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母亲乘高铁
作者 :李建霞
有些事,令人难以置信。年过八旬的母亲,生不逢时,一不识字,二不会骑车,种了一辈子的地。可自从我写新闻,在电话中听得最多的是,母亲讲新闻:“盐通高铁开通了,大丰通高铁了……”母亲讲得津津乐道,我听得抚掌大笑。
2019年12月16日,盐城高铁站开通,我现场采访来自全国各地的乘客,快捷和舒适是乘客们说的最多的话题,没坐过高铁的我听得心里直痒痒。回到家喜滋滋地对母亲说:“我马上带您乘高铁去旅游!”当时母亲开心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耳畔。
去年十月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带母亲来到盐城高铁站。人还没进站,母亲就惊叹起来:“这站建得可真大啊!”
我笑笑说:“咱这站全国各地的乘客都要从这里经过,自然建得‘高大上’!说不定再过几年还嫌小呢。”母亲咧着嘴似懂非懂地点头。
进了站,母亲又惊奇地唤道:“哎呀!车这么多呢!”
我手搀母亲边走边聊:“在这里实现高铁、动车、普通旅客列车、长途大巴、出租车、城市公交和自备车之间的无缝隙换乘了。”
来到检票处,母亲拿着车票,站在检票闸机前无所适从。我赶紧走上前,把母亲手中的车票插到闸机口里,瞬间闸门就自动打开了,看着母亲尴尬地穿过站口走出来,我笑母亲也笑。我们都是第一次乘坐高铁。
高铁缓缓地开动了,行驶在两条平稳、敦实的铁轨上,向射阳高铁站前进。
我让母亲凭窗眺望窗外:住宅楼群、商店、工厂、街道风驰电掣般向后方飞去,列车驶离城市后,湛蓝的天空飞入眼帘,白云缓缓往后移去,行将收割的稻田、错落挂着熟梨的果林、碧野……在秋阳照耀下,仿佛镀上一层金色,从眼前迅速向后闪去。我俩都被这些景色吸引着。
列车准点到达射阳高铁站。母亲惊讶地问:“这么快就到了?”“是的,高铁就是这么快。”我说。下车后,我带着母亲坐上公交车,来到射阳千鹤湖公园游玩。
千鹤湖,阡陌交错,房舍栉比,古藤老树,新篁修竹,莺啼鸟啭,桃红柳绿,音乐喷泉,游人如织。
母亲说:“这地方好像来过?”她记性真好,那是2017年千鹤湖开园,我代表“最美射阳人”参加了剪彩仪式,剪彩结束后,我和母亲拍照留了影。
游毕,我和母亲又返回射阳高铁站,坐上了开往盐城的高铁。这回,母亲不再看窗外,欣赏起舒适的座椅,我帮母亲放下椅子上的小桌板,从包里取出母亲喝的水杯放在上面,母亲兴奋地说:“真好!”我说:“和飞机上的座椅一样。”我让母亲抬头看车厢上方电子屏显示:时速305公里。母亲突然转身对我说:“不好,我们高铁票没有买!”
我笑了:“妈别紧张,我在手机上买的电子票,刚才在检票口,我们不是先刷了身份证,然后又面向闸机摄像头吗?这叫‘人脸识别’,进站方便又快捷。”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把母亲搂在怀中,白发母亲已经垂垂老矣。往事如烟,一个心酸的情景漫上心头。
儿时的我,不谈出远门,就是走亲戚,也是我的奢望。经常听邻家大姐说,到亲戚家玩,我羡慕极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有一日,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劳累一天的母亲说带我去外婆家送节礼。我兴奋得蹦起来,跟着母亲后面直跑。
到外婆家有20多里路,母亲心疼我,怕我跑不动,正巧遇到外婆村庄的一位大哥骑着自行车经过,母亲请那位大哥用车带我一程。第二天天不亮母亲就叫醒我,让我跟她回家。我跑一阵,母亲背我一阵,到家天还未亮。
我感激地对母亲说:“妈还记得吗?有天夜里您带我到外婆家,圆了我儿时的一个梦。20世纪70年代,都靠挣工分艰难度日,您舍不得白天减工分,只好夜里带我跑外婆家。”只见母亲眼眶湿润了。我想着那种疲惫感不会再有,不禁觉得幸福感“爆棚”。
奔跑的年龄,行走的风景,在我们兄妹慢慢成长的岁月中,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母亲走东到西。父母结下了最美的钻石婚,携手度过了62个春秋,直至父亲病逝。
母亲经历了农村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巨大变迁。尽管母亲对新生事物,也充满着好奇。但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出行全靠两只腿跑。
父亲尚在时,我曾说,要带他们外出旅游,未曾想计划还没实施,父亲就走了。为此,我一直心存内疚。自此决定每年带母亲一次旅游,让不出远门的母亲,看看外面精彩缤纷的世界。几年来,带母亲旅游,虽然乘坐的是大巴,但母亲乐此不疲。
在高铁上,我紧紧拉着母亲的手说:“今天我们母女同圆高铁梦。妈妈,我们来个约定,随着江苏‘三纵四横’铁路建成,我每年带着您坐高铁,去南京、上北京,到全国各地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母亲乐得合不拢嘴。
我还沉浸在回忆中,母亲惊喜地问:“盐城到了吗?”
“到了。盐城到射阳70公里,乘坐公共汽车需要1个多小时,私家车也要1个小时,而高铁只要20分钟。”我对母亲说。
华灯初上,金碧辉煌。我带着母亲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声,坐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

作者简介:
李建霞,女,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