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童年周恩来》电影有感
历史,短暂又漫长;中国历史,悲凉又悲壮;世界历史,进步又匆忙……一百多年前,一道历史的枷锁牢牢地捆绑在中国这一只潦倒又悲愤的雄鸡之上。
那时,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江苏淮安,降临了一个人,周恩来。为了给身患重病的小叔叔冲喜消灾,不满周岁的周恩来过继给了小叔叔小婶婶。嗣母也就是过继母,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温文尔雅。周恩来从小就被她的柔情与才智所包围,她对周恩来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是周恩来毕生都忘不掉的人。
而,青春之花终于逝去,两位母亲在周恩来10岁时就相继去世,这让小恩来备受打击,他想改变这一境况,他不想让这个家族就这么落寞,破败。
可接踵而至的,是周家的债务沉重,八婶母无言以对,而小恩来在要债的面前叫:“我是周家管事的!”一个刚过10岁的孩子竟能说出这般话,且如诺言所说,换了钱,八婶母别提有多欣慰了。
家破人亡的周家,又强行受到无能政府的压迫:周恩来的龚表舅因闹革命,被冤判犯罪,被抓去了。这下,小小的周恩来再也忍不住了,他不能读书,周家破败不堪,清政府腐朽、无能,无权抵抗外来实力,还一味压迫本国无辜老百姓,这是何等耻辱啊!
恩来又得到了去沈阳读书的机会,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淮安,他永远的家乡,就再也没有周恩来的脚印了……
然,周恩来13岁了,在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他见到了其他两国的战争之碑,立在了我国的北方作为纪念。奇耻大辱的附加,让小恩来忍辱负重,喊出了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的中国,危在旦夕,民不聊生,只有努力读书,干出一番事业,一番拯救中国的事业,中华民族的耻辱感才得以解脱,中国人民才得以快乐,中国才得以崛起啊!
周恩来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者,胸怀大志的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不说大的,只说他小时候,年纪轻轻,只是个孩子,就能当家还债,就能孝亲敬长,就能喊出那样的话,着实不容易!不仅仅是因为家破人亡,更是他自己清楚家里需要他,需要他出面;更不仅仅是因为政府腐败,他想报复清政府对他家人的不公道,而是他要去改变中国,让中国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展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在的我们,多幸福啊,相较于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争吵、嫉妒,甚至愤怒都是一种奢侈,都是一种幸福!国破家贫的时代能有时间让大家互相伤害吗? 曾经的我们学习外国思想,学习外国技术,借鉴外国产品;
现在的我们让外国学习我们的思想,模仿我们的技术,使用我们的产品!2021年7月6日晚,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国务院金色大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学习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这个光荣的中国的模样要感谢周恩来他始终不懈的精神,是他的努力与一系列马列主义者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并为之奋斗终身,为人民服务终身。
现在的学生们,学习成了最大的问题,不想学习,可是你想过吗,一百年前还没有学上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感觉?就好像你没有游戏玩一样,心心念念,似乎游戏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错了!中国需要我们这一代少年,中国坚定的需要我们!老一辈的领导者总会离开,但我们青春正早,如果一心只为一时的愉快,那就可能付出一世的努力!我们也不为人与人互相比较,互相竞争,甚至互相伤害,这样太奢侈,以至于猖狂了。如果所有人都只为这些,那么想想,可爱的中国又会怎样?是否沦落到百年之前的落寞,大家都不向前,都向后退缩,中国就会退缩于世界之后了,那就会如魔法一般历史重演:受压迫,受外来实力的欺凌,无家可归;又是否会搞得不团结,嫉妒之心填满整个国家,自己家发生矛盾,以至别家来你家搞个破坏,烧个房子又是炸个城市的……如果真的会这样,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答案:学习不怕苦,不怕输的精神,学习恩来精神,努力学习,砥砺品格,做一个正直、守规矩的人,立志为国家出一份力,为社会出一份心,为人民出一份情!
真诚愿我们一起,勿忘国耻,学习伟人精神,坚定自己的奋斗信念,将来报效祖国,保卫国家。因为,中国需要我们呀!


主播简介:吴秀年,网名蓑衣人。江苏淮安人,声动淮安阅读会成员,声动淮安阅读会朗诵艺术团团员。热爱朗诵,也爱旅游、爱音乐、热爱一切美好向善的事物,更希望自己能努力活成一束光,把美好带给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