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夏津县诗词学会
主 编: 尚仁民
编辑审核: 王金岳 王德国 冰玉
制 作: 冰玉
本期点评人:云心野鹤
《山西行吟组诗》(二)

应县木塔
文/晓风
何处寻幽古契丹?释迦木塔记流年。
飞檐曾挂辽时月,铁刹犹参塞外天。
千载风霜总无恙,几度兵燹自安然。
游人归去斜阳里,麻燕翻飞更可怜。
注:铁刹,在木塔顶端立有铁刹,由仰莲复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宝珠组成直射蓝天刹柱,更衬托木塔雄伟壮观。
云心野鹤简评: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为辽朝所建,全称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为世界最高的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是我国古建筑中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这首诗写出了作者亲临释迦木塔的切身感受,全诗语句流畅,虚实并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寻古访幽,缅怀历史的悠悠之情。
首联以画龙点晴的之笔,写出了应县木塔的历史背景,将读者带入宋辽时期的边塞之地。颌联通过檐角挂月,铁刹参天概述了木塔高大雄伟的气势,经久至今的历史,给人以清静幽寂,厚重沧桑之感。作者笔锋一转,在颈联中对应县木塔,经历千年风霜雪雨兵燹野火,至今巍然矗立塞外而感欣慰。而尾联夕阳中归游的客人,天空中翻飞的麻燕使得全诗熠熠生辉,余味悠长。全诗起承转合,入情入理,堪称佳作!

平遥古城
文/晓风
城楼耸立势雄浑,岁月沧桑风貌存。
瓦舍石街新日月,镖局票号旧乾坤。
几多县令留心迹,百代衙门带泪痕。
穿越千年犹一梦,古城恍若有余温。
注:留心迹,指平遥古县衙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云心野鹤简评: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品在粗犷意境中而见细腻,在深沉岁月里不失清醇,语言古雅,笔意淡远,颇具唐诗气象。
首联省略了铺垫(时间、地点)而直入其题,用简练生动的语句,点写了平遥古城楼的古朴沧桑。颌联通过工整的对仗,在“新日月”与“旧乾坤”的更替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丰富的想象。颈联则通过“县令”“县衙”这两个独特的视点,揭露古代官宦,愚惑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尾联直抒胸臆,感叹千年时光,弹指即失。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作品是按怀古诗“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怀”的思路进行,给我们以好的借鉴。

水调歌头•黄河壶口抒怀
文/晓风
河水自天涌,直入巨壶倾。眼前浊浪翻滾,耳畔响雷霆。席卷千军万马,冲破岚烟峡雾,鼓角出连营。复卧龙槽里,宝剑匣中鸣。
荡胸襟,涤心魄,寄豪情。不应忘却,一曲抗日战歌声。自是民族气概,更显英雄本色,何惧路峥嵘。百折不回首,不懈赴征程。
云心野鹤简评:
这首词结构井然有序,以景抒情,豪迈奔放,遣词精炼,感情跌宕起伏。能动人心怀者,必是好作品,此词是也。
李太白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出了黄河的壮阔雄浑(据说李白就是在壶口所写),本词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浊浪翻滚,雷霆万钧,千军万马,号角连营。上阕写出了黄河的气势,激荡人心。而黄河水从壶口一顷而下后,就流入地下沟槽中继续东流,沟槽也叫龙槽。“复卧龙槽里,宝剑匣中鸣”一句用典,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一,“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喻龙槽中黄河水,就像一把放于剑匣中的龙泉宝剑,蓄势待出。下阕抒情,站立壶口岸边,使我们想起了那首《黄河大合唱》,它那悲壮激昂的旋律,曾鼓舞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地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汹涌澎湃的黄河,所彰显的就是中华民族英雄气节豪迈气概。它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到达胜利彼岸。

作者简介:
王金岳,笔名晓风,夏津县人。《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德州市作协会员,夏津县诗词学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