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叫大孤山翁
文:于献龙||合诵:玲子 长弓雅士
女:
我有生以来,登过许多大山,看过许多名岳图片,读过许多描写山岭的诗文。山是伟大祖国的脊梁,山哺育了中华英雄儿女。我爱山,爬山,拍山,写山,吟山。然而在我心田中耸立时间最久,诗韵最美的是我的大孤山。
男:
她虽没有泰岱之名望,没有华山之险峻,没有黄山之秀隽,没有娥眉之苍翠,没有卢山之圣洁,她虽然是隐居伊通县域的小山,但她对于我,对家乡父老,虽然没有“造化种种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云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岱之魂,但也有“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之情韵。
女:
她身高只有400米,但艳质高超,体魄雄健,历史悠久,风雨屹立。我的青少年岁月在她的怀抱中度过。在耄耋之年回忆往昔,她是我心中最美,最美的山。

男:
我爱她独立的品格,她远离群峰自然秀美。自立更生是我们民族的特质。为使我的老友们目睹她的芳容,2009年秋,邀8位老友前往观赏。路上我给他们做了大孤山的简要介绍。大孤山位于距长春70公里的伊通县内,是当地七座死火山遗迹之首。
女:
她们已经有300万年的历史了。分别为大孤山、小孤山、东尖山、西尖山、马鞍山、磨里青山、尖山子,人称“七星落地"。省里有位文化人施立学,为大孤山写了一段歌词:“我登上魏峨的大孤山,一览历史千年,东峰峻美,西峰壮丽,马鞍弯弯,莫不是天上星宿满人间,七座山才有如此美丽,二龙湖才这般篮……”,
男:
颂扬大孤山之状美。二龙湖位于大孤山西南,远近闻名。
大孤山角下是大孤山镇,淸朝时是传递信息的译站。大弧山南面的山区是清代皇家守猎的围场。围场里称围里,围场外称围外。大孤山方圆几百里,气候四季分明。有史以来大都风调雨顺,很少受災。老友们沿石板台阶向上攀登,四十多分钟便到了山顶。
女:
站在东北峰颠,进入眼帘的是诸多怪石,有棱有角的方形石块像从土里钻出来似的,排列有序,类似云南石林,人称“小石林”,峭壁中间直立一石,顶部直径约有5公分,根部直径约有6公分,两米长,形似大炮,名曰“石炮”。

男:
老友们纷纷与其合影。原长春市人大副主任于老福说:“这个小石林很奇特,(既原市委副书记邢志)咱们合个影吧!”他这一说原市委党校校长张春先,原长春政协秘书长郑向迋,原长春市民革副主委张健身,书法家丶诗人吳治江等人站成一列,我用傻瓜机进行了拍照,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女:
老友们兴致很浓,从东北峰又爬上了右峰,只见上面有一块大石,平如镜,可容十几人盘腿而坐,名曰“石炕",老友们无不称奇。从石炕又爬上了东南峰,此峰形似老虎,名曰“老虎头“。再爬正南峰,峰上建有古庙“青云观”,老友们很有兴趣地参观了庙宇。四个峰中间有一眼小泉,直径二寸余,泉水不溢不沽,可供游人饮用。
男:
从青云观下来,我与邢志兄站在下山的台阶上,凭栏远眺,我,手指向山南的大榆树屯说;“那就是我的出生地。我告诉邢兄,我每年都要回来一两次。我对他说:“我的三观形成是在长春师专学毛著,学马恩著作,深扎了为人民服务的根。
女:
大孤山9年苦读,为我三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固的基石。大孤山通向围里,后来通往辽原市修有一条国道,我家在道南,小学在道北,每天上学要走两个来回,(中午回家吃午饭)。学校是土房,土桌,土登(用土坯搭上木板为桌,为凳),老师讲的人字,大字,深深扎根脑海一撇一捺才成“人”,加一横才成大人。

男:
初小四年学了知识,薰染了人品。高小二年是在距家四华里的刘家屯小学念的。每天走在毛道上(在庄家地里踩出一条道,两脚走在地垅台上。)妈妈都要为我准备大饼子午间吃。艰苦的岁月告诉我,人长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女:
初中三年是走12里地到大孤山后才到伊通二中度过的。雨天为了节省妈做的布鞋,光着脚走在沙石路上。冬天穿着爹爹给买的牛皮靰鞡上下学。没有书包,上小学时妈妈给买的三尺见方的白花旗布,将书丶大饼子包在里面,缠在腰上。不知怎的,我把心思全用在学习上,并不觉得苦。得到好成绩,爹妈哥姐鼓励一番,心里很高兴。
男:
到长春中师后升为师专读书,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度过。大部分时间是帮爹爹干农活。记得1959年暑期,语文老师布置暑假作业是读完《红楼梦》,这个假期是在瓜园度过的。爹爹种一垧地的瓜,我陪爹爹下瓜,干点零活。大部分时间是在瓜园里看《石头记》。热了就下小河洗洗澡,生活很惬意。老爹有个规定,屯邻来瓜园吃瓜不收钱,往回拿记帐。经常有屯邻来瓜园坐坐。听屯邻经常唠老爹的故事。
女:
老爹在生产队里当保管员,家里的一个大木牛槽和祖传的大木板登让老爹贡献给队里。老爹懂点治眼睛的医术,人们来家看眼睛不收钱,路远的还要留下吃饭。老爹热心为大家服务,赢得了社员们爱戴,被选为伊通县人民代表。在我的心里,老爹的形像很高大,老爹的话没有不听的。我的絮叨邢兄很感兴趣,听的很耐心,握住我的手说;“咱们都是贫困家庭出身,苦孩子呀。
男 :
韶华岁月我恋大孤山,心系大孤山,耄耋之年恋乡之情愈甚。年年都要回乡看看。今年6月2O日,儿子开车拉我回乡,我特意与美丽的大孤山合个影,留下长久的纪念,也让网友们看看大孤山的峻美。让网友们了解我为什么把网名叫大孤山翁。

于献龙简介:大孤山翁,1939年11月生。研究员,曾任长春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长春市社科联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退休后从事散文、诗歌创作。任中华散文网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汉俳学会副会长。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6部。180首诗词被收进《诗词家》杂志编辑的《中华诗词十二家》,部分作品被收进《2015全国诗书画年选》、《全国诗书画精品集》、《相约北京·全国中老年文学艺术精品集》、《中外当代诗歌散文精品集》。2020年9月5日春之声朗诵艺术团为其举行了《战役情·国魂在心中》个人空中诗会。其诗歌、散文作品在网上十八个平台上多次发表。
合诵老师简介:

作者文集:于献龙1 于献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