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者仁心杨明江》
作者:黔中凡人(苗族) 编辑:诗词中国

师者仁心杨明江
作者:黔中凡人(苗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仡乡务川,杨明江老师是一位名人。我在务川城关中学上高中时,便知道杨明江老师上地理课在务川中学堪称一绝,那时杨明江老师意气风发,英姿潇洒。一次,在务川粮食局车队,他带着女儿送妻子去北京上学,那感人的送别场景虽说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我至今仍然记得。
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杨明江老师学识广博,记忆力过人。听杨明江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从不拿课本,天南海北,口若悬河。他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们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按杨明江老师的话说,虽然地理是副科,但他要让同学们对副科的热爱程度不亚于主科。杨明江老师是科班出身,毕业于贵州师范学院八五届地理系。从1989年开始,他所带的几届学生,地理单科成绩每年都名列遵义市前三名。在他的学生中,如今有的当上了教授、作家、画家、金融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甚至当上了副部级领导干部,可谓桃李满天下。

没有荆棘能阻挡努力的心。1987年至1992年,杨明江老师担任务川中学团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丰富多彩,风生水起,连年受到省、市团委表彰,1992年7月,他还出席了共青团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
树挪死,人挪活。1992年,杨明江老师改行到务川自治县乡镇企业局矿产公司任经理。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务川矿产资源进行了一次普查,带着一个罗盘、一把地质锤、一个地质包,走遍了务川的山山水水,绘制了1:5万的务川地质构造图,在古生代奥陶纪红花园地层找到了涪洋双河、柏村通木、浞水马石丫萤石矿床。在商言商,他积极为萤石矿寻找销路,成功销往遵义铁合金厂、贵州氟化盐厂。1995年,在县乡镇企业局邹书培局长的率领下,与贵州铝厂合资成立了务川东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县乡镇企业局的主要代表,杨明江老师出任该公司副总经理,1996年当年税利达到50万元。由于工作出色,1996年底,杨明江老师被提拔为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1997年重庆市直辖,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重庆设立办事处,杨明江老师被派往重庆任办事处副主任主持工作,1998年任办事处主任。
有志者事竟成。在重庆办事处任职期间,杨明江老师积极引进重庆资源到务川投资发展,最早参与了务川杨村新城区开发建设。他协调务川自治县与重庆市渝北区结为经济合作友好区县,举行了几次大型政治经济交流活动。在他的努力下,把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协调为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技术指导医院,给县委组织部协调派大批副科级干部到重庆挂职学习,组织了两批村支部书记到重庆参观学习。

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杨明江老师出生在务川镇南郎村的一个穷苦家庭,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靠从泡木弯背木料到镇南去卖,维持家里的生计。上小学、初中时,他自己挖药材猫珠子到供销社卖、为铧厂拢柴挣点儿零花钱。上高中后,镇南五天赶一场,区食品站收购有羊子,他为区食品站将羊子赶到务川县食品公司,每赶一只羊子可以获得0.35元的报酬。每次赶五六只羊子,29公里的路程,当天晚上11点钟出发,一直沿着公路走,要走整整七个钟头,次日早上六点钟到达县城,交完羊子然后他再花0.8元坐客车回镇南上课。有时遭遇倾盆大雨,把周身全部淋湿,有时连走路也在打瞌睡。高一那年,他五天一场,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上了高二,为了不耽误学业,才放弃了这份勤工俭学。杨明江老师一家六姊妹,哥哥杨明红八岁早逝,他变成了独儿子,在农村重男轻女世俗观念前,母亲家教很严,尤其是对男孩。母亲从小就教育孩子们长大后要好好做人,“1.哪怕是只有一个半边,都要惯是一个好德性;2.黄荆棍下出好人;3.在外面为人,要从家里面吃起出去。”母亲的话影响着他今后的工作生活,他将母亲的三句话牢记于心,躬践于行,视为邹氏语录。因为他深知在外面混社会,一靠人品,二靠诚信,三靠吃得亏。
杨明江老师有着敏锐的经济头脑。1989年信息不畅通,有朋友从上海写信讲,上海的牛鞭卖15元钱一根,而他得知务川牛肉干加工厂只卖0.8元一根,于是他就采购了100根牛鞭去了一趟上海。80元钱摇身一变卖得1500元,而单边火车票只开销41元。1990年他出差到遵义,看到粮食涨价,听人说啤酒也会涨价,他回到务川后,就把县城东门的所有啤酒收购存了两大仓库,一个月后一瓶啤酒涨了0.15元,两个月内,他把所有收购得来的啤酒出售完毕。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杨明江老师坚持遵守从政有官样,经商做儒商。2002年,务川驻重庆办事处撤销,杨明江老师返回务川自治县政府办上班,转为非领导干部。改非后,杨明江老师逐步进入建筑行业,从最开始的认识图纸、理解图纸到预算图纸,一点一点进入,一步一步了解。他的企业从小到大,以质量和信誉著称。
劳伦斯说:“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质”。道是万物的规律,德是人生的准则。千两银子一句话,亲兄弟明算账。杨明江老师和朋友做生意,始终秉持和气生财,吃小亏赚大钱的原则。
百善孝为先。陪伴老人也是一种最重要的孝道。杨明江老师虽定居省城多年,但无论工作再忙,每个月他都要回务川看望老母亲一次,陪老母亲住上两天,这已成为他雷都打不动的重要活动。

杨明江老师多才多艺,且与时俱进。他是当红歌手王琪的铁杆粉丝,《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送亲》等歌曲,他不但能唱,而且还能讲出其中的故事。他的一曲《千恩万爱》唱哭了很多在场人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他能够一字不差的朗诵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闲暇之余,杨明江老师穿上长衫还能来一段京剧,把郭德纲的西皮流水《挡谅》唱得很有力道。他的搞笑抖音作品品质很高,彰显了他的才艺。杨明江老师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把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作了改编:“乡愁是每天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祖国在电视里头,我在电视机外头;乡愁是清明节的一树青,父亲在坟里头,我在坟外头;乡愁是回家的高速公路,母亲在收费站的那头,我在收费站的这头;乡愁是一部手机,妻子在视频的那头,我在视频的这头;乡愁是儿子的读书声和建筑工地的打桩机声,儿子在校园里头,我在工地里头。”
杨明江老师的学生金融作家马茂钊在诗中这样写道,“芭蕉湾的往事历历在目/老师今年已六十/才高八斗幽默风趣/为人仗义一身正气”。
作为仰慕杨明江老师多年的务川人,在我看来,他热爱生活,富有情趣,师者仁心的杨明江老师是一位纯粹的教书匠,敬业的公务员,睿智的企业家,多才的男子汉。
谨以此文献给杨明江老师60岁生日,愿他吉祥安康,阖家幸福!

作者简介

朗诵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