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 `
王文轩

两年没有回大同了。一早下火车径直奔到了老宅。站在老宅院子里,环顾眼前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没有半点生分。
老宅是公公去世前一直居住的
老屋。婆婆去世比较早,公公在世时,弟兄姐妹们唤老宅为“老爸家”,孩子们唤老宅为"爷爷”家,“姥爷家”。公公走后,大家逐渐改口唤它“老宅"。
“ 老宅"的前身是当年日本侵略大同煤矿时专门为他们自己设计和建设的民居,说起来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
1937年日本侵占了大同煤矿,为了掠夺煤炭,疯狂采取“以人换煤”的残酷政策,不管劳工死活。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永远的占领,在大同煤矿按照日本民居建筑风格,相继建设了他们的住宅基地,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统治的大同煤矿终于获得了解放,大同煤矿第一次回到了劳动人民手中。这些日本民用民宅相继分配给煤矿职工居住。
八十多年来,老宅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给大同煤矿带来的沉重地灾难和巨大的损失,目睹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日趋腐败,见证了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同煤矿的发展壮大。老宅记载着历史的苍桑和变化。
解放后,老宅也曾两易其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公年岁已高,弟兄姐妹们商量为他选择了这处带有前后大院的老宅,以方便他户外锻炼的进进出出。公公在老宅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幸福晚年。
公公在世时,每逢节假日休息日,弟兄姐妹们会不约而同相聚在老宅,前后院子不断传来孩子们相互追逐的打闹声,屋里传来大人们聊天的欢乐声。在此起彼伏的打闹声和欢乐声中,更震耳的是从公公半导体中传出来的刘兰芳或单田芳的评书《岳飞传》、《隋唐演义》、《水浒传》……公公酷爱听评书,但年纪大了耳朵背的他,总是要把音量调到最大。老宅容纳了几代人的欢声和笑语。
前些年,我在抚顺矿务局工作的同学来大同出差,我随他办完事后,领他到老宅小歇。没曾想从事建筑行业的同学和一辈子从事煤炭基本建设的公公竟然谈的那么拢。公公带同学参观了老宅。当同学说到抚顺在城市建设中,相继拆掉了一些遗留的日伪时期的日本民宅时,公公显得十分惋惜,他对同学说,应当保护好这些建筑,这是历史的见证。这是我看到离休后在家的公公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和一个陌生人聊天,而且聊得那么投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加之这些日本民用建筑年代已久,周围的邻居们都对所住宅子相继进行了扩建修缮和改造。弟兄姐妹们也和公公商量对老宅进行修缮改造,但公公不同意将两间日本民宅原有的建筑改造,但可以在保护原有建筑上进行修缮。他说,应当保护这些历史文物,这是日本侵华时的见证,虽然现在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意义,但当有一天意识到它存在的意义,而它不存在了,这是一个损失。我们的能力只是应该尽量保护它。大家尊重公公的意见,直到今日对原有两套日本建筑都未曾改造。
公公走后,他居住过的卧室一直保留着他生前的原样,只是书桌上婆婆遗像旁边多了一张公公遗像,还有门前两株大槐树又增加了几圈年轮。
现在老宅依旧是兄弟姐妹们逢年过节和休息日相聚的地方。前后院子里还是时不时的传来孩子们相互追逐的打闹声,但这是又一代的孩子们。屋里还是传来大人们聊天的欢乐声,但这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只是少了公公听评书时的喧嚣声,让人平添了许多思念和留恋。老宅传承着血脉之情。
今天恰逢“七七事变”84周年,山河日新,国力日强,勿忘历史!
但愿老宅能早日唤醒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2021年7月7日
写于大同老宅



作者简介:
王文轩,195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退休前从事大型煤矿设备安装工程。喜欢古诗词,散文,喜欢笔下记录生活点滴,初次尝试发表作品。

主播简介:
凤珠,喜爱播音、主持、评书,喜爱舞蹈、旗袍秀。热爱生活,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多家平台金牌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