(包括两区五县)、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和天水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编发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红色天水》。手捧着凝聚着领导和编辑挥洒汗水一年之久如此厚重、沉甸甸的经典红色书籍,真是如获至宝,一种由衷地感动之心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仔细翻阅和逐字逐句学习和品读着这一本本装帧精美隽秀、喜气大气且图文并茂,发生在古老秦州(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块红色土地上的红色记忆和红色故事,重温着往昔峥嵘岁月里那一段段激情燃烧和凝聚着几代人上下求索的精神,真是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那是1924年,革命的火种就播撒于这片热土,有了党的组织和革命活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就相继涌现出了葛霁云、徐国珍、柴宗孔、王承舜、郭化如、胡文斗、董邦等一大批天水优秀儿女。

天水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域较广、到达部队最多的地区之一。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先后途经天水,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求解放的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地方政权,当时有近3000名天水儿女参加了红军。特别是红二方面军十六师师长张辉在秦州区娘娘坝战斗中英勇牺牲,在天水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这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传颂。

天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天水境内的红色革命遗址不胜枚举,有红一方面军鸳鸯镇渡渭河旧址、红二方面军磐安镇渡渭河旧址、红四方面军九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二十五军新阳镇渡渭河旧址、毛泽东长征费家山宿营地旧址、徐向前率部途经甘谷指挥部旧址、王震率部过马鹿镇白杨村旧址等50余处。这一本本书上的红色遗址遗迹,就是一座座革命丰碑,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及加强党性修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珍贵红色教材。

今天,我们通过红色系列丛书不仅深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了这些发生在秦州和麦积两区的红色经典故事,而且还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周边县区的红色故事和感人事迹。同时大家还在这七月流火的吉祥、喜气的党的生日的百年华诞之际,大家声情并茂地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青春中国》、《军礼》、《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诵读和红色歌曲,用如火的激情高唱百年华诞一首首不朽的赞歌。用深情的笔墨书写红色的七月一百年一段艰辛的历程。以此来表达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感恩之情。


作者简介
刘亚丽,甘肃天水人。
现为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
《东方散文》签约作家。
本人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数篇。其中《失去父亲的日子》荣获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二等奖;《财神文化 大气盘旋》荣获第二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曲江海洋馆里的那一抹惊艳》荣获首届“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