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由朔州市委组织部、朔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朔州市市总工会、朔州市市融媒体中心协办,朔州市文联、朔州市作协承办的喜迎建党100周年【写好党员的故事】大型纪实文学创作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项活动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文学的力量,生动表现朔州市各条战线先进党员、先进党组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平凡而伟大的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凝聚精神力量,在推进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能源绿都、塞上明珠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同时集中展现朔州市报告文学创作队伍的强大阵容,全面打造朔州作家在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创作影响力。
《作家新视野》杂志社联合朔州市文联、朔州市作家协会从7月刊开始连续两期安排专刊隆重编发推送朔州市作家创作的【写好党员的故事】作品,同时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都市头条、华人头条同步推送。
——————————————————
文/赵志军
她,如花似玉的年龄报考了村官;她,风花正茂的时光在乡村中度过;她,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她就是尹文慧,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党委副书记,先后被平鲁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平鲁区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被朔州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十八大期间,她曾参加过一次演讲。毕业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扎根在大北欧最艰苦的乡村里。虽然她普通话说得不是那么标准,但她的演讲里,包含了她热爱党,感受党的温暖之内容。演讲前她并没有想过得奖什么的,她只是想把她心里话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虽然是俗语,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用真心去做某件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次演讲她获得了三等奖,里面没有华丽的语音,也没有豪言壮语。表述出的是她的心里话,是她对党的热爱,是对父老乡亲的牵挂。
尹文慧早年从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都说人一生中父母亲的影响是最大的。她小的时候,耳濡目染了父亲那种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处事以诚,待人以敬。她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有关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是选择回到乡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父亲是她成长道路上的的启航明灯,在工作中,还时常提醒她没有想到的事。
她的工作认真细致,经常听到“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党务这块儿的工作量好大啊!”她并没有因为听到这些话就放弃,说明好多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她孜孜不倦地在乡村岗位上,工作长达十年之久。从一名大学生村官,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的阻虎乡党委副书记。
大山里,这里几乎没有年轻人,都是中老年人。在这里,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用最通俗的语言传递给乡亲们,从而很好地贯彻执行。和他们拉着家常,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庄稼的收成,以及如何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等,在关注民生方面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她的平易近人时刻感动着我们。
在一个不大的小山庄,一户还住着土窑洞的人家,映入尹文慧的眼帘。走进屋子,最显眼的是仅能容纳两三人睡的一铺土炕,窗户上贴的还是窗纸。一个老人正在收拾孙子上学用的东西。和她交谈中得知,丈夫在很早以前由于一场意外去世。几年后,不幸再一次降临在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儿子又在工地不小心把腿砸伤。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儿媳,面对这种情况,丢下她们娘三个自己走了。眼看孙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村里没有学校,只能到城里去上。她求了好多亲戚,终于有一家亲戚不嫌弃他们,让他们暂住在家里。好在有这个亲戚的帮助,孩子走进了学校。
当尹文慧了解这个情况后,同情心由然而生。从那刻起,已把他们挂在心里。时常去慰问,给他们换洗被褥,给孩子买学习用具,每年向乡里给他们争取救助金。过年过节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他们。有一次过年,尹文慧给自己父母买了羽绒服,由于父母不舍得花女儿的钱,折现还给了尹文慧。她却用这些钱慰问了这家苦命人。
她是党的干部,时刻关心着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党和群众的情意,好似鱼水之情。
曾经有一位患有眼疾的老人,在有生之年,有幸得到尹文慧的扶助。古稀之年,本是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年龄,这位老奶奶却因为双目失明,而无法真切感觉到这些。尹文慧了解实情后,经常抽时间就去照顾着老奶奶饮食起居,逢年过节都会看望老奶奶。米、面、油、肉、衣服什么的更是数不胜数,老奶奶虽眼睛看不见,心里有数。握着尹文慧的手泪眼婆娑地说:“尹书记,你就像是我的闺女一样,孩子们也做不到这样呀”,尹文慧的眼眶也湿润了,紧紧地抱着老奶奶。这一抱,把多少人间温暖传送过去,多么温馨的一幕啊!尹文慧说老奶奶现在已经不在了,因为儿女怕麻烦到她,没有告知这个情况。得知此事后,她觉得很是遗憾,没有见到老奶奶最后一面。之后,她依然关心着这个家庭。奶奶一个远在内蒙打工的儿子过年回来了,尹文慧送了四件套并且给予了关怀金。老奶奶不是在孤独中离去,而是带着尹文慧的关爱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是幸福的。
是啊,尹文慧关爱过的贫困家庭,即使在寒冬腊月也仿佛中午的太阳,那般温暖。
她说过“当干部常吃苦才能有作为”、“工作并非是本职工作才可以去完成,不是属于我的工作我也去做”、“工作是给自己做的,做了以后才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把虚的东西加一个创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她工作经历的写照。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务实的党务工作者,她始终坚持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中,投入她的满腔热情,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发挥党建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肯定,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而她却谦虚地说“我只做了一个党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古代的花木兰,现代的申纪兰,今天的尹文慧。她们的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会得到共同的解读。她们为国为民的高贵品质,时代的价值在人民心中却是永恒。
2019年冬天的时候,在去所在的小村庄登记信息时,当时正处于观摩阶段,所有工作从始至终都是她亲力亲为,效果必须达到一个完整的体系。
由于她承担的工作量大,满脑子都是如何能完成工作。连续加班身体已经十分疲劳,但她还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再次走在乡间小路上。边走还在边思考下一步工作如何做。竟没有注意到,村里的一条大狗已经向她袭来,在她的腿上疯狂地撕咬起来。在村民的合力帮助下,才打退了张牙舞爪的狗。
同事把她送到区人民医院,大夫给她打了六针,定性为严重的三级咬伤。可以想象,被狗撕咬过程中,那疼痛一定是撕心裂肺的。但在打针的过程中,她没有流一滴眼泪,也没有任何抱怨,反而自嘲地说“乡镇工作十来年了,被狗咬了也就经历完善了”。其实,狗撕咬的时候她也疼,何况是达到三级咬伤。面对同事们的关切,她把疼痛压在心里,把坚强留给村民。她的一行一言给了父老乡亲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代表着党务工作的导向。她身后有一群朴实的农民,他们平常一句“回家吃饭”“喝口水”,已经温暖了她的心,只有无怨无悔,没有抱怨二字。
当时正好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她仅仅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周围的同事们都说,一个女的,抗压能力比男的还强。她只有一个信念,做好最基层的工作,当好父母官。
当再次提到狗咬这件事时,从她讲述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她的害怕。到现在只要一变天气,腿就会隐隐作痛,这个阴影也许好长时间抹不去。但害怕没有阻挡她继续完成任务的决心。
工作中,也有害怕的时候,也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对她来说并不稀奇。
有一次,准备举办一场推动党员工作的现场活动。场址选在一个长久没有人去的地方,尹文慧独自前去做了前期工作,把环境打扫干净。踏着门外杂草丛生的院,走到门口。当她往门口一站,映入她眼帘的是一条蛇。那蛇虎视眈眈望着她,大有决一死战的势态。她害怕极了,真怕某个地方还藏着。相互对视了一会,多希望有个过路人来助她一臂之力,给她壮壮胆,多想退后转身离开。因为预定的活动迫在眉睫,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她拿着一根棍子,慢慢靠近蛇,让蛇盘旋在上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盘有蛇的棍子,放在马路对面的草丛中。也许是蛇感觉到她没有恶意,所以它顺着对面的草丛爬走。看着蛇爬走以后,她害怕得全身发抖。她强撑着自己,只是缓了那么一小会儿就开始拿着工具打扫场地。劳动的过程中,那样小心警惕,生怕再看到蛇。她一边打扫一边冒着汗,那汗水一半是劳累所致,一半是吓出来的。虽然害怕,但是该做的工作没有落下,她把活动场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条,活动如期举行。她创办了党员积分管理制,其中包括基础分,加减分项,这项制度激励着党员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优良品质。
水火无情但人有情,防火也是她工作之一。她是防火中第一位女性,也是主动要求参与的。到了年关的时候,家乡的习俗,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烧纸摆贡品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腊月的天,早上六点还在夜色中,尹文慧已经驾车行驶在道路上。当她到达防火卡点时天还未亮。因为路程较远,所以只能比别人起得早,走得早,才能赶上其他人的脚步。确保防火工作的万无一失。
防火工作中常常遇到不理解的人,属正常的事情了。有位村民,经过关卡时,被拦了下来,他同样是去祭祀已故的亲人。刚开始双方都好言好语地说着,也许是没有耐心了,也许是想迫切祭奠已故者的心情,这位村民情绪激动起来,语气中充满着不理解。尹文慧理解他的这种心情,说:“我们也不是不让你去,今天我是借给你个铁桶。以后就别拿这些易燃的,拿束鲜花也可以。如果实在想拿的话自己带个桶,烧完以后把灰烬拿土埋起来,这样也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是啊,意外总在一刹那间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根源遏制意外的发生。不一会儿,这个村民返回来了,看到尹文慧她们还在,停下车说:“我也是比较着急了,说话语气不是很好,是我没有理解你们的工作,你们做的是对的”尹文慧握着他的手说:“没事儿,我们也理解,主要是怕发生火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任何人都不好。”说了会儿话,这位村民走的时候一定要请尹文慧吃饭,尹文慧谢绝了,因为防火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她。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尹文慧从包里取出了早上拿好的干粮,几口吃完以后替换其他同事吃,她又站在了那个防火的十字路口。
每个人都有刚与柔的一面,尹文慧也是如此。她用柔情给了好多人温暖。比如,她用真心关怀着残疾人员,让他们体会到,有人用人间的真情爱护、照顾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他们从心底信任尹文慧,相互语言交谈时,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防范。又比如,她从水滴筹看到一个小女孩得了白血病的时候,心里好像被针刺了一下难受,多么地心疼这个孩子,那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小。小女孩子躺在病床上那蜡黄的小脸,刺激着她的泪腺,眼泪夺眶而出,当时的她经济也并不富裕,但是还是毅然决然地捐了款。同是母亲,她能感受到孩子母亲的那种痛,孩子病了,妈妈比孩子更痛。
她也有刚的一面,那些原则上的事,必须坚持。比如毒品,不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确是耳熟能详的。它虽然能带给人一时的快感,但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危害。多少人因此丧尽天良,多少人因此倾家荡产,多少人因此妻离子散……尹文慧所在的乡里,有多名吸毒人员在册,每个时期需要固定检测尿液,她配合乡派出所找到这些人一一进行检测。这件事她从不含糊,当你看到禁毒工作中的尹文慧,你会发现刚起来的她可以用威严来形容。
她出色的工作能力,所作所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表扬,用她的话说“这是自己份内工作,没有什么。”
作为一名80后干部,她已经在基层扎根了14年,其间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她是凡人,也有人间的儿女情长。在和她的交谈中,她觉得虽为人妻,为人母,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但又不能两头兼顾,只能委屈家里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党建工作中。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除夕之日,当万家灯火通明,人们在喜庆中共享年夜饭时,她才结束了护林防火的工作,踏上回家的路程。家中六岁的孩子,等着妈妈的归来。此刻,街上开门的店铺已寥寥无几。
大年三十回家后,仅仅在家呆了一天,由于防疫情工作的需要,初二又回到了乡里。想多陪家人几天的愿望,又一次化为泡影。在疫情发生时,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提出以“四抓四提高”筑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线。
这个时候,接到令她崩溃的消息,正月初八开始,她的孩子持续咳嗽。特殊时期尝试了雾化,中药医治,可孩子咳嗽的状况并未减退。此时她担心:是不是她自己去过某个没有绝对消毒的地方,感染了病毒,她抵抗力强没什么事儿,毕竟孩子的抵抗力弱。
孩子的病情一天一天不见好转,只盼早日踏上去省城就诊之路。这期间,她有过多少无可奈何,和对孩子的愧疚,一个母亲的心碎了。这种状况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可以带孩子就诊了,才连夜带着孩子赶往太原。正赶上下雪天,高速封路,只能走二级路,二百六十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一夜。尽管是这样,她在承受特殊时期一个母亲内心煎熬的同时,没有耽误一丝工作。
她说:“我的孩子,最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我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我每次只要拿起包准备走的时候,孩子就抱住我的大腿哭着不让走。以后出门就不背包了。”说话中,看到她眼角湿润了。是啊,这些年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让孩子的老师觉得,是不是她和丈夫婚姻出现什么问题了,导致她三个月不接送孩子上下学。有一天丈夫对她说:“明天不管有什么事儿,都要先和我一起把孩子送去学校,要不然老师以为咱俩离婚了……”又有哪个母亲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不难过呢?孩子本该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享受母爱的时候,这些她给不了多少。每每听到孩子的哭声,揪得她心里难受,也只能委屈孩子了。她很少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只能是晚饭后,练习写字,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完成作业后,她还得继续工作。
她对孩子说:“你只要认认真真不拖泥带水地完成作业,妈妈就能早睡一个小时。”但是,一个孩童能知道多少?理解不了妈妈的这种心情,和妈妈相聚的时刻,要任性一下。有时,将近23点的时候孩子才能写完作业,她又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她的丈夫曾多次半夜醒来,看到卧室的灯还亮着,以为睡着忘了关灯。再一看,她还在电脑上工作,心疼地提醒她早点休息。丈夫对她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坚持。她成功的背后,有丈夫的理解包容,有父亲的身教言传。
在后来工作中,她用一言一行打动着身边的人,最终被认可。这个过程不免会有心酸甚至会有哭泣的时候,她是凡人,心里也有委屈的时候,也想找个人倾诉一下,找个地方发泄一下,这些只能在背地里。
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不管路面上的积雪是否留有残余,在通往乡村那条道路上一定有她驾车在行驶中,伴着她车前尾后的仍是拉煤的大车。有时占了道,只能穿梭于其中。最难走的是遇到大雪天,路上相对比较滑。那天,一团团、一簇簇的雪飞落下来,她照例行驶在路途中,不同方向的大车不停地与她擦肩而过。她双手紧握着方向盘,注意力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前行着。
这个时候她的手机响了,无奈不能接,挂了电话。不一会儿电话又响了,找了一个较安全的路边停了下来,接听了电话。对方是一位病重老党员的儿子,曾多次给尹文慧打电话。原因是,对方担心父亲去世后有笔救助金领不上,尹文慧理解他这种心情,向他多次解释办理这件事需要走的种种流程,毕竟像这种情况不止他一人。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必须仔仔细细环环相扣地核对着卡号与姓名。可是对方根本听不进去,他只关心自己的事。这不,电话又打来了,虽然她一再解释迟接电话的原因,对方觉得还是她对工作的懈怠,电话里不依不饶起来,最后还批评了她几句。因为对方的不理解,她独自趴在方向盘上痛哭起来,多少委屈只能在泪水中流去。放声哭出来以后,觉得好多了。她一如既往地一踩油门,又行驶在那条熟悉的山路上。过后她并没有责怪打电话的人,也没有因此停办这件事,反而以更快的速度解决了此事。是啊,又有多少人理解,大雪天,行驶在盘山路上的一个女子,要奔赴她的工作岗位,那里有一群割舍不下的乡亲们在等着她。在和我们谈起的时候尹文慧说还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适应。
她对老百姓情深意长,处处为他们着想,细微体贴关心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有一次,有一对老夫妻找她有事情办理。提前没有打电话。山里的交通不便,一天只有一趟车。老两口走了两个小时到乡里,恰逢她在区里开会。又用了两小时返了回去。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觉得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足足走了四个小时。
最后她和村干部商量决定,采用“村民一次不跑,村干部联络办理”的办法。把一些需要办理业务的流程全部贴在村里的墙上,包括办事人员的电话,这样为村民节省了不少时间,少跑了路程。她就是这样的体谅乡亲们。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慢慢地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从刚开对她的不屑到最后完全依附于她。我们对于刚接触的地方总是那么的棘手,尹文慧也是如此。在她刚到这个地方时,她也遇到过各种刁难,对她的不认可,不理解的,但是尹文慧根本没有当回事儿。反而用自己的耐心和诚心去感动他们。曾在一次交谈中,得知村里的一位老人一直很想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尹文慧热情细心主动指导带领。终于,60岁,一个人的花甲之年,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入党后,每天学习强国,学习各种关于党建知识,到夜半三更。老人的学习精神震撼着尹文慧,同样,尹文慧也得到了老人儿子的认可与理解。现在的他们情同手足,生活中互相关心,工作中互相理解。
尹文慧从上任的那一天,已经把这个乡当作自己的家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副书记而高人一等,她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在初冬的某一天,那段时间正值扶贫日,白天有阳光觉得天气也没有那么寒冷,到了晚上,气温开始下降,天空灰沉沉的。一位做饭大师傅看到尹文慧瑟瑟发抖的样子,说:“尹书记,看您冷的,我老娘娘(老伴)有条棉裤,您先穿着吧。”尹文慧连连道谢后把棉裤穿在自己身上,顿时觉得没有那么冷了。棉裤暖了身体,也暖了她的心。不一会儿,她接到了区领导临时视察的通知,这时候外面的天开始下起了雨加雪,因为是突然的天气变化,所有人都没有带伞。他们一行人,就在大雨伴着雪花中挨家挨户地看望着村民。
她的吃苦耐劳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她与群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良好的干群关系,深受村民的喜欢。她已融入到乡亲们这个大家庭中,到了饭点,她时常和村民一起做饭一起吃,宛如他们的孩子一般。有一次,由于工作的原因,在一户村民家办公。到了中午了工作还没有结束。这位憨厚村民便给她们做起了饭。因为这个村民上了年纪,吃饭的人又多。看着老人一个人做的比较吃力,尹文慧跳下炕帮忙了。做的是刀削面,由于削面的刀没用惯,又用力过大,她把面大都削在了锅沿边上,有的掉在锅台上。大家看到后一起笑了,欢声笑语充满着这个家。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
她工作起来速度之快,为了方便行走,加快工作效率,她从来不穿高跟鞋,也从不浓妆艳抹。她今年仅仅三十出头,工作上的操劳过度,天长日久的风吹日晒,好多人以为她已有四十多。
这个乡,黄土高坡所有的自然条件都具备,她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吓倒,而是因地制宜积极改变它。
据历史资料记载,平鲁红山荞麦种植历史有800多年。最初在1964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到我们大同市吃了一碗饭,觉得非常好吃,就想知道这是什么粮食做出来的。当时周恩来同志介绍说:“这是平鲁的红山荞麦”,正因为周总理的这句话,红山荞麦响誉世界各国。在2018年的时候,红山村的一位村干部去世,从那以后这个村庄属于无组织管理状态。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村没有了领头人,这个村该有多乱。是尹文慧选派了一名当时最为年轻的研究生去管理。尹文慧大力宣传着红山荞麦,她不放过每一次宣传的机会,从红山荞麦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以后更好的发展趋势,都会耐心详细地介绍给每一位来宾。
阻虎乡的油菜花更是值得一提,从2007年仅仅两千多亩的油菜花,现在发展到两万多亩。期间,尹文慧一户户去动员,和乡亲们讲明种油菜的好处,从实用价值,到经济价值。到了夏天,七月到八月间,也许正是别的地方较农闲的时间,可是由于油菜花,这段时间她却在忙碌中。她全年无休,她虽然是名女同志,但是工作起来那种干劲不比男同志们差。烈日下,她接待着每一位来观看的游客。油菜花开了的时候,满山遍野嫩绿中的黄色,陶醉了赏花的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如今成了油菜花旅游观光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尹文慧没有觉得累,从刚开始的接待千人,到去年,接待人数增长到几万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又倾注了她多少心血啊!
从家里到乡里,将近四十多公里的路程,路况蜿蜒曲折,拉煤的大车昼夜不停,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少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
从上任村官那天起,先是每天两趟。她迎着朝阳,送走晚霞,中午还伴着太阳跑。后来早去晚归一天一趟,中午一袋泡面。这样也觉得时间不够用,索性,半个月回一次家,只要工作期间中午从不休息。省下来的时间,能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情况,为村民排忧解难,共商良策。这样一坚持就是十几年,期间的辛苦付出,不是几句话能说完的。
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从刚开始的村民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配合,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支持,就是一种认可。
有一次,尹文慧在办公室里,突然听到楼道内吵闹声响起。出去一看,原来是一个村民因为一些事和工作人员吵起来了。她上前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解决了村民的事情。用枫桥经验,就地化解矛盾,矛盾不出村,不出乡。事后她说:“我知道他的本性是好的,他也是一名党员。只是由于妻子常年精神处于异常,家境比较贫困。在疫情期间他还捐款200元,他是一般党员里捐款最多的一位。”是啊,是尹文慧的爱感化着他们。
如果说尹文慧对她工作过十年的辛窑村村民了如指掌能理解,而对乡里所有村民都一清二楚,就只能说她工作做到家了。人们都对她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大加赞赏。对啊,我们可能在某方面能力欠缺,但是当我们把矛盾化解后,心平气和是可以解决事情的。
尹文慧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信任。信访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会遇到的事,这里也不例外。有一次,村民与风电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在此过程中,村民受伤了,于是就去找他们要个说法。对这种棘手的事,因受伤村民正处于情绪激动中,没有人能把他心中的火压下去,更因为怕麻烦,没人敢站出来。这个时候,尹文慧在了解了具体事宜后,她作为一名乡政府领导,一个女子,站了出来说:“这件事,你交给我,我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她的劝说,村民回去了。村民无条件地相信她,是因为她心里装着老百姓。在尹文慧一次次协调中,最后这件事得到圆满解决。
十几年的基层工作,她学会了好多,理顺了好多。宣传方面她更是竭尽全力,她说,回过头来发现,还是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现在觉得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做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尹文慧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写不完。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老百姓服务着。这平凡中,闪烁着光芒,让乡亲们有了贴心人。

赵志军,山西朔州平鲁区人,1984年先后在平鲁税务局、平鲁宣传部工作,曾任平鲁区委宣传部通讯科长、党教科长、文化科长,现任朔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派出机构平鲁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曾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煤炭报》《雁北日报》《朔州日报》发表稿件2000余件,图片900余幅,多次获得中共朔州市委市政府表彰。2018年,出版散文集《滚烫的记忆》,同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
……………………………………………………
首席顾问:谭五昌
顾 问:祁人 大 卫 唐成茂
夏敏 毕福堂 灵岩放歌
霍莹 张火炎 曾春根
主 办:作家 · 新视野杂志社
协 办:山西创奇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社 长:吴光德
副社长:吴 莉 孟宪梅
新媒体网络运营部:孟新龙
新加坡发行组稿站站长:舒然(新加坡)
市场部部长:傑森(美国) 盧俊(香港)
广告发行部部长:翟換靈(香港)
宣传部部长:
(国际)鐘佩敏(美国)
(国内)马玉涛
编辑出版: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总 编 辑:吴光德
主 编:张利杰
执行主编:陈勇
编 辑:孟宪梅 吴莉 孟新龙 杨俊
海外编辑部:
主编:韩舸友(美国洛杉矶)
连续性出版期刊号:ISSN 2709-8087
准印许可证号:京新印外准(2021)第0199号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投稿邮箱:zjxsy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