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矗立在祖国大地的丰碑/《建党百年朗诵诗选》之二十四
关向应(1902——1946)
——100位红色英雄谱之二十四

第235期
原创 陈昌华 朗诵 梁雪梅
音乐设计 梁雪梅 制作 一方文化
来自少数民族的滿族
和每个汉族同志都亲如兄弟
跟贺龙搭档时间最长
并肩穿过15载枪林弹雨
1924年入团次年入党
曾任中央委员团中央书记
上海和莫斯科两地攻读大学
从青年岗位转战军事领域

军委常委和政治局委员
调兵遣将声东击西
力挽狂澜与即倒
千斤重担一肩挑起
1932年最寒冷的冬季
白色恐怖笼罩着湘鄂西
他跟贺龙携手并肩
星星之火抗击强敌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三军也被迫从湘鄂西撤离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
创建了黔东根据地不断出击
10月和红6军团会师
打出了红2军团的军旗
两个军团并肩作战
湘鄂川黔联成了一体

1935年9月蒋介石孤注一掷
调集了130个团的优势兵力
为了跳出敌人的合围
红2、6军团也被迫长征转移
他协同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
历尽万水千山的艰辛磨砺
渡过金沙江的惊涛骇浪
穿越雪山草地的生命禁区

终于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2、6军团打出红二方面军军旗
脱离了张国焘共同北上
三大红军挥师陕甘宁边区
抗战爆发他任一二O师政委
和贺龙师长共同指挥杀敌
在平原作战一战成名
取得首次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胜利

他爱兵如子,常把战马
让给病号和受伤的下级
战士们不肯骑首长的马
他留下步行了三天的足迹
他自幼家境一贫如洗
肺病如影相随时常来袭
他以惊人毅力行军打仗
战斗到了生命最后一息

毛泽东题下挽联
“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朱德题下挽词
“百折不屈死而后已”
任弼时代表党中央发言
肯定他建党建军很大功绩
中央向军民发出讣告
认定他是“中共最好的领导者之一”

贺龙亲自写下《哭向应》
肺腑之言感天动地
“战场上始终在一起出生入死
工作中始终在一起齐心协力
记不起何时不在一起
记不起何时有所分离
十五年,几万里长途征战”
下辈子,两战友还是兄弟
2020年4月27日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陈昌华,祖籍安徽,老三届,新三届。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审读员,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出版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执行主编《平乐正骨史话》。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者 梁雪梅:我热爱奔放的春光,我钟情百花的芬芳。我愿以精白之心把美好用语言传扬。)
一、投稿联系人及微信号:
洛阳李战军 微信号 wxid_dw7rlal65 rml21;
武汉杨建松 微信号 tiema_haoge;
深圳吴丽璇 微信号 evawu6932。
各位诵友投稿时请先添加当地编辑私信,(洛阳、武汉、深圳外诵友投稿可任选一位编辑)注明:《九州风雅颂》投稿;也可直接在《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群投稿。在群里投稿请注明所在地区,便于编辑归口。
二、投稿要求:
1.请自行配乐,报送格式统一为:音频mp3,视频mp4;
2.随报作品文档(word或txt格式),文档名格式:某某朗诵某某《作品名》,示例:杨建松朗诵陈昌华《我们和他们》,文档内注明音频制作者;
3.作者和朗诵者照片和简介(50字以内) ;
4.如有自选图片可随报,图片格式为jpg。
欢迎赐稿,择优发布。
《九州风雅颂》网刊编辑部
本期责任编辑 陈昌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