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正林,一位退伍军人,副县级退休领导干部 ,文学爱好者,安源作协顾问,用他的笔记录家乡的全面小康。
电站建在家门口
作者 黄正林
当夜幕降临时,在都昌县汪墩乡大桥村已万家灯火,LET灯把每家每户照得通明。忙碌了一天的农民兄弟一家家都聚在灯下吃着晚饭,有的喝点小酒,消除一天的疲劳;有的边吃着饭边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新闻联播》;更多的男女老少吃过饭后来到村广场开始了各种活动。

都昌县汪墩乡大桥村50KW光伏发电厂是由驻村第一书记牵线,由江西省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于2O16年建成,由186块270W组件构成,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年发电量约5.6万度,可节约标准媒22.2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4.84吨。建站当年作为大桥村产业扶贫的一个项目,国家建站集体受益,并带动二十几户贫困户入股红分。建站几年来,已发电22.4万度,产生经济效益580多万元,为贫困户提供经济补助70余万元,致2020年底,使贫困户全部脱贫。

光伏发电也称太阳能发电,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年代,作为扶贫项目在各地实施。
太阳能发电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是太阳中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足以供给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普及太阳能发电。有家庭屋顶光伏发电,工厂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光伏电站,太阳能灌溉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等。还具有群众电费不花钱,余电并网赚钱,政府十地方双重补贴,25年线性质保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
2021年7月12日写于都昌县汪墩乡黄潭村
产业脱贫话养殖
作者黄正林
在都昌县新妙湖环湖地区不少围垦的水面上飘浮着一排排整齐的可乐瓶,浮瓶好似列队的士兵,整齐划一,非常壮观。

淡水养殖珍珠是都昌县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大项目,淡水养殖珍珠蚌、珍珠已有多年,面积达1.9万亩,年创经济效益14亿多元,珍珠经过深加工可作医药和装饰品用,珍珠项链、珍珠粉在全国市场非常走销。
新妙湖畔珍珠养殖基地是利用天然优质水资源,科学引导农民进行珍珠蚌、渔业等水面养殖,带动农民增收。
珍珠是借助贝类的营养在淡水中养殖,早在4000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径》、《山海径》、《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我们不去过多考证历史,但中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
珍珠用作制药,因为珍珠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碳酸钙、维生素、无机盐、核酸等。其中氨基酸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珍珠为寒性药,味甘、咸、归心、肝径。但珍珠更多用于制作装饰品。在《格玟镜原.装台记》中记载了周文王用珍珠装饰发髻的史实。自秦汉以后珍珠装饰用日渐普遍。珍珠已成为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己开始接受献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珍珠形象各易,颜色鲜艳,制作工艺简单,经济价值可观。都昌县充分利用水面优势,大力发展养珠和珍珠加工,现有珍珠生产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产品已占据国内旅游市场的40%。
珍珠为全年生产,通常为六月较多,养殖工人取下河蚌,从中取出珍珠,河蚌肉可食用。

六月正值收获季节,在新妙湖汪墩养殖基地,工人们划着小船,正在收摘河蚌,从工人的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又是丰收年。我好奇地问工人,一只河蚌能产多少颗珍珠?一亩河蚌可创造多少价值?你们工人一月有多少收入?年底给贫困户分红又是多少?一连串的问题没有难倒他们,随口回答如流。工人们告诉我,一只河蚌产珍珠10至18粒,一亩水面可创造毛利150000元左右,工人工资每月有3000至3500元,年底给每户贫困户分红8000元,年份好可分到一万元以上。除珍珠外河蚌肉、鱼、虾的产量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立体养殖显示出产业脱贫的巨大威力。
2021年7月6日写于都昌县汪墩乡黄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