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馆小二顾小满
谢树敏
姜堰坝口西街头,有家天兴茶馆,面阔三间,进深可放十几张饭桌,是跟二宜、曲江楼齐名的茶客青睐之地。
每天天亮不久,茶客们便鱼贯而入,选座,喝茶。茶馆账房的墙上,挂着许多竹牌,上头写着:西湖龙井、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双窨珠兰等等茶名。店小二顾小满见客人坐下,不等招呼,便旋风般凑到面前,笑容可掬,低声问道:“先生,您喝什么?”茶客报个茶名,小满听罢,边走边大声吆喝:“溜月啊!峰子!”气出丹田,声音洪亮。“溜月”,是暗语,意思是客人坐12号桌;“峰子”是指黄山毛峰;大喊一声是向茶房配茶的小二传递信息。片刻工夫,小满左手托盘,右手一把紫铜大茶壶,给客人泡茶。揭开茶盅盖子,拎起茶壶由高到低,“哗”一声倒入开水,不能太满,也不宜过少,约摸半根烟时间,再放进毛峰,这是上等茶的泡法。若是龙井之类的中等茶,则须先放茶叶,后倒二分水,几分钟后再续水。喝茶的客人,不是个个喝得起好茶,大多是茶梗或茶沫,这就无须讲究,一下子倒满开水就行。
顾小满,二十出头,南乡坡岭人,出生时正值小满,故名。他一脸憨厚,浓眉大眼,浑身力气,15岁到天兴学徒,几年时间,练就一身本事,已成天兴跑堂第一人,深得老板器重。
客人们茶喝三开,干丝、烧饼都已下肚,该上面条了。天兴的面条,人人说好。先说它的王牌——熬面。厨师先将猪肝、腰花、鸡丝、鲜虾炒得半熟,再加上骨头汤、笋片熬煮。到了一定功夫,杂烩汤中加入4两上等水面,再熬。等到面熟,连汤夹水盛到青花大碗中,面上摆几根碧绿的青菜或菠菜,最后再加上几根嘣脆的油炸长鱼丝。“色香味俱全,打个巴掌不丢手”,茶客们如此评价天兴的熬面。至于大众化的鱼汤面、饺儿面、阳春面,虽价廉,但物美,不减人工,不省物力,深受百姓欢迎。
在天兴品茶吃面,不但能大饱口福,还能欣赏到小满的绝活。其他小二端面,都是双手捧个托盘,上面放满6个大碗。再来看看小满,随着“割脚啊!”一声清脆的招呼,众人目光齐刷刷集中到小满身上。只见他左手叉腰,右手齐肩托着5层托盘快步而来。五六三十,乖乖隆地咚,30碗!“好!”众人齐声喝彩,像是在剧场观赏周信芳的《徐策跑城》。
那时的姜堰街上,随时可见木头独轮小车,可以装货,也能坐人。街窄人多,车夫生怕擦碰到行人,便边推边喊:“割脚啊!”提醒大家避让,就像如今汽车按喇叭一样。小满把这一声吆喝借用到跑堂上,也亏他想得出来。茶馆空间狭小,客人吃喝到得意处,不禁有的手舞足蹈,板凳横斜,通道便会不畅。小满这一喊,比现在交警吹哨指挥灵光,只见众人飞快地缩脚、搬凳,立马清除了事故隐患。
小满送面,远看只见人行腰扭,上身纹丝不动,靠的是惊人的臂力和腰功;近看步子小,但频率高,赛如荀慧生演的红娘在台上跑圆场。一路上,他凝神聚力,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不敢有丝毫闪失。茶客们说,忙的时候小满左右手能各托4盘,共48碗汤面,创造了姜堰饮食界的最高纪录。
天兴茶馆向西不远,有座都天庙,庙前有个两亩方圆的池塘,人称六角池。每晚亥时左近,小满都要到这里练石锁。只见他两脚分开,比肩稍宽,弯腰一把拎起石锁,在胯间前后摆动几下,然后顺势抛向头顶。石锁落下,他又顺势一把抓住,再次向上一抛。50斤的石锁,在他手里如同纸盒,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练了右手练左手,接着两手各抓一个石锁,“嗨”的一声,同时托到耳边,在六角池边碎步快跑起来。半个时辰以后回到茶馆,别人已经呼呼大睡。
民国初期,姜堰已成“万商云聚,百谷汇集”之地。粮油交易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休闲餐饮业的空前繁荣。上坝下坝的饭店茶馆,除了上面说到的几家大牌,还有品香、天泉、留春等等夫妻店。这些小茶馆比较简陋,只有茶水和干丝。如果客人想吃碗天兴的鱼汤面或者饺儿面,小茶馆可以代办。对于天兴来说,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外卖”。有外卖,就要有外卖小哥,这份差事,自然落到了小满头上。为什么?因为老板心中有数,这交易非小满不可。送外卖风险大,出了天兴大门就是坝口,南北4条街,尤其是东街和北街,人多。有买东西的,赶路的,东张西望逛街的,还有走路不带眼睛的,木头木脑发呆的,加上挑担、推小车的,这些“祖宗”你撞上一个,几个月的工钱都扔到水里了。只有小满,神气、灵活,除了他还能有哪个?
有一天,东街山巷里头的龙泉茶馆“点”了外卖,要10碗鱼汤面。这次送货要经过东街,不是在店里跑堂子,小满格外当心。
他把10碗面分在两个托盘里,头顶一块湿毛巾,再把托盘顶在头上,左手叉腰,右手扶着托盘,碎步快跑出门去了。
坝口是姜堰4条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其地位相当于纽约时报广场,从早到晚人流熙来攘往。小满喊着“割脚啊!”顺利通过,来到繁华的东大街。东大街头坐北朝南的是张太和药房、洪义泰和茶号,对门是仁裕和广货店,向东再走没多远,小满已经看到了山巷巷子口的元大纸坊。山巷是条与东街垂直的南北巷子,巷子南端隔着东街,有条通向运盐河边的小巷,人称水巷。水巷头顶横跨着过街楼,这就是有名的交通旅社。小满走到山巷口正要左拐,突然水巷中窜出一条黑狗,闪电般从身前掠过。小满一惊,迅即刹步,但行进的惯性让他朝前倒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好个小满,伸出左腿,右腿向后,来了个大劈叉,成“一字马”稳稳坐在地上,头顶的托盘安然不动。紧要关头,平时练就的“碎步”功夫帮了大忙。
小满一身冷汗,夹袄里头的小褂子已经湿透,贴在前胸后背上。事后,他思来想去,弄不清楚黑狗的出现,是巧合,还是有人做他的“佛事”(阴谋害人)?老板安慰他说:“人在江湖,江湖事多。今后多加小心就是了。”老板的话,老实巴交又胆小的小满在心中搬了几天,越搬越不安。
这年腊月二十九,天兴茶馆下午早早打烊,从上到下拾掇拾掇预备过年。晚上,老板摆了桌“辞年酒”,慰劳大家。酒尽人散,小满在老板脚前跪拜道:“老板!五年教诲,这世忘不掉。没办法,父母年纪大了,盼儿回乡。我正月初五就不来了。”老板苦留,小满意决,只得随他去了。

作者简介
谢树敏,姜堰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原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作品《浴火重生》、《过年》等收录于《我心依然》(华夏出版社)和《从6号楼出发以后》(江西教育出版社)两本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