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那记录了院士挨打真相的监控
文/ 董惠安
暴打两位院士的显赫人物张陶被刑拘了。也许,这是这个真实故事的落幕,也许是一幕大剧的启承转场。
此事件从6月初爆发,经过近一个月的静默,后来经自媒体的发声、发酵,后又经《中国新闻周刊》打破静默,渐渐为国人所知,正义虽显得姗姗来迟,但终究来了。于是人们点赞自媒体,盛赞《中国新闻周刊》的公正无畏,但我却要向那记录了院士挨打真相的监控致敬。
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我觉得应该改为“人在做,监控在看”;人还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神明不就是监控摄像头吗?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记录了张陶施暴过程的监控视频,一切都会化为云烟的!自媒体和《中国新闻周刊》依据什么证据发声,与强大的资本集团抗争?公安机关依据什么来对施暴者实施法律手段?
这一段段施暴视频,网络中已经播放无数遍。任何辩解和粉饰在清晰的画面——由施暴者像书写自己历史足迹一样真实演出的画面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徒劳无益。
在这些真实而“精彩”的视频中,我们能看到或者解读出什么特别的信息呢?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我看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印象是张陶书记有着壮硕的体魄和过硬的拳脚武功。而且在暴击院士的过程中,带着满腔的阶级仇恨,出拳踢腿稳中有狠,锁喉飞踹招招致命。而且能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尽管受到劝阻格挡,受害者有逃离之意,但还能将被打者拽出电梯,一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架势。这是张陶第一次在全体国人面前亮相,感觉很不像一个大型国企书记兼董事长,与他在严肃场合激情演讲的形象完全不符,说好听一点像个膀大腰圆的保镖,说难听一点像个黑社会打手。
第二点,能看出张陶的两位部下极力劝阻的耿耿苦心。应当说,两位部下显然是看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可怕后果,但是“皇帝不怕太监怕”有什么用?
第三点,我从视频中感受到,我们的院士在资本和权势面前不仅缺乏被尊重,而且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我们往往认为在国外,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尤其是航天等高科技人才有可能被什么什么暗箭所伤,被什么什么“局”盯上,但我们万万想不到在国内也有人给院士摆“鸿门宴”。这次打院士事件,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不要总以为岁月静好,说不准什么时候张董事长的铁拳就会砸下来,哪怕是功勋卓著的航天院士。
第四点,监控摄像头也可成为“反腐”利器。可以成为“照妖镜”,也可成为“火眼金睛”。这种真实的“情景再现”,让多少罪恶龌龊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类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这里不再赘述。而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关键时刻的监控“偶尔”失灵,真相变成一片空白。
而此次暴打院士的监控视频得以保全,并成功登陆网络,让世人看到真相实情,实属一大幸运。当然,站在施暴者的角度来看,当为他这位智者千虑中的一失。按照他手握数千亿资本、可调动资源广博的威势,能把因要求院士帮助提名当院士未果而暴打院士的丑事,通过自家的红头文件形式描述成“因院士辱骂国家、辱骂航天”而痛打之的革命壮举,掐灭他个把监控视频犹如反掌。然而,他蔑视了院士,蔑视了舆论界,自然更忽视了那个不起眼的监控摄像头。人生仕途鲜衣怒马的张董事长,事后在自己掌控的地盘上营造淡定祥和的氛围,并让大媒体也静默收声,权势不可谓不大,岂料百密一疏,马失前蹄,竟输给了一个监控!事后网络中的视频虽不断被删除,但已经是抽刀断水。
想必目前享受到“刑拘”待遇的张董事长,对监控摄像头的威力有了切身的体会。也许他会痛悔为何未能及时地掌控那个小区的监控室?为何权力之鞭为何未能震慑这个院士居住的小区?
平时,窃贼和行为不正者畏惧、躲避甚至破坏摄像头,但张董事长当时无所畏惧无法无天,但以后,可能会有不少张陶式的显贵狂徒开始在乎摄像头,畏之,避之,控制之,监控室将成为正邪博弈的新热点。会有好戏。从张董事长暴打院士的事件又发生到静默再到真相曝光于天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重要启示,为了让社会的真善美真实呈现,让假丑恶无处遁形,让张陶们头上悬起一把达摩克斯之剑,还是让监控摄像头来得更多些更密些更清晰些吧!
董惠安
20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