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哥德堡号船串起的海上絲绸之路——瑞典、印尼、中国(广州黄埔古港、南海神庙)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池朝兴
2021年7月18日
十五年前,我参加了迎接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重访广州组委会的工作,最近,我又参加了广东省侨界相关组织与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会学习″七一”讲话,打好侨牌,拓展海絲路经济、文化工作的座谈会,我想就重温哥德堡号船的历史,重温哥德堡号船重访广州的故事谈一些想法,毕竟人才济济,没有时间在会上探讨。
20O6年7月18日中午,经历9个半月航行的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途访印尼停留后,”缓缓驶入广州南沙客运码头。这是瑞典商船与广州时隔261年的重逢。
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说,“广州举全城之力,全体动员热情接待‘哥德堡号’的来穗访问。为办好这件中瑞外交史上的盛事,广州市仅政府一级投入就达3亿元。
据广州市旅游局局长李文耀介绍,在“哥德堡号”停留访问广州的一个月期间,中瑞两国将在广州全方位地开展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系列活动。
从组委会获悉,广州将依次推出“畅享百年经贸周”、“瞩目历史文化周”、“精彩民间交流周”、“浓情中瑞友谊周”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18世纪中叶,瑞典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商船曾经三次来到广州,开辟了瑞典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欧贸易和中瑞文化经贸的使者。
2005年10月2日,由4000名工匠按照原样打造、耗资3000万美元、历时10年完成的新“哥德堡号”从瑞典哥德堡市启航,开始260年后首次重返中国之旅。“哥德堡号”沿着18世纪中瑞海上丝绸之路,途经西班牙、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往返航程近40000海里。
学习”七一”讲话,重温历史,重温往事,联系印尼及千岛日报,联糸广州,联系黄埔南海神庙,我们真的可以借鉴历史,启迪思路,做好文章,在民族复兴梦笫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开创新的局面。
(一)从哥德堡号的生意经看海上絲绸之路对推动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18世纪20年代,全瑞典的海运商船已有480艘, 50年后,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繁忙的哥德堡港,千帆竞渡。而在整个大航海时代,真正为瑞典人骄傲的商船只有一个,那就是"哥德堡号"。1738年,全瑞典最豪华的远洋商船"哥德堡号"建成下水。它的船体长40.9米,包括牙樯在内的总长度是58.5米。水面高度47米,18面船帆共计1900平方米,排水量1300吨,在技术上体现了许多当时最新的造船理念,堪称世界上的最先进的远洋商船。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建造这样一艘超级巨船,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通常需要18个月的工期。据说,老的瑞典东亚公司为了建造哥德堡号,花去的费用相当于当时瑞典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但是不要忘了,哥德堡号只要往返一次中国,它运回的货物价值,都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此丰厚的利润,驱使"哥德堡"号连续三次前往中国广州。为金钱而诞生的老的瑞典东亚贸易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中国热"带来的滚滚财富。从1731年到1806年的75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间,老的瑞典东亚贸易公司共派出37艘商船,完成了从瑞典哥德堡到中国广东的132次远洋航行。
(二)瑞典哥德堡号复原复航对我们的文化思考
自从若干年前瑞典有关部门开始重建哥德堡号并计划进行"复航"之旅那一刻起,这艘曾经的著名商船就引起了多方(尤其是中国)的关注。随着它"真实"地驶入南中国的广州港口,这种关注与热情也达到了高潮--在广州停留的一个月期间有250万人次前去参观!而8月29号驶进上海港口后,在上海本地又立即掀起一股参观热潮,而且还引起浙江等地旅行社的极大兴趣。可以说,哥德堡号已经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从其自身所具备的作为景观的特质来看,"符号复原"和"事件复原"是其最核心因素。帆船本身在形状与材料、制作方法、驱动机制等方面都追求尽可能地复原历史原貌,而且它进行的是沿原来古老航线复航之旅。
这样一来,由相关历史文献与海底考古发掘成果、古老的造船技术、当代人独特创意等共同参与"再造"的哥德堡号,已不再仅仅是一艘仿古商船,而是成为一个能带给人们多重"想象"的"景观符号":
原哥德堡号的沉没及后来的考古发掘带来的神秘、传奇,261年前事件所蕴涵的古老与久远,瑞典作为域外和西方的象征,远洋航行所承载的探险、开拓、征服特质等等,综合构成一场"想象"的盛宴。
但仅从哥德堡号自身因素来分析显然不够全面和有力,还要从其切入当下中国情境进行思考。在宏观背景层面,中瑞建交五十周年、中国对海洋文明的空前重视、中国对外贸易业快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引起关注、全球化状态下对多元文化间互惠互利理念倡导等等,构成哥德堡号引起极大关注社会土壤;而在微观环境层面,广州、上海都做了延伸设计:广州借此机会复建两个景区即黄埔古港和南海神庙,上海则举办航海文化节,并在北外滩码头制造异域环境氛围--这些都为人们深入和全面地进入并感知哥德堡号场景提供了线索和铺垫。由此,哥德堡号自身符号、激发的想象、切入背景及环境等因素综合交织,有道具(仿古船)和有故事(文献记载)、有节目(经贸文化交流)、有演员(水手)、有气氛(各地的迎接),使得有别于正常生活特色体验的盛宴由此形成。有关哥德堡号的历史文化资产就这样被成功地转变为引人注目文化旅游景观。
(三)2006年7月18日上午,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乘大型仿古船"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南沙客运码头,正式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的时代意义。!上午十一时二十五分左右,"哥德堡号"在五艘中国海巡船的护航下,缓缓驶入南沙客运港。在抵达距南沙客运港零点五海里处时,"哥德堡号"鸣响八响礼炮,"哥德堡号"抵达南沙的欢迎仪式拉开序幕。在南沙客运码头,国王一行受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陈昊苏、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等领导的热烈欢迎。船靠岸后,等候在港口沿岸的威风锣鼓队、五十六个民族的舞蹈队以中国最传统的礼节向来客献上最热诚的致意,数百名广州市民和一百多位瑞典侨民在百余米长的红地毯两侧列队欢迎。国王此次访粤主要目的是出席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驶抵广州的系列活动。包括出席"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南沙客运码头的欢迎仪式、"哥德堡号"访穗纪念石碑揭牌仪式、民间"龙舟激扬迎古船"仪式、"哥德堡号"广州之夜文艺演出、中瑞经贸日开幕式等活动。据悉,国王一行是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这是国王时隔二十五年之后再次访华。随同国王此次访华的有瑞典副首相、驻华大使、海军中将、贸工部副部长等官员,以及爱立信公司和伊莱克斯电器公司董事会主席兼瑞典企业联盟主席泰斯库先生率领的,由ABB、索尼爱立信、沃尔沃、北欧航空公司、瑞典银行、萨博(SAAB)等著名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庞大经贸易代表团。远在一七三九年,"哥德堡号I号"建成并开始其处女航-驶向遥远的中国,并且先后顺利完成两次远洋航行。它满载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物品返回瑞典,同时也带回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哥德堡号I号"于第三次航行即将到岸时,不幸触礁沉没。此抵达广州的"哥德堡号III号"为瑞典经历十年、耗资数千万美元重建的仿古船。"哥德堡号III号"来华宣传中瑞友好,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介绍两国古代的贸易和交流,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具有特殊意义。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编辑,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