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文/杨晓兰
踏实勤勉,勤学善思,是同事对他的赞扬;头脑灵活,敢于担当,是领导对他的肯定;认真较真,细致严格,是下属对他的评价。早在正式采写文件下达前一周,我就已经着手侧面打听我的采访对象李建功了。
李建功是朔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他的日常工作确实是琐碎繁杂的,大到会务安排、上级领导考察调研的接待协调,小到办公室日常事务及内部管理,一桩桩一件件,要排出个轻重缓急和先来后到,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李建功有这方面的底功,早在大学时代,他就是学生会干部,在这方面有过深度历练。
为了优质高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运转,李建功要求自己必须在每一项工作上做到流程规范,只有流程规范了,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李建功深知,办公室工作看似简单琐碎,实则最考验人的协调能力,要想做到事无巨细,有条不紊,就必须有一种专业精神。李建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带领一起工作的同志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李建功和同事分享了自己削铅笔的一个故事。李建功大学学的是材料成型及其控制专业,课程中有关于绘图的内容,按照要求,工程图轮廓线的宽度要精准到1毫米到0.2毫米之间,为了画好轮廓线,他用在削铅笔上的时间是同学们的几倍,他的作业总是最后完成,但也是全班最好,老师最满意的。有的同学嘲笑李建功的死板教条,说差不多就行了,理论上知道就行了,何必那么较真?李建功却深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要做就要做到极致。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这种专业精神,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升华。他要求他的团队成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摒弃“差不多”思想,马马虎虎凑凑合合最终会埋下隐患。李建功还推行一种看起来有点幼稚的小学生思维,要求自己的团队成员,尤其是刚刚入职的新同志,一定要建立一个纠错卡,即把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缺陷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拿出规避的做法和注意事项。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不应该的,这一点正是毛主席所说的“不二过”!
办公室是一个承担着上传下达任务的部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高效化、精准化的前提,如果工作流程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就会给上下游相关环节的部门和单位造成很多不便,最终经办人也会因此消耗掉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为那些无效的重复劳动买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忙的焦头烂额,实际工作成效并不明显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李建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部里特点,编制完善了一系列的流程和同事们分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建功一边推行自己拟定的标准,一边结合实际效果和同志们的反馈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流程。特别是关于组织会议的流程导图,不仅把会前、会中、会后全流程各个环节的事项都落实到人,而且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每一次组织会议,会务人员只要一看会议导图,都能快速明确自己的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年轻同志沟通方面存在问题,接打电话语言表述不够清晰,随意性大。为此,李建功特别强调,打电话通知别的单位的时候,一定要说明白你是哪个单位的谁,而不仅仅说单位和部门名称,同样,接电话,一定要问清楚对方是某单位的谁,要落实到人,才便于追溯。还有些借调人员,自卑心理作祟,在工作中畏首畏尾,尤其是和比自己职位高的领导或者年长的同事说话的时候,胆怯,瞻前顾后,该说的不敢说,该问的不敢问,导致沟通不畅,耽误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此,李建功引导他们克服心理干扰,要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防止忘事或者遗漏,要对所沟通事项进行梳理,提炼出时间地点需要对方干什么等要点。另外,还要把握好沟通的时间、地点,说话的语气语速,适当进行提示和停顿,便于对方接收你所传导的信息。不管怎么说,沟通一定要到位。
在档案管理上,李建功发现有些同志存在归档随意性大,文件夹,文档命名不精准的问题,时间一长,命名的文件名很容易遗忘,一旦要查找,往往不得要领,好像大海捞针。李建功担任部办副主任以来,首先开始整理文件,从电子版到纸质版,分门别类打包存档,并且编制了目录,这样一来,要找什么快捷准确。有时候,同事们开玩笑说,李主任记性好,是个移动的档案柜。李建功却说,人的大脑内存是很有限的,记忆力固然重要,但习惯比记忆更重要,只有把东西放对了地方,按照习惯去处理,才能省心、省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部办副主任,李建功秉持的是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当下机关精细化管理的体现。纸张、墨粉是大宗办公耗材,李建功要求能达到无纸化尽量无纸化,能双面打的一定要双面打,做到物尽其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不是一朝一夕,与时代背景,成长环境有关,十年一茬人,观念上的差异性是有的。李建功总是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有一次,他从开水间的一个角落拣回一摞档案盒,这些档案盒只是颜色有点暗淡,完全可以继续用。那些捡拾回来的档案盒经过一番擦洗,最终全部派上了用场,其意义不仅仅是节约了经费,更是在关键时候解了燃眉之急。在公务用车调派方面,李建功也很“小气”,能派小排量的车,就不派商务车,能少派一辆,绝不多派。他始终坚持原则,自己把一碗水端平了,心中就有底气。他始终坚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编撰了《中共朔州市委组织部制度手册》,更新完善机关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和后勤财务管理三个方面17项具体制度。
李建功始终坚持自我学习,并影响其他人同样积极注重学习。李建功常说:机关工作不进则退,要不断强化学习,终身学习,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汲取力量。李建功常常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和同事共勉。在学习方面,李建功一向主张交流互鉴,所以,他总是影响大家保持着很浓厚的学习氛围。曾经和李建功一起工作过,现任应县白马石乡组织委员的刘洪飞说起李建功来,至今很怀念他们一起工作、学习、探讨的美好时光,用刘洪飞的话说,那就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组织部机关职能分工明确,但又需要协同作战,如何提高工作能力,不光靠热情就能解决问题,只有配合默契,才能形成合力。大学期间李建功是学生会主席,那个时候,衡量一届学生会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成功举办一场迎接新生晚会,李建功做到了。说到这里,李建功流露出了一丝自豪和兴奋,这是几次采访中唯一一次高调和张扬,李建功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让我联想到了他的大学时代——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他说,那个时候自己不仅是学生会主席,还是班长,班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晚上打游戏,白天睡大觉,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他想尽了办法,他用奖学金请同学吃饭。他说,你们不上进,我就请辞这个班长,反正,不是你们上,就是我下,你们看着办吧。后来,在他的带动下,这些同学开始发愤图强,最终全班二十八名同学全部拿到了学位证,顺利毕业。
多年来,他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每到周末、节假日,总能在办公室见到他的身影,特别是遇到紧急事务,经常一干就是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达旦。也就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李建功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2020年1月23日,伴随着春节前的忙碌和喜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疫抗疫工作。春节假期里,部里每个科室轮流上班,办公室负责部机关的后勤保障及日常工作调度,必须天天上班,并且承担着领取、发放防疫物资的任务。同时,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办公室还负责福源小区的疫情防控值班工作,负责在小区门口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和体温测量。并建立“红色堡垒”防疫微信群,进行线上沟通交接。李建功清醒地认识到此次疫情形势严峻,立即组织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本着杜绝侥幸,不漏一户一人的原则,他带队上门对住户家庭成员的活动轨迹进行调查走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耐心进行宣讲,化解群众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同时,通过与社区居民攀谈交流,间接获取信息,对疑似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精准摸排。福源小区地处城乡结合的市区边缘,起初,人们的防范意识并不是很强,鉴于本地风俗,过大年有串门拜年的风俗,有时候被劝返人员不理解,李建功就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疫情形势和日常防护常识。为了方便工作,不影响家人正常生活,在防控任务紧急的情况下,李建功就吃住在单位。那个春节,创下他连续吃方便的最高记录。
对于组织部办公室的同志们来讲,加班加点是常态,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舒缓紧张的情绪,李建功就发挥他的特长冷幽默,和大家来个“开心一刻”。加班晚了,他总是安排有车的同志把没车的送到家。在急难任务面前,李建功告诫自己,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他的影响下,每一个人都能快乐工作。私底下,成熟稳重的李建功是年轻人的“知心大哥”,他的一句“没事,好弄!”就好像定心丸一样,让人踏实,而事情也往往因为冷静下来后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家庭和工作是否有矛盾?李建功说自己有个很强大的后盾,那就是父母和妻子。李建功的父亲是一名勤劳朴实的退休矿工,母亲是家庭妇女。老两口主动承担起了带孩子的任务。李建功的母亲说:娃们是公职人员,是给国家干事的,不能因为家里的事情分心。再说了,我们还不老,有的是精力!李建功的妻子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平时也很忙,因为都忙,反倒很能体谅、理解对方。
两口子忙工作,走的时候,孩子没醒,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有时候半夜回来,悄悄走进孩子的卧室,贴着孩子的额头亲一亲,摸一摸孩子的小脚丫……
一次,李建功路过一家童装店,喇叭里滚动播放着很吸引人的促销广告词,李建功停下了脚步,透过橱窗,看见店里的衣服都很漂亮,不禁想象起了自己女儿穿着的情景……于是,她给女儿买一件漂亮的小裙裙。然而,当他把裙子拿回家,给孩子试穿的时候,才发现,裙子太小了。孩子奶奶说:“你咋想起给娃买个吊带背心?”李建功尴尬了,笑着直挠头。后来那个裙子,果真就被女儿当吊带背心穿着,而且还很喜欢,逢人就显摆:这是爸爸给买的!
孩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两三岁的时候有人逗孩子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相比更亲谁,孩子说亲爸爸妈妈一指头,亲爷爷奶奶一指甲!孩子天真稚气的回答,真是语出惊人!这句话,说出来不得罪爷爷奶奶,自古上往下亲,孙女和儿子媳妇不生分,这就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嘴里的新词多了,连“不但而且,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语都运用自如了,不知不觉孩子就长大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李建功一边惊喜于孩子的成长,一边感慨于父母的辛劳。一次父亲过生日,一家人在饭桌上难得一聚,妻子开玩笑说,能和你一起给爸过生日,我们倍感荣幸!李建功敬父亲一杯酒,一向不善表达的他,很郑重很深情地说了一番感激的话。父亲太了解他了,大大咧咧的儿子忽然说出那样一番话,作为父亲还真有点不适应。同样看起来粗枝大叶的父亲也表态了:你们年富力强,正是干事的时候,该做啥做啥,娃娃交给我们你还不放心?俺们除了没你们念得书多,带娃娃可比你们强多了,再说了,就我们这没文化的当家人,不也把你供成研究生了……父亲都打包票了,其他的,都不必说了,父子俩的心里话都在酒里了。
采访李建功期间,恰逢幼儿园过六一,本来是亲子活动,他们两口子都顾不上,孩子爷爷奶奶陪着过六一,好在有微信,爷爷奶奶给小孙女拍了一段又一段的小视频发过来。小姑娘被老师打扮的花枝招展,在镜头里做个鬼脸儿,说:“爸爸,节日快乐!”
组织部是党委领导下主管组织、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办公室工作更是巨细繁琐,没有多少力挽狂澜与惊天动地的壮举,李建功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是李建功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党性和原则。
这一点,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杨晓兰: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报社采编、广告策划、地方志编写、企业文秘等工作。在《农民日报》、《山西日报》、《知音》、《原野》等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平台发表散文、小说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