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长宁
老门西守望者协会在获得“感动中国”殊荣后再接再厉,他们利用暑期积极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日前在老门西晓书馆举办的“玄武湖前世今生”讲座颇受欢迎。为响应之,本人也急救章一篇玄武湖与“水”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希望引起您的共鸣。
——长宁

日前在老门西晓书馆举办的“玄武湖前世今生”讲座颇受欢迎。

座无虚席

黄永武先生做客南京晓书馆。
6月27日,原玄武湖管理处发展研究室黄永武先生做客南京晓书馆,他的“玄武湖前世今生”的主题演讲受众爆满,赢得掌声不断。记得前年秋,远在内蒙的一位旅友发信给我,说看了黄永武的《玄武湖史话》后游兴勃发,希望我为他打探一番。
我最初对玄武湖前世今生的了解,还是1982年暑假后开学的第一课,南大历史系伍贻业教授为我班同学现场主讲“六朝史”,地点就在“台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朝城垣。那次我始知,玄武湖曾是“依墙傍水”通长江的“悬湖”。南梁末期发生的“侯景之乱”,叛军就是利用了该湖高悬的地形特点,掘开玄武湖十里长堤,使得大水倒灌梁朝京城,临湖的台城水漫先破,守城兵溃致使梁武帝被囚,不久饿毙。

金陵四十八景之北湖烟柳
现时游人很少注意到玄武湖历史上形态的巨大变迁,也难以体会到这一处水面与建都于南京的王朝安危相关,而今它的模样最终是在明代定型的——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为防止重演“侯景决湖灌城”事件,筑城时挖空心思地将玄武湖的西南角包入城墙之内,务使其水位绝对低于皇城。玄武湖也因此缩小到只有大约一千年前六朝时的四分之一,从此湖水不再与长江相通。
为了不负内蒙旅友所望,我也网购了一本《玄武湖史话》,读了N遍后做了实地考察线路计划。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去玄武湖,秋高气爽,游人如织,湖边码头乘快艇、租电动船的游客都得排队等候,而我登的是有导游讲解的舫船。当然,导游的讲解完全是程式化的:金陵明珠玄武湖,六朝时是最大的皇家园林,过去和现在都是江南最大的城市园林,占地502公顷,水面378公顷……
导游接下来的讲解几乎就是照《玄武湖史话》之本宣科:玄武湖是长江与钟山之间的天然湖泊,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形成,古称“桑泊”,秦始皇灭楚后改为“秣陵湖”。“赤壁之战”后第三年,东吴孙权的政治中心从镇江迁至南京,为建“绿州宫苑”引江水入此湖,湖名称“后湖”或“北湖”。南朝刘宋时曾两次发现该湖中疑似扬子鳄的“黑龙”出现,“玄武湖”由此得名……

玄武湖舫船 IC photo
舫船开到芳桥附近的码头,我登岸赶去路线图中的梁州,按手机定位很容易就找到了梁州东北部的览胜楼,据景点榜文介绍:此楼始建于六朝,最早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观看水军训练而建,以后南朝历代皇帝相继沿用。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新军统制徐绍桢予以重建,以作为邀集文人雅士联吟结社之处。
览胜楼下河岸一空处便是六朝时期的水兵阅武台遗址。据史书所记,自东吴、东晋接连将玄武湖作为水军训练基地后,南朝的宋、齐、梁、陈也相继在该湖演练水师。陈朝太守十一年(579年)八月的一天,五百艘战船在玄武湖变换各种阵形进行盛大“兵誓”,最后驶入长江耀武。有诗为证:“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然而不到十年,隋朝晋王杨广挥师南下,隔江犹唱《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见城被攻破,慌忙拽着宠妃张丽华藏匿于胭脂井中。至夜,其双双被隋兵所俘后押送长安“巡游示众”……

玄武湖古阅武台 IC photo

古阅武台 IC photo
梁州、樱州、菱州等湖岛满是游客,那天我乘上园区观光车选择走“冷线”游览,按图索骥找到了离解放门不远的武庙闸——古闸水道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时期,吴后主孙皓引玄武湖水进宫的遗址犹存。到了明初,朝廷为控制城内河道水位,设置了水关、涵闸、涵洞二十多处,其中武庙闸最富传奇色彩——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靖难之师”攻破南京,相传建文帝纵火焚烧皇宫后,趁乱由此隧道逃出,从此下落不明,成为迄今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疑案。

武庙闸 IC photo
在与武庙闸一墙之隔的玄武门水文化历史文化展馆,我还了解到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任江宁(今南京)府尹时,奏请“泄湖造田”的主张获得宋神宗允准执行后,玄武湖为之消失了二百多年。至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朝廷征集数以万计的民工对玄武湖大规模疏浚,使之与长江及秦淮河相通,发挥其排水和蓄水功能。
该馆陈列的资料和实物显得过于简洁,相对之下还是《玄武湖史话》介绍得翔实:玄武湖两千多年来,除了曾作为六朝历代皇家园林、水军演练场之外,还在明代二百五十多年中成为高度机密处所——王朝中央档案黄册的存放地。建库初期,明王朝动用大批军队对玄武湖各岛上居民实行强拆强迁,当地渔民只被允许每年在冬季,按指定时间到指定湖区打鱼两次,每次期限仅为五天。朝廷严禁湖民采摘湖内生长的茭、菱、藕、茨之类的物产,甚至不允许周边居民饮用这里的湖水。

玄武湖美景 IC photo
临场我搜索百度得知:明王朝明文规定,除了在玄武湖黄册库工作的官员和库工,其他任何官吏未经批准一概不许入内。弘治二年(1489年)钦差两广公干宦官郭镛在途经南京时,为领略玄武湖的湖光水色,率随从二十余人擅自驾舟闯入该湖黄册库禁区。很快郭镛为之付出代价,先是被朝廷监察御史们联名弹劾,后又挨了皇帝朱祐樘好一顿臭骂,以至后来丢了乌纱帽。
据明代档案研究专家韦庆远先生在他的书中介绍:当年清廷亲王多铎率兵逼近南京时,南明弘光朝廷的军队竟用黄册垒筑工事并浇上水,以防清军火箭。甚至有军士用黄册制成铠甲,或当作点火原料,以及作城墙、隘口的填充物。黄册库因此名存实亡,百万黄册丧失殆尽。玄武湖也目睹了王朝更替的新一幕场景:1645年5月14日,弘光朝廷迫于清军强势不战而降。
在那天的薄暮中,我沿着湖岸明城墙出太平门,仰望覆舟山上三藏塔感受寂静。北面的红山、幕府山此时被夕阳映亮,凸显出南京车站宏伟壮观的身姿,与环抱她的整个城市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相得益彰,其湖光山色愈发美丽动人。如今的玄武湖,不仅是调节南京城内河道的重要水利枢纽,而且也是此地区不可或缺的自然隔离净化带。(2021年6月28日凌晨写于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