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会,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太白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太白文艺》主编,省作协文学院2018年全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出版散文集《掬情热土》、《在这里,慢下来》。
徐斌会:端出珠玉锦绣的太白给你
——散文集《在这里,慢下来》
作者 阿 探
徐斌会无疑是三重圣殿的建构者,一是对于今日慢城太白山城之现代物质大厦其奉献甚巨;二是自然人文之山城太白外播形象淬炼,其倾情倾力;三是铸成自我文字圣殿,予精神徜徉、栖息之理想高地。他常说自己是山上的人,在笔者看来,山上的人是近乎于神仙的人;言及散文创作,他常说“胡佯哩”,岐人敦厚纯朴,敏于行而讷于言,常常把姿态踩在脚底。徐斌会的散文集《在这里,慢下来》以深情富于哲理的文思流淌,空空万有的心境,端出了珠玉锦绣的太白给你,给物质猛进中心魂疲累的人们一股清凉与润心。
徐斌会与笔者同源同宗,当是前世有缘,今生必见。关于西岐徐氏之来源,村人有着不尽相同的说法。笔者曾数十年前在村子城门口大路上一块残破不堪的石碑上找到答案,依稀有清道光年间自山西大槐树下迁至西岐之记录,分为两支:一支于枣林镇徐家河落地生根;一支于雍川镇板榻徐家繁衍。族人虽安身两地,依旧同属一姓,祠堂设在徐家河,每年大年初一,板榻徐家村众必组织祭祖队伍抬着贡品走数十里地去祭拜先祖。据说此等豪壮之举自前清持续百余年,至建国后60年代末,族权败落,村中年轻一代主政,因着祭祖路途遥远,竟派身手矫健者于风高月黑之夜,潜入徐家河祠堂偷偷背回了先人案,从此在板榻徐家另立祠堂祭祖。村中有民国落魄读书人,曾言村人祖先与徐帅同宗同族,笔者年幼时深信不疑。N多年后查遍网络,发现只是其人虚妄,并无一分一毫之关联。更质疑山西大槐树,究竟是多大的槐树下可以迁到全国各地万万千千多姓氏之移民?
关于徐斌会,陈朴兄多有提起,庚子年九月二十五日于青峰峡终见,相谈甚欢。读罢《在这里,慢下来》,方知其于文字之勤力勤奋,真正感知、体认了徐斌会入世与出世间人生境界的陡然腾升。走遍太白的山山水水,无疑是涤心之旅,人生应有汹涌激进,亦当放慢脚步与自我灵魂重逢、同步的自觉。海德格尔曾说,今天的人们已经不能与生命本身相逢。而徐斌会的这部散文集,能让人通透地感知到他处于云上的灵魂与生命本身的重逢,觉悟。无疑这样的人生兼有感性与理性,兼有着人之本真的心胸情怀。诗人白麟有诗作《慢下来》,“慢下来再慢下来/让银色的月光镀膜/让诗经在风中流传更远”;彼得・汉德克更是“通过写作让我自己慢下来(缓慢是一种绽放)”。慢下来,更是一种生命彼岸与成熟的拥有。彼得・汉德克更有一部《缓慢的归乡》,表述了生命回转的轨迹:在日常中发现与把握永恒之美。当徐斌会历经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与惆怅,迈过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事业淬火, 那么在太白,《在这里,慢下来》则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精神必得。
二十万余言的散文集中,徐斌会寄情于太白的山山水水,“仰观吐曜,俯察含章”,洗尽生命铅华,与地籁天籁人籁融情一体,融有于无,无中取有,予世人御风而行的生命洒脱。第一辑《你好,太白》是生命在自然人文山水、浩瀚宇宙空灵中的觉悟与纵情放歌,更是锦绣太白的全然开屏与昭告天下;《随行漫笔》,生命从容于历史遗迹、自然生态里的行走,随心随性的感悟及抒怀;《坐拥一片空白》无疑是与灵魂的自我对话,于过往、当下及未来的灵飞动影,是静思静享,如同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树生;《岁月印痕》、《梦里故园》是节气物语,漫思逸绪刹那间的捕捉与结晶,是乡愁的淤积,生命精华的拾零拾遗,更是大爱情怀的延宕。读着这些让精神舒缓、放松而富于心智渐长的文字,生命获得直面现实与未来是信心、勇气,亦属一种必然。《在这里,慢下来》给予读者一个全然陌生的,甚至是令人难以认定的另一种身份的徐斌会,一个在文字横陈上扑朔迷离的徐斌会。他时而激情浩荡,文字俊逸奔突;时而柔情似水,如静女倩影远远地款款走来;时而如思想者凝神沉思,捕捉着智慧的闪灵,拓展舒展生命的空间;时而亲和近人,满目深情,涌动着暖暖的大爱。实际上这才是最真实的徐斌会,现在的文字自由释放只是早年被搁置驰思的重拾。徐斌会对托举起事业与人生有成的太白赋予了炙热浓情,甚至于一棵百年老树都会让他心牵梦绕,让他驱车数十里去细细地去触摸去感觉,最后与它精神合一。这种纯情纯粹,无疑是本真自我的复归,是心魂广博,融纳天地人,近于天道的坦荡。
《早安,太白》:“早晨,不到六点,山城醒了。绿色醒了,是依偎。清香醒了,相互依偎。”徐斌会看慢城太白,目光里充盈着注视孩子般的深情漫溢。“如果江河,注定要在此分界。如果汉江,注定要从此起源,奔腾。如果渭河,注定要从这里雄浡。如果秦岭,注定要绵延到这里……你,就是这里永远不变的风景。蜿蜒的路,潺潺的小溪处处,那就是你回家的路。”行文尽得古文排山倒海、囊括一切的气魄,移步易景,陡转起伏,递进有力而悄然有序,有俯瞰全览的高远站位与视角,有心中至境大美的岿然矗立。“鼓胀的枝头芽苞,积蓄着盛开的力量,一次次突围,一次次粉碎。绿了。红了。醉了。随了尘埃。”文字表述充满动感生息,既有一字排开的宏大,又有万流归一的万籁俱静。散文诗《石头河的石头》:“她收敛着狂野暴躁,折服于一脉脉的展阔,挣脱着逼仄的束缚,心的格局在延伸中让躯体在空间宽阔,让无数泥沙堆积成一致的意念,发散着扇形的弧度,从水的褶皱里淤积坦荡,成就如砥的襟怀,融入好好荡荡的无穷,汇出源源自信的力量,从蛮荒鄙陋覆膜起伏山的脊线,垂露起心海的狂飙,让吼声飞上云天,纵横广袤,直抵苍茫。”文字富于力量震撼,动荡起伏,激起千层浪。《天成胜地——黄柏塬》是太白至柔至坚风貌的凸显,是悠远生态主义的考量与细说。《不想错过春天 就请来太白》《太白桃川老爷岭上的千年红玉兰树》《风雨翠矶山》《店子上村的传说》《“晒裙树”的传说》等篇目,如拾起遗落天地间的一串串珍珠,多种情思在人间,端出了神州大美自然天成的太白给予身心俱疲的人们,让他们顿首静心,细细品味。
(来源:文字探戈)
《在炎帝陵九章》无异于洞穿时空与文明初始的对话,亦是神思的想象与驰骋,追溯与精神的复原,更是回到纯粹纯澈的少年,以至诚相感的生命存在的探索;《横渠书院张载手植柏九章》是文明回溯的天问,千年书树树百年树人的理性之识,是接通华夏民族精神丰沛强大的仰望与对流;《恍如世梦 文字生香》是生命在文字里的自己找寻与行走,是涅槃也是重生;《享受孤独》是生命成长过程的发现,是对人类共有天敌的最终性击溃,是万物一齐的莫大包容;《坐拥一片空白》则是艺术窍道与人生建构的汇通,空灵与充实的哲变及共融;《秋色·秋韵·秋天》是秋日絮语,秋日私语,更是生命金季的对话,成熟的理性的梳理;《皂角树》清晰的记忆,承载着无以消散的乡愁,远逝的树如同不确定的人生,总留给生命挥之不去的纠结、芥蒂;《保姆的女儿》《天快点温暖起来》是人间祈福,是生命为爱而来的自然流淌,是人间和谐康美的愿景凸显……
文字的横陈,无疑是内心动影最真实的映照,饱含着人之精神丰富的信息。《在这里,慢下来》更是徐斌会对太白山水的深情熔炼,每一行文字擎着他的生命体温,传递着生态太白自然伟力,透过沉甸甸的文字,更能感知他内心涌动的大爱。如同苏咏梅女士所道,“那就让他写吧,将沧海桑田的岁月,沉淀成心中最美的光景,以透明的角色,掩饰内心的爱意”。徐斌会的散文安雅、突兀、峻丽而富于层次,其表温婉,内质奔涌激荡,得益于古文内蕴。愿徐斌会继续“胡佯”下去,联翩而至地端出锦绣文章。
【作者简介】
阿探,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作品》特约评论家,文学评论见于《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文学自由谈》《大家》《长篇小说选刊》《啄木鸟》《延河》等报刊。曾获《小说选刊》2017年第二季写稿签活动铜奖;人民武警出版社《橄榄绿》2016、2017、2018年度优秀作品奖;陕西文学研究所2016年度“优秀小说评论家”称号;《人民文学》2015上半年“近作短评”佳作奖等,目前任职西安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