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懂莫言请莫言
魏束存
几年前有位同学咬牙切齿地大骂莫言是汉奸,说他的获奖小说《蛙》抹黑了中国。我问他是否看过莫言的书,他说没有。我说:你还是先静下心来读了再说吧,他的《红高粱系列》、《食草家族系列》和《蛙》我都读过,他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蛙》写的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实实在在完全就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那些事,既有批评又有赞扬,算什么抹黑?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信口开河。
莫言写了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的艰难、痛苦和代价,发人深思。现在国家放开了二胎,又放开了三胎,说明了各界对原有计划生育政策作了反思。可贵的是,作家莫言多年以前用文学的方式作了深刻反思,为计划生育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记录。
莫言能脱颖而出绝非偶然。他继承了鲁迅深刻解剖人性、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的精神,说他是当代中国的鲁迅一点也不为过!
不要小看这个只上过几年小学的人,他真正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其小说情节设计奇特,既有中国古典文学的灵魂,又有欧美和拉美文学的精髓;其语言奇特、生动、幽默,也常令读者拍案叫绝,这在当代作家中出类拔萃,堪称一流。莫言既有天赋又有勤奋,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语言被他融会贯通,驾轻就熟,创造了许多文学精品。
(莫言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近来一些批判家和网民围攻莫言又来了高潮,据他们说是因为某干部在文章中列举了一串写出红色作品的作家,其中没有莫言,他们联想莫言受到官方冷遇。这既荒唐可笑又令人厌恶。
谁是作家和作品的终极裁判?是广大读者,是历史,不是个别人及其所贴标签!当年胡适、徐志摩、林语堂、梁实秋、沈从文、钱钟书等人的作品被批臭和封杀;郭沫若亲自操刀批判沈从文,骂他是“反动作家”,因为他只写田原牧歌,不写“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所以蛮横地剥夺享誉国内外的沈从文的创作权,把他赶到故宫去干解说员(没想到,沈从文又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家,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成为名著,一九八〇年代胡 耀 邦 总 书 记曾作为精美礼品赠送给外国政要)。几十年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毒草”作家墙内开花墙外香,美名出口转内销,到一九八〇年代作品又畅销国内,最终读者和历史做出了公正裁决。
(莫言与路遥)
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不能再搞极 左年代那一套。
“八个样 板 戏和一个作家”是一九六〇至七〇年代的产物,政治上充满极 左的阶级 斗争扩大化论调,艺术上充满程式化、脸谱化的教条主义,俗不可耐,这是从那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看腻了的“样 板 戏”和“革命现实主义”。
(星云法师与莫言)
文 革中是“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就是被“四 人 帮”当作香饽饽的浩然,红极一时,写出了图解政治、宣传以阶级 斗争 为 纲的长篇小说巜金光大道》和《艳阳天》,发行量极大。“四 人 帮”垮台后,浩然灰头土脸,虽然他到死都不认错,但毕竟成为了反面教材。
(杨振宁与莫言)
作家赶形势、凑热闹,急功近利,炮制出的作品就像现在的勾兑酒,不会是佳酿。现在居然有很多人叫嚣用极 左年代的方式对待文艺工作者,这实在是违背历史潮流。
喜鹊有存在价值,啄木鸟也有存在价值。没有啄木鸟,树虫就会泛滥,森林就会受害,人类就会受害。
全世界广大读者已经给予莫言公正的评价,历史也必将给予公正评价。
未读莫言请莫言!
未读懂莫言请莫言!
2021.7.8.
【作者简介】 魏束存,本名魏述胜,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鲁村人,祖籍济南市钢城区辛庄镇芦城村(原属莱芜市)。毕业于山东银行学校(今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园地老长工,曾在人行、工行和中行工作。有金融与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毕业文凭。爱读书,偶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