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由朔州市委组织部、朔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朔州市市总工会、朔州市市融媒体中心协办,朔州市文联、朔州市作协承办的喜迎建党100周年【写好党员的故事】大型纪实文学创作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项活动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文学的力量,生动表现朔州市各条战线先进党员、先进党组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平凡而伟大的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凝聚精神力量,在推进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能源绿都、塞上明珠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同时集中展现朔州市报告文学创作队伍的强大阵容,全面打造朔州作家在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创作影响力。
《作家新视野》杂志社联合朔州市文联、朔州市作家协会从7月刊开始连续两期安排专刊隆重编发推送朔州市作家创作的【写好党员的故事】作品,同时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都市头条、华人头条同步推送。
————————————————————
文/温秀丽
读初中时,历史老师在一节课上曾经给他的名字做了这样一种解释:作宏就是宏才博学有作为。他第一次明白自己的名字竟然蕴含着如此深意。自此,学习上勤勉不辍,努力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工作后尽心尽力,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
刚打开电脑不久,听见叮的一声,微信提醒有新消息。一看是刘作宏老师发来了几张图片,一张是写满祝福语的各色袜子,另一张是碳素大容量笔,随之他发了一条语音:这都是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们准备的。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掩饰不住的开心。 时针拨到2018年6月25日,一个让刘老师不吃不喝辗转难眠的日子。高考成绩一下来,清华大学的老师通过网上查看学生成绩得知朔城区一中焦晋杰、韩宇的高考分数都是675分,就来到朔城区一中指导学生填报专业。结果在下午的时候,又说差一分,当即返回去了。这下刘老师的心瞬间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拔凉拔凉的。再联系清华大学老师,说要等待一两天。等待是漫长的,煎熬的。妻子见他坐卧不宁,不吃不喝,虽然心里着急,但还是由着他,知道此时此刻说任何话都是苍白无力的。孩子呢,更是懂事,躲在自己房间看书学习。家里静悄悄的,只有从窗外射进来的阳光温暖着这份难以言说的安静。 第三天清华大学老师来电话了,成了,两位学生顺利地被清华录取!妻子咋估他会高兴地跳起来,结果看见他往沙发上一靠,长吁一口气后竟然不出二分钟,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妻子蹑手蹑脚关上房门出去了,她知道,此刻他最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睡一觉。 2018年,556班64人全部考上了大学。焦晋杰、韩宇被清华大学工科试验班和土木专业录取,考上人大、浙大、南京大学的也不少。60人一本,4人二本,600分以上的31人,620分以上22人,550分以上58人,当年516分的分数线,班级里最低分数是535分和545分,39人考上了985学校,14人进入211大学。 这一个个数字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付出后的甘甜。 问起刘作宏老师这么多年有没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生出过烦恼心厌离心?他笑着说:“爱还来不及呢。我从偏远山村出来,能够做到现在这样儿已经很知足,远远超过小时候的梦想了,可以说幸福感满满的。” “你是不知道小时候的我是怎样的一个家庭状况。我老家在神头神西村,是一个小山村,条件非常艰苦,要想有点出息,只有拼命读书。从小家里穷,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排行老小,村里人都说我是个六超余。可是我这个超余余,就喜欢念书,而且能把书念好,是能揉进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我们村没学校,想读书还得去神头。每天来回四趟的路程,需要徒步24里地,三年下来走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每天晚上8点多回家,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跑校生。黑灯瞎火独自一人路过神西村东的狼叫沟,往死来吓人哩,边走边两只眼睛不停地向两边的沟里看,生怕有狼从沟里窜出来,叼了去,担惊受怕好几年。做作业没本本,就把哥哥们用过的作业本后面剩余的几张拆下来,订在一起,长短不一,就这也高兴的一晚上睡不着觉,家穷路远吓不退我想读书的热情。我的老师说我比同龄孩子成熟、可靠、稳妥,其实是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俗语,想脱穷根儿就得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从念书那天起,我在心里就打着‘小九九’呢,发誓一定好好学,以后像教我的老师们一样,端公家碗,吃公家饭,为公家尽力办好事儿做实事儿。 “高中那三年,哥哥们骑着自行车接送我,寒来暑往,从来乐呵呵的,没抱怨过一次。 “那三年,生活虽然有点苦,但我学习的劲头很足,抗下了别人不能吃的苦,熬过了别人熬不了的夜。我的一心一意圆了我的大学梦,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山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接到通知书那天,我哭得稀里哗啦。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要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话,‘书费便宜,快乐学习,工作分配,买房不贵,老婆优惠’。考上大学让我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进了一步。 “从小学直到大学,我的哥哥们呵护着我,我的老师们关照着我,同学们帮助我,让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觉得以后的自己也要像他们一样无私,一样作为。” 听着刘老师的讲述,我突然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优美的旋律和歌者的深情一直回荡在脑海里。 说到和孩子们的相处,原以为他会说出一套一套的大道理,没想到他脱口而出的只有一个字“爱”。 “一个人的工作成败,是自己给自己画画呢,美丽还是丑恶,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应当辅以艺术家的精神,用十二分的热忱。尤其是老师不仅要做教学的‘能人’,也要做学生的‘亲人’。理解是爱的起点,尊重是爱的精髓。三十年来我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儿走过来的。” 都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刘老师对待学生一直奉行着严而不厉,严而有度,慈而不纵的理念。 “2015年,我带的444班的李文杰同学以663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朔州市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录取,这样的成绩让我欣喜。那年大年初二早晨,我租了车,喊上李文杰、李昊两位学生,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爬西山。当时我们扛着一面五星红旗一面党旗,爬上了西山山顶,旗帜迎风招展。面对茫茫大雪,遥望着被雪花笼罩着的城市,看着身边两面鲜艳的旗帜,心胸分外开阔,两个孩子异常激动,我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边把睫毛上的雪花抹去边说,孩子们,咱们的学习和爬山一样,爬山就要爬到山顶,学习就要超越别人。记住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然。两个孩子懂事地点点头。就连出租车司机韩师傅也被我们师生三人感动了一把。开始他觉得我们有点愣,大雪天上西山这不是抽风就是犯憨。听完我的话后,反而精神为之一振,说回城后他可以用这个故事鼓励身边的孩子们。之所以冒着风雪上山,是因爬山时,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高原期,超出极限就能成功,更何况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登山。我是想教给孩子们一种昂扬向上,不怕苦、不言败的精神。高考就像登山,只有坚持,也唯有坚持,才能实现理想。沉默的坚持、滚烫的汗滴,终究会化成不可阻挡的力量。 “我最担心的是李文杰的英语,高考前三个月还比较低的,突不破110分,后来专门给他制定了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结果高考英语成绩135分,也不低呢。” 刘作宏老师是学生的大后勤。多年来,他为学生掏腰包的时候很多。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当孩子们头疼感冒他又送医买药,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衣服等等。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前就到校,提前为学生烧好水,给每一个学生的水杯倒满热水…… 特别是临近高考的日子里,部分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他及时地给予孩子们更多的体贴和关爱…… 从2017年11月20日算起,每天大约给学生送60斤水,一个月就是1800斤,到现在算算就是30000斤水,一吨等于2000斤,也就是他已经把15吨热水送进了教室。有时,他还用学校给班主任的餐食补助卡上的钱为学生买鸡蛋,10颗、20颗、30颗不等,家长们发来的感激短信很多,能够得到家长们的认可,是最欣慰的事。 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英语成绩,他坚持为学生批改英语专项训练题,粗略算来,每人每天大约五寸长的条子,全班70人就是3.5丈,一个月就是100多丈,按一年十个月算,就是1000多丈,三年就是3000多丈,一丈按3米算,总共9000米,共18里地。已经七届了,每一届都这样做,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啊,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2018年高考,张嘉辰、刘梓瑶的英语成绩都是146分,140分以上20多人。 “2021年2月24日,高三周考。25日上午681班的学生杨紫芳和化学老师张雨霏谈论考试中的得失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给了她一些数学和英语学习方法的建议和指导,让她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专项知识点的训练,她听得非常认真,离开办公室时候满脸微笑。27日晚上,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一盒旺仔牛奶,下边还压着一张纸条:尊敬的刘老师,非常感谢您那天的指导,短短的聊天,但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是一点点心意,请您接受下。学生杨紫芳。留言虽短,但是充满了孩子对我的尊重和爱。” 每一届学生的每一次月考、半月考、周考、周测结束后,他总能看到教室里有孩子眼里噙着泪花,低头默不作声,看着孩子们无助的样子,他的心就会没来由地抽动。甚至有的孩子在得到他安慰时放声大哭,哭得无所顾忌,仿佛把生活中的委屈学习上的种种不如意都要倾倒出来。每每这时候,他不出声,任由孩子哭,等孩子把心里的郁闷排解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就说,孩子,别忘了,你的背后有我呢。这种“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成了他和孩子们相处融洽的法宝。 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们都说,刘作宏老师对学生们,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近似于父母的爱。
现就职于中科院遥感所的贾国强,2012年高考时总分654分,数学141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后又进入中科院地理所读博。说起刘作宏老师,小贾满怀感激,说刘老师是他的恩师。 “每年高考,总会想起我的高中岁月,想起刘老师,想起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解题过程,想起刘老师和我在办公室里每一次的谈心。我喜欢数学,但在学习上的精益求精和孜孜探索还是得益于刘老师的身传言教。曾记得有一次月考,我数学考了创历史新低的121分,内心极其挫败,刘老师发现我情绪低迷,主动找我谈心,一方面宽慰我,一次输赢并不重要,另一方面也衷心告诫我学习要系统和细致,不可留下任何死角。后来刘老师也多次找我谈话,在刘老师的宽慰和鼓励下,我深刻明白了对知识系统而全面的掌握才是高成绩的保证,也在今后的月考中始终保持着接近满分的水平。 “临近高考,我在数学竞赛和生物课程上又连连出现问题,我开始自责而倍感挫败,这时候又是刘老师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帮我缓解压力,同时他安排我加强和其他各科老师的交流,并为我安排和联系了与补习班的学习交流活动,甚至刘老师还安排我在他家里住宿,高考全程陪着我,我最终如愿以偿考入了清华大学水利系。 “高中三年太多的点点滴滴,我钦佩于刘老师课堂上的妙笔生花,他总是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深入浅出地教授学生。刘老师对教学和学术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我进入大学乃至读博学习路上最大的榜样和动力。 “刚刚我结束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而这里我也要特别感谢刘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刘老师教给我的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虽然贾国强话不多,朴实的语言却让刘老师听的满心欢喜。 “贾国强这个孩子我特别欣赏。别看他小小年龄,但是对人对事的态度非常真诚,有爱有涵养。有同学需要他帮忙解题,从来不嫌麻烦,那种耐心不是一般孩子能有的。 “他是2009年9月1日进入367班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眼看寒冬来了,他却只穿一件夹袄,我怕孩子受了冷冻影响学习,就到专卖店给他买了件波司登羽绒服。当时还怕孩子不接受,伤他自尊,拐着弯儿让孩子高兴地穿上了棉衣。 “三年的时间,我一直用心陪伴着孩子的成长。高考时孩子吃住在我家,由我接送,耐心细致地做他的心理疏导工作。考理综时,我知道是他的强项,叮嘱他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认真发挥,从容面对。记得当时他边穿鞋边说,我一定给您考个好成绩!结果真的很理想,他以278分夺得全校理综第一的好成绩。现在,我和贾国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师生之谊,变成了扯不断的亲情。” 据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成为师生的可能性是二十亿分之一。而刘老师与他的学生恰恰就成为二十亿分之一中的一份子,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温馨的故事。 “刘老师,像贾国强这样与你有着深厚师生情的学生不少吧?” “很多。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学生们从各地发来的短信问候,微信和电话祝福。别看就那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我非常感动。有时我会反复地阅读、慢慢回味,甚至激动地和同事或朋友们分享,为这群有爱有心有情的孩子们感到欣慰。也为自己能从事这份高尚的职业而自豪。” 当我把刘苑青发给刘老师的几则短信读完后,为他们师生之间不曾辜负的情谊而感慨,忍不住摘录部分和大家共享: 敬爱的刘老师:新年快乐!日子过得有点快,忙碌的一年又过去了。今年我有点忙,负责的区域增加了,出差的时间大于在家的时间,但是日子却很充实,负责的越多,也意味着责任越大,也说明自己是有价值的。一直都紧记老师的教诲,一直都很努力的做事、做人,很开心跟老师分享我的喜悦,今年我被评为我们集团的优秀员工了。虽然并不一定有很多奖励,但是我感动这种被认可。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您也一定保重身体,过年回去一定抽空去看您!(学生刘苑青,2019年12月26日) “说实话,孩子的话好像给我注入一针兴奋剂,清新剂,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很值得。”刘老师说完这句话,抬头看了看窗外飘着的雨丝,已经沉浸在往事中。 “1996年到1997年,我在朔城区二中任教,是初一96班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课,虽说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我和孩子们却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刘苑青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聪明、伶俐,学习品质都好,又善于表达、体贴关心同学,是让我感到自豪的学生。但在她们升入初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了城区一中。没有把孩子们带到初三,我感到很内疚,孩子们也感到非常遗憾。虽说我在一中工作很忙,但我没有忘记孩子们,时时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在中考成绩揭晓后,刘苑青同学没有考上城区一中,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设法联系上她的家长,鉴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对待学习的态度,我建议她到城区一中就读。后来她如愿到城区一中的214班就读。可是发现孩子和我好像生疏了,她回家跟我是同路,却一直悄悄躲着我,不靠近。我是理解的,一个人在失败时,总会有失落的,没有勇气面对眼前的一切。我悄悄关注着她,得知她学习非常刻苦,在班级的成绩是很优秀的,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转眼间到了高三,由于工作调整,我又带了她们班的数学,她更加努力,成绩更加突出了。在2002年的高考中,她以537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录取,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孩子和我商量后做出的决定。 “从那以后,每年的中秋节、教师节和新年收到的第一份祝福肯定是她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间断过,小礼物也是不断,邮寄礼物的同时也不忘在里边放一张小卡片,大意就是说我是她的恩师,她一直心存感激。 “2006年她以跨校公费研究生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学习,2009年到广东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工作。18年了,她的这一份份祝福弥足珍贵。” 刘老师和我分享了很多学生给他发的短信微信以及贺卡,其中北京工业大学田雨薇觉得刘老师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好老师。看着孩子们诚挚的语言,美好的祝福,我为他们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那份深深的懂得而感叹不已。 记得张爱玲的一篇文章《爱》中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好赶上了…… 人与人相处,最长久的关系,不过是相交时互相相信,相处时彼此尊重,患难时懂得感恩。刘老师与他的孩子们这份深深的师生情谊完美地诠释了真情不易。
爱是彼此成就
教坛耕耘三十载,刘作宏老师潜心钻研教学,多次应邀到多地做学术讲座,所带班级连续三届为清华输送了多名优秀学子,教学成绩骄人。他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朔州市劳动模范”“朔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朔州市优秀教师”“朔州市师德模范”“朔城区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朔城区群众身边的好党员”,并被授予“全心全意为人民全国行业—标兵人物”和“共和国最美建设者”等荣誉称号。2018年8月开始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从2002年3月开始,他利用工作之余,写出教学感悟、教学随笔、生活故事等300多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有20多篇获得全国教育教学科研和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学成果论文一等奖。超前的教学思想和独特的解题思维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代表作有《一道值得一讲的三角题》《一道立体几何题的六种解法》《一道题引出的思考》《浅谈班主任工作》等,随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编辑出版了《刘作宏教育教学论文专辑》两本。期间他主动承担国家课题,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特聘担任《中国教学理论研究优秀成果选编》副主编和《中国创新教育协会研究员》编辑等职。 2009年,他的《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经济意识》这篇文章发在河北大学校刊《教育教学论坛》上,后来《新课程》等刊物也转载了,文章倡导全校师生养成节俭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能力,而且用换来的钱帮助很多家庭摆脱贫困,可以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件事慢慢传开后,朔州电视台进行过专访报道,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其中《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探究式教学》《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动态式教学》、《谈新课标下数学德育渗透教学》,被业内人士誉为“德育教学三部曲”。 2018年高考前,他仔细研究分析历年来的高考数学题,然后整理出几种题型,要求学生必须做。结果高考时,竟然真的考出了他整理的题型来。当时王尚校长还特意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让校长去问学生和家长,得到的回复是肯定的。 2020年12月20日,朔城区教育局为他成立了“朔城区刘作宏名师工作室”。他的工作劲头更足了。 就在前几天,全国百校联盟考试,他班里有六七名学生数学考了满分,因此他还接到安徽一所学校的邀请,让他去讲课,他不假思索地就拒绝了,说自己带着毕业班,马上就要高考了,他得心无旁骛地陪伴孩子们的分分秒秒,替孩子们把学习上思想上以及生活上的问题搞好。 说到取得的这一份份成绩时,他沉默了片刻。“你也许不理解也可能不相信,这些成绩在我这儿,几乎是一种压力。不得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超越过去。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人家不管你每一届考上多少一本,看的是被清华北大录取多少。”“老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优秀学生的成功促成了优秀老师的成长,所以我很感激每一届的优秀学生,我们彼此的成功都经历了辛勤的付出。” 我能理解刘老师说的彼此成长。在学习的路上,老师和孩子们一样拼搏,专注,这是刻在他们身上特有的符号。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他没有因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对工作生出半点懈怠,每天最早进班的是他,最后一个离开的是他。 “我发现刘老师微信朋友圈发了不少文章,有班主任心得、教学经验分享等,学习强国还登了好几篇呢,其中写家风的那篇文章我还保存了。” “嘿嘿……我那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在手机上写的。‘一指禅’功夫可是练好了,因此得了腱鞘炎。爱人劝我消停消停哇,我还是忍不住写,不过是写得少了,挡不住自己喜欢呀。” 同事们有时候对他写那些豆腐块有点不理解,工作本来很累了,还挤出时间写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干啥?他也不做任何解释,总是一笑了之。 也有人问过他教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有啥诀窍了?他说诀窍就是潜心钻研,勤于思考,勤于总结。 他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就要有长流水”;“要做到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等等。 他一直认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脱口秀,而是倡导和谐、民主、宽容、勤思,还原课堂原生态,让学生养成多讨论、勤思考、善动手、会表达的习惯,或者课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统一的解题思路,课堂上鼓励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过程,尽量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关键的地方再经老师的精讲、点拔,老师所讲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就没白上,比满堂灌强很多倍。 执教30年来,他基本没请过假。遇到家里有事,他总是挪对时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怕耽误上课,耽误了学生学习。 他教过的好多学生说在课堂上,刘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有致的节奏、渊博的学识、激情的诱导,总能把他们带进预先创设的情境中,融入教学的内容之中,对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能发挥出三种、五种,十多种解法,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于点滴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刘老师教导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他会针对不同学生的脾性,有的因势利导,有的严厉批评,有的采取激将法,刘老师经常与他们的家长交流沟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也有的学生表示多种解法接受不了,掌握一种基本技法还是可以的。 “当然作为一名老师不可能让教过的学生百分百的满意,但是我一直尽心尽力地做到让多数人说起来点头认可就心满意足了。再说世上的事哪有个十全十美呢?” “我将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他提交的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着。党支部学习时,他也总是说:“作为老党员,我更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平常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紧急关头豁得出来。” 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这是一名人民教师的道德良心和职业操守。吃苦在前,担当在前,这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忠诚与初心。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为你自己”…… 在和刘老师的交谈中,他给我灌输了好多教学理念,以至于我这个糊涂虫不由地犯糊涂。这么多的专业词汇对于我这门外汉需要一个消化过程,可是对于一位老师来说,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付出着,早已同他们的日常融为一体了。 说到底,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每个老师都会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把学生的事情放在最前面。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饱含深情的注目、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同的手势、一句温馨的鼓励,都能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一桩桩,一件件,对孩子们的帮助也好,呵护也罢,一点一滴再小不过,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求学生涯中难以忘却的温暖与感动。 “接到朔城区教育局分配我到朔城区二中任教的通知时,我泪如雨下。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骑着自行车向城里一路狂奔。当我来到朔城区二中门口时,远远就看见曹大杰校长和肖泽书记,已经在校园等着我了。他们看到我就高兴地说,你是我校今年分配来的唯一的本科大学生,你是学校的希望与未来,你得踏实工作,为朔城区二中的教育贡献力量。说实话,我从领导的热情态度和说话的眼神中探寻到那种对人才的期盼与渴望。这让我觉得有一股强大的暖流涌上心头。虽说当时嘴里没说啥豪言壮语,但我立志要为朔州的教育事业付出自己的辛劳与智慧。 “1997年9月,我调到了城区一中。在这里,历届校领导对我重点关注,精心培养,让我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并不断拓宽知识空间,让自己通往成功的路越走越宽广。” 在同事们心中,刘作宏是一位学者型老师。他不断学习,注意了解教学前沿信息,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他的笔记本有不少,分门别类地记录着他获得的新信息和通过思考形成的新观点、新措施等。 刘老师把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过程说成是一种修行。“咱自己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学生其实很不容易。过快的教学节奏,繁重的课业负担,注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下大力气。而作为老师,要宽容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学会‘导’,可是导在哪里恰恰好呢?导在思维的灵动处,导在知识的拓展处,导在课堂的疑问处,导在能力的提升处,‘导’要精准及时,收放自如,适可而止。这不是师生相互之间的磨练和修行,又是什么?” 30年,对于时间的长河来说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对于刘老师来说,却是一段无限延伸和提升自我的过程。 他深深地热爱着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事业。“把学校当家庭,把师生当朋友,把学生当孩子,把职业当事业,把经历当人生!”他常常用这几句话自勉。 他说,往后的自己,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依然会温度不变,初心不变。

温秀丽:笔名温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朔城区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山西中青年高研班学员。《朔风》编辑。作品多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潮》《诗选刊》《绿风》《诗歌月刊》《黄河》《草原》《鄂尔多斯》《山东文学》《椰城》《中国诗歌》等。著有诗集《只如初见》《提灯的人》《长川寄情》三人诗歌合集《素心诗笺》。

首席顾问:谭五昌
顾 问:祁人 大 卫 唐成茂
夏敏 毕福堂 灵岩放歌
霍莹 张火炎 曾春根
主 办:作家 · 新视野杂志社
协 办:山西创奇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社 长:吴光德
副社长:吴 莉 孟宪梅
新媒体网络运营部:孟新龙
新加坡发行组稿站站长:舒然(新加坡)
市场部部长:傑森(美国) 盧俊(香港)
广告发行部部长:翟換靈(香港)
宣传部部长:
(国际)鐘佩敏(美国)
(国内)马玉涛
编辑出版: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总 编 辑:吴光德
主 编:张利杰
执行主编:陈勇
编 辑:孟宪梅 吴莉 孟新龙 杨俊
海外编辑部:
主编:韩舸友(美国洛杉矶)
连续性出版期刊号:ISSN 2709-8087
准印许可证号:京新印外准(2021)第0199号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投稿邮箱:zjxsysg@163.com
(本文稿件来源于《朔州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