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个大学生
文/朱海明

我在民办学校工作十来年,曾参与招聘教师,接触过应聘的大学毕业生不下几百人,大多数还是学汉语言文学的。在填表上,他们都有“爱好文学,写作……”云云。而见面一问,读过哪些名著?答不上来,露了馅儿了。让他们上讲台,首先介绍自我,更让人失望。

介绍自我很简单嘛。姓名、年龄、籍贯、学校、学历、专业、特长或有何成果、爱好或有何成果、理想、企望工资。可是,没见过一个介绍全面的。再问他们什么叫写作,大多觉得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从小学三年级就有作文,到大学毕业学了十几年写作,而不知什么叫写作,您能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教学质量高吗?至于出题笔试让他们写文章,更没有一位颇具功底,妙笔生花的。真的,天地良心不敢瞎说。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是公办和私营教师的软肋。我遇到一个教小提琴的,提醒他不要光教怎么怎么拉,还要教为什么这样拉和音乐知识。他傲慢的说知道,还漫不经心的瞥了我一眼。我便问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什么改编的。他说是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啊。我说这地球人都知道。他不解。我说是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旋律改编的,改编者陈刚、何占豪,第一个演奏的是16岁的女琴师俞丽拿,这是交响乐民族化的范例。他愕然,问我是哪个音乐学院毕业的。

还有一位靓妹。身高在170厘米以上,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说是什么辽宁艺术学院的高材生,得过什么什么奖,国家级的,反正头上一道道光环,耀人眼目。她说要办补习班,专教表演。我问她是不是学戏剧表演的,她说是。我问她世界戏剧艺术有几大艺术体系或曰几大流派。她说不清楚。我问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知道吗?她摇头。我问她布莱希特知道吗?她摇头。我问她梅兰芳知道吗?她总算点点头。我说世界戏剧主要有三大流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派、布莱希特派和梅兰芳派也称中国戏曲派。她也是惊异的问我是哪个艺术学院毕业的。

都这么问我,我不由得想起《星火燎原》中的一篇回忆录,大概有这样一段话:“俘虏问我:‘老兄是黄埔几期?’我说:‘我没上过黄埔军校。’俘虏又问:‘那老兄一定是保定的喽?’哦,原来他以为打胜仗的一定要上过军校啊。我说:‘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俘虏疑惑地问:‘青山大学,在哪儿啊?’我指了指远山说:‘看,那就是青山大学。’俘虏望着远山,一脸的迷茫。”此刻,我面对这两位提问的帅哥靓妹,淡淡的说:“我是个作者,应该对各种知识有个了解。

后来,年轻教师们经常向我问这问那,我基本都答对了,他们就给我起了个绰号“活字典”,我好受用啊!哦,本应当“好汉不提当年勇”,我有点儿自不量力啦,打住了。
原创首发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自带五张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