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杂记
北大山
1.街头闲逛
父亲的老家紧挨着承德,过去是个大户人家,整个村子几乎没有外姓。翻过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北面的那 座山就到了。老家村落位于武烈河畔,行政区划归属双峰寺镇,武烈河自北向南穿承德市区而过。父亲建国之 前就参加革命了,父亲调到哪里,我的老家就在哪里。因此,现在我的老家距承德市区有几十公里,位于承德 的东北部。从我的老家再往北走几十公里,便到了蒙古赤峰地界。
差不多有二十年没在南营子大街上漫步了。大姨家住在承德市区,小的时候,每到寒暑假,我都要到二仙 居的土地祠胡同,找表哥玩上几天,因此,我对几十年前的承德,印象非常深刻。
己亥暑期,我从北京回到下板城。休整几日后,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在老家陪母亲住了四宿,聊聊 家常,昨天打车返回。我没有直接回下板城的家,而是在承德姐姐家住了一日,目的想一个人到南营子大街上 漫步,所谓南营子大街,并不大。双向总共有四车道,中间用铁栅栏隔开,是承德的一条主要街道。
到了二仙居,往日熟悉的土地祠胡同,和印象中的那片古老的民居,都已经不复存在。穿城而过的的那条 铁路也被拆掉了。二仙居南面的那条旱河也有水了,一排兽头在往外喷水,像圆明园似的。……

2.情系北大山
四十年前,平顶山和光秃山,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并都登及过峰顶。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时,站在平顶 山的山顶,放眼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承德的磬锤峰。所谓平顶山,山峰呈平台状,蔚为壮观。山脚下下有著 名的北大山林场。我的网名就与家乡的山有关。读高中的时候,曾到过这两座山植树和割鹿柴。
平顶山的后面有一条沟,漫山的松涛林海。那里的山和立于峭壁上的松,非常奇特,极具黄山的神韵。山 涧里的小河,平日里闪着银光,叮咚作响,是空寂山谷中醉人的天籁之音。山坡的高台上,有一处古老的庙宇 ,庙前谷底有两颗几十米高的巨大松树,每棵树上都有龙的图案,直插云霄,更增添了几分神奇,……。
我曾多次去过光秃山,近些年来新开发的石海景区就在这座山上。游客至此,无不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 折服、所震撼。我第一次去石海公园之后,曾写过长篇散文《大山之中的石海》,……
我少年的时光,就是在这片大山中度过的。这里藏着我童年新的梦!

3.耄耋母亲
下车刚走近老家的院子,看见母亲坐在正房门口,叼着她那个长长的旱烟袋,目不转睛地望着大门口。母 亲知道今天我要回来看她,她在痴痴地等我回来。
进屋后,母亲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找烟、倒水。近九十岁的母亲,精神还不错,但看起来身子骨大不如从前 。我赶紧说:“我自己來弄”,可她非要给弄。她问我:“中午吃饭了没有”,我说:“还没有”,她说:“ 我去给你做”,我说:“我自己去做吧,或者一会儿他们回来时再说”,她说:“那我去给你找做饭用的东西 ”。我去厨房做了两个菜,母亲给我拿上来一瓶白酒和几罐啤酒,我开始吃饭,喝了一杯九龙醉,又喝了两罐 啤酒。酒后神清气爽,听母亲给我说她半年来的身体情况。由于事忙,这次距上次回来看母亲已经快半年了。
母亲生了我们五个孩子,大哥、大姐、二姐,我和我弟弟。大哥大我十二岁,二姐和我,我和弟弟的年 龄相差都为两岁。父亲、母亲一直都与弟弟生活在一起,大哥和我很早就离开家了。父亲不愿意到城里生活, 离休之后,直到八十岁时因病去世,一直与弟弟在乡下生活。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父亲去世之后,除 了公家每月给母亲发点遗属补助之外,我主动提出,承担了母亲几乎全部的生活、医疗费用,平时,她和弟弟 吃住在一起。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需要他们多照看一下。
晚饭之后,母亲让我和她睡在她平时睡的大床上,母亲似乎与我有讲不完的话。说着说着,母亲睡着了, 我看了会手机,母亲睡了一小会儿,她又吃力地坐了起来,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大腿抽筋了。她坐起来自己揉 ,样子很痛苦。我把他的腿拽过来,给她揉。一直给她揉了一个来小时,母亲说不疼了,我扶她躺下睡觉。母 亲睡着后,我怎么也睡不着,拿着手机在床上发愣,……
Rem ======
2019.6.30 写于承德石洞子沟

作者简介:李东升,笔名北大山,定居北京。曾为高中物理教师,耕耘四十余载,桃李芬芳。是河北省特级教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早年有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或文学丛书。曾被两家省级作家协会聘为特邀创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