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安排,本人有幸参与了十一届市委组织的多轮巡察工作。期间,既有历练,更有收获。随着时间的沉淀,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触在灵魂深处愈发凸显,那就是回荡心胸的,愈加清晰,愈发强烈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精神载体。由此联想,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舍生赴死;从戚继光“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物我两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撰写的名联,更成为数百年来天下读书人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家国情怀的座右铭。
具体到巡察工作,首要明白,巡察的出发点是在政治监督,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即“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因而,工作的最终体现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破解一切问题的关键和重点,着力以巡察整改推动政治更坚定、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群众更幸福。有了这样的主观认识,就明白或者更深刻的理解到巡察工作所彰显的崇高使命,理解到巡察干部流淌与心的家国情怀,进而驱动作为一名巡察干部所迸发出的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窃以为,做好巡察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培养巡察干部的家国情怀。在这个高纬度的主题面前,巡察干部要把“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的理念,作为正确对待国家和社会、组织和个人、事业和追求的重要标尺,进而在巡察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锤炼斗争本领,争做巡察排头兵、构筑巡察新风向。
那么,家国情怀的涵养从哪里来?
从培养“一寸丹心图报国”的爱国情开始。爱国情可以说是感恩心,理解情。我们伟大的祖国经过70年多年风雨,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翻天巨变,在回望中,既要感恩革命前辈的艰辛付出,更要理解我国目前发展面临的目标更伟大、任务更繁重、挑战更艰巨的现状,更需要我们倍加热爱、倍加呵护、倍加建设,也更需要我们明白巡察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本届市委赋予的光荣使命。换句话说,这是一项很崇高,很光荣的工作,彰显着厚重的家国情怀。
从树立“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敬畏法度感开始。“欲影正者端其表 欲下廉者先之身”。巡察是对巡察单位党组织的全面“政治体检”,巡察干部是实施“政治体检”的人,如何做到擦亮巡察“探照灯”深准透实治根本,就必须要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从满怀“物我两忘朴素心”的品格塑造中开始。
家国情怀的涵养、需要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担当精神,需要“永葆敢于斗争的政治本色,涵养斗争定力,培养斗争勇气,锤炼斗争本领,始终保持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总书记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正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是否信仰坚定、忠诚于党的“试金石”。他提醒我们,巡察是一面镜子,既探照他人,又镜鉴自己,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到政治过硬、品行过硬和纪律过硬,在巡察工作中砥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家国同心,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心头时时处处都应该担当起的重任。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作为一名巡察干部,历经岗位锻炼,历经工作淬炼,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巡察精神已根植于心,鼓舞自己砥砺前行。(作者:李新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