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亲
作者/李永合
父亲节就要到了,我用什么感恩父亲呢?对父亲的爱戴,感恩促使我坐在桌前,将之诉诸笔端,以同世人共同感悟父爱的伟大。
十多年前的9月4日,父亲因患肝癌突然离我们而去,这些天来父亲的身影不时浮现在我眼前,越来越让我思念,越来越让我不安,我十分怀念我那善良可爱的父亲,尤其是再想聆听他那诲人不倦的谆谆教诲。
我的父亲是一个淳朴而憨厚的农村人。他少言募语、不善言辞,然而,他却无时无刻不在用行动表达着他对我的爱。我的父亲的性格可以说用刚正不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向权贵低头,不向困难折腰,父亲的这一品行我是深有体会,父亲虽然品行刚正,但是对我们姊妹四个却十分疼爱。我们家住在伏牛山的河边,父亲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有空还经常时不时的带我们下河捕鱼,来给我们补充营养。直到现在我们姊妹还十分留恋那段虽很艰苦但又非常快乐的时光,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吧,父亲掂着网在前面走,我们姊妹四个在后面提着水桶紧跟着,父亲抛下网,我们都静静地耐心期待。看着父亲一把一把的把网拉上来,白哗哗的鱼儿在网内活蹦乱跳,我们都会高兴地叫起来,急忙蹲下身去帮父亲摘鱼。天黑后我们满载而归,父亲收拾干净后,为我们炖鱼汤或者是糟鱼吃,我们一边闻着锅内飘出的鱼香,一边听父亲为我们讲故事,真是惬意极了。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没有菜,父亲就准备好炸药雷管,我们到河边去,炮响后,我就下河捞鱼。
从我记事起,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父亲经常不在家。父亲从20多岁就在大队担任干部。那年代,父亲时常带领大队有关人员出工干活,不是在外村挖山洞,就是到外地修公路,修水渠等。偶尔回来一次,就总要让我把作业拿出来让他看看,还时常教育我放学后,要时常帮妈妈干地里活,放羊、割草等。
有一年秋天下午,我上小学二年级,在放学路上,同村的二爹提着一筐子鸡蛋准备去代销点换盐吃,我属猴从小就不稳重,爱动手动脚的,我一边走路一边手拍手活蹦乱跳的,谁知不小心把正在走路的二爹一筐子鸡蛋给打在地上,当时吓得我不知所措。因为当时鸡蛋可是比较值钱,农村家家吃盐、买日常用品就拿鸡蛋来兑换。我家也比较穷,心想这下可完了,我陪不起,也不敢回家,怕父亲打我,于是我就爬到我家院子里葡萄树上藏起来,家里人到处找我,喊我,我爬在树上不敢吭声,一直到晩上9点左右,我又饿又累又冷,没有办法这才爬到树下。父亲不但没有打我,反而给我讲了许多道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从小学到初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但作文写的好而且毛笔字练的比较好,父亲逢人便夸,这孩子从小懂事,将来长大一定会有出息的。
从上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在学校当班长,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一直当班长。上初中一年级那一年我还光荣加入共青团,要到乡里去参加入团仪式,从来舍不得花钱的父亲提前给我买了球鞋新衣服让我换上。至今,入团宣誓的照片还存放在相册里呢。
初中读了五年(应该是三年制)可是连读两年也没能考上县重点高中,加之家境贫穷,晚上父亲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决定把我送到部队上来,于是在那个十分而又炎热的秋天,我告别了家乡、亲人,从中原大地来到青藏高原。
记得30多年前,我参军人伍时,父亲穿着一身整洁的干部服和乡亲们一起到汽船码头上为我送行,客船开船之前,父亲给我讲了许多意味深长的话:“合娃,咱们村子里十多年了,没有一个人到部队里当兵,这次你有幸参了军,要懂得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不要怕吃苦,努力学习,好好保家卫国,来报答父老乡亲们的恩情啊!”接着他又说:“参军后要争上进,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爹和娘就盼着早些看到你的立功喜报呐!”说这些话时父亲一直拉着我的手,他慈祥地看着我。在我的记化中、从小到大,只有那一刻、父亲与我离得那么近,心贴得那么紧,当时我默默地听着,仔细地把亲人的嘱托铭记在心。父亲的话成了我以后在部队工作的精神动力。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部队,经过顽强的拼搏和不懈的努力,我先后入了党,考了军校,成为一名军官。
后来我才慢慢悟出,父亲当年要我去当兵时那种坚定是多么的有远见,也似乎看出我就是一个只有在部队才会有作为的人。当兵的日子里,当父亲知道我在条件异常艰苦的茫茫高原当兵时,就来信告诫我,越艰苦的时候越要挺得住,年轻人吃点苦怕啥,越是别人不想干的苦活,你越是要抢着干。记住,农村娃不怕苦,怕苦不当兵。在父亲的启发下,我以百倍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当兵第二年,我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同年,考上了军事经济学院。
1994年,我刚当上部队新兵连司务长不久的一天,父亲千里迢迢从老家来部队看我。那天晚上,我让炊事班特意为他炒了几个菜。饭菜端上来,父亲边吃边问“新兵吃啥?”“稀饭馒头。”我无意的回答。父亲听后随即放下筷子,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现如今,你当干部了,决不能搞特殊,要和新兵们打成一片,他们吃什么你也要吃什么,一有权利就搞特殊那是很危险的。要记住,当干部一不要懒,二不要谗,三不要贪,四不要色。”第二天晩上,给父亲打的慢头没有吃完,我随手扔进拉圾筒里父亲严厉地对我说:“怎么现在变成这样子了,不知道浪费是可耻的吗?你知道这馒头可是来之不易的呀!在农村许多人还吃不上这雪白的馒头呢!”那天晚上,父亲和我睡在一起,他又给我讲了许多许多催人奋进的话。
从那以后,我时常把父亲的话牢记心中,每当我懈息的时候,便想起父亲那慈祥的目光,回想起父亲那“四不”警言来。
那年8月份,父亲从遥远的老家打来电话,用撕哑的声音说“孩子,你当兵在外,离别已经近10年没有回来了,我近两年身体不好,想看你们一眼,尤其是我那大孙子”。接完电话后,我心里着实不安,欲哭无泪。是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因为工作太忙,多年没有回家了,应该回去探望父母了。等待我的儿子放完暑假后,我就给部队请假,随即携妻带子回老家探亲。到家后,父亲因为病重正在县医院住院。一家人赶忙跑到医院,当父亲见到我们后,激动的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从此,我就天天在医院、陪伴在父亲身边。从部队返乡时带了几本杂志,当父亲输液时我就把杂志拿出来阅读。父亲问我看什么书,我就把这几本杂志让他看,他毫不含糊地把《党课参考》拿到手里翻阅,翻了一会,就爱不释手,他说:“就看这一本,把其它杂志收起来吧。”父亲利用输液时间整整看了一个上午,由于父亲长时间看书不方便,他就让我给他读《党课参考》里《党员干部应该具备条件》、《尊干如敬兄》等几篇文章。当读完《尊干如敬兄》这篇文章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知道你现在在部队任政治处主任职务,是管干部的。你平时一定要于律己,现在的兵都是独生子,不好带不好管,记住一定不要打罚,要以兄长般去关心他们爱护体贴他们。你是名党员干部,还经常给部队官兵讲大课,这本《党课参考》杂志办的非常好,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你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认真思考。你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党务知识,就无法给部队官兵授课,无法把道理讲透,官兵就无法上课。我是58年入党的老党员了,虽然在农村,但我多年来一直担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职务,平时我特别爱读书看报,可惜很少有书和报纸看呀!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刚正而开明,内心充满挚爱而不善于外部表露,我热爱我的父亲,我更尊敬我的父亲。
时间过的很快,假期马上就要到了,由于父亲的病暂时康复不起来、无奈我们一家只好先返回部队,让我们没想到回到部队第10天、就接到了弟弟打来的电话,父亲刚刚去世了、听到噩耗后、我们一家又匆忙忙赶回家处理父亲后事。
父亲啊!在我刚找到人生的方向、您就闭上了双眼、让我准备为尽孝的愿望成为永远的遗憾。
我思念父亲、我更感谢父亲为我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时过境迁、回想起自己在部队的这20多个春秋里、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从一名普通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部队的副团职干部、并多次受奖。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怎能不说这里面既有觉组织和领导多年的培养教育、更有家父那常年不断的谆淳教呢,父亲像座山、从我记事起,他总是用宽厚的胸,坚实的膀画护着我们,尽管有时他対我严厉的近乎苛刻和残酷,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愈感那是一种无私至高的可护和爱,尽管这种爱经常被他用一种让人似乎不能接受的语气态度表现出来,在他弥留和离去之后,这种受愈显得厚重博大。
父亲像座山、这山无论在何时何地、从未向邪恶、淫威、风雨雷电屈服过。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昂着头颅、挺起胸膛,不屈不挠地搏击着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风浪冲撞。他那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的性格,使得他像一根质地优良的钢条、即使受到外力的打击,宁可折断,也决不弯曲。他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长大成人和人格的形成。尽管某些时,我们显得与这个物欲横流、勢力俗气的社会格格不入,但我们却依然与父亲一样、对得起“人”这个高贵的称号。
父亲像座山、尽管他已离我们远去,但这座山却水远屹立在我们心中。他的灵魂,他的精神将犹如生命力旺盛而又鮮活,美丽的精灵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敬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永远感谢你!
作者简介;
李永合 1968年生,1986年11月入伍,河南南阳人。坚持业余创作,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约50万字。著有散文集《心贴青藏线》、《报告文学集》。10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摄影家协会会员。
电话:1550057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