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微 信 诗 歌 学 会
安 徽 分 会
(第 26期 总第 026期)
本期诗人:王燕 吴晓明 于爱兰 年轻的心 韩木生 纪良发
本期编辑:苏东山 校对:黄冬松
王燕的诗
作者简介:
王燕,池州人,在安庆生活。早年有若干散文见报端,其中随笔《味道》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闲来偶尔涂鸦。
光 影
一把锁 轻锁历史
光 透过门缝 探寻
影 投向古朴之门
你 立于光影
立于当下与历史之间
凝想……
2018 最后一场雪
凛冽的风
吹僵了我的思维
如雪中伫立的树
一片皑皑
覆盖了昨日的脚印
我站在窗前
看雪衬石礅 成点
看车轮碾雪 成线
看阡陌纵横成几何
那生活的几何
在经年的历练中加减乘除
平平仄仄
起起伏伏
树 从未停止过脉动
风呼唤着雪花
像夏夜萤火虫
给我脑洞 一隙光
那洋洋洒洒的姿态
撩得我
思绪飞舞
纷纷扬扬
幸福 忧伤 欢乐 无奈
都成为过往
雪 平覆了它们
平覆成一种 白色
好写 最新最美的文字
好绘 五彩斑斓的图画
吴晓明的诗
吴晓明,安徽省职业学院数学教师,副教授。发表《二次曲线猜想》《扁舟窈桃》《夕之岩石》《老朋友》等组诗。散文《苦楝树下》《原路返回》《慕色苍茫》《嫦娥舒袖》《状元桥边》。尝试数学与诗的思维方式。用双曲线、椭圆、圆表现生命的感悟。系《中国爱情诗刊》在线诗人,《十方文学》在线散文诗歌作者。
软肋江南
离别小站
懵懂离散
两鬓斑白
绕道回来
这么多话
存于软肋
千万遍地告诉自己
忍住眼泪夺眶
万千次地发誓
不能话痨一样
少年同窗机缘
磨砺一万年
见面依旧
烟雨江南
让言语自然流淌
让眼泪再入长江南岸
岁月的手掌
已经把彼此
揉搓成亲人一般
生命的中点站
烟雨和阳光
这一天
青春回环
虚听蝉鸣
七月流火
蝉在正午
一声拉长一声
鸣叫童年
鸣叫少年
鸣叫瞬间流年
蝉鸣
一夏又一夏
鸣叫自己
还是鸣叫
那个人
炎热是真实的
生命是渺小的
你薄薄的羽翼
可以飞上枝头
高歌一季
我拼尽全力
至今还在
树下歇息
低首听蝉鸣
挥手即此生
于爱兰的诗
于爱兰,笔名兰心蕙质,安徽铜陵人,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码字,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参花》《精短小说》《铜陵日报》《铜陵有色报》《文旅铜陵》《铜陵民俗》《铜陵民俗故事安徽卷》《全球诗歌》《中国爱情诗》《齐鲁文学》等报刊及网络平台,现为铜陵市民俗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
四月的原野
一地春色
被风铃摇醒
四月的阳光
灿烂出场
带着溢满的金箔
慷慨扬洒
原野的风无拘无束
吹开繁星点点的嫣红
紫云英的笑靥
烁于浩如烟海的郁郁葱葱
山水的背景
贴合尘世的安宁
芬芳的人间
浓郁在自然的元素里
深呼吸
吐尽三千烦恼丝
去揽清风入怀
邀溪水欢唱
返璞归真
解开被物质世界
纠缠不清的捆绑
积压的疲惫烟消云散
在宁静中倾诉
包容中成长
唐诗里藏不住一个女人
一瓦一砖
华清池的水汽
凝结成历史的苔藓
一草一木
长生殿的芙蓉
摇曳成旷世的枷锁
盛唐的恢宏
荡气回肠
霓裳羽衣的惊鸿一瞥
扶风摆柳
像长安彻夜的万千灯火
人潮涌动
也要仰睹芳容
楼宇琼阁安放不下你
因你就是大唐
诗仙诗魔都妄想
几行文墨框不住
你和你背后的
盛世枭雄
芳华如电
闪耀了几个世纪
红颜已逝
二十一个轮回
最真的爱
是执念后的
完全释然
最深的背叛
是嘴角上扬的
一抺凄惶
覆灭与重生
积压于你肩上
化身为白绫紧缠
斑驳的祭坛
放不下
草芥的薄凉
年轻的心的诗
年轻的心,原名方贤淮,从事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工作,爱好文学,有若干诗歌发表于报刊。诗观:不求深刻,但求快乐。
春天的序曲
是从冬夜猫的一声又一声凄厉呜咽中拉开的
谁都想把春天和花朵联系在一起
而忽略了春天一路走来的遭遇
一切所谓的艺术
都源于原始的情欲和张力
就像一缕炊烟飘得再远
都源于土灶
再伟大的艺术家
都高不过一堆篝火
初夏 池城之夜
此刻我站在蛙声里
回望我的城市
很少有这样一座城市
有这么大片的湿地
供你回望和品味
经历过风雨的洗礼
池城美得如童话中的城堡
城市上空飘过的白云
就像我头顶飞过的夜鸟一样生动
一场大难过后
今年的蛙声
格外的浓密悠扬和从容不迫
我从中听出了
幸福的味道
韩木生的诗
默涵,实名韩木生,安徽池州人。从事基层工作40余年,酷爱文学,先后创作出版了《法家思想集大者·韩非》《伟大的军事家·韩信》《小人与小人世界》《我的一天》和《黑泥河畔》等文学专著,今年出版诗歌集《秋浦拾夕》。
韶山行
遥望南天几多星,
驱车破晓韶山行。
层林尽染霜摧叶,
潇湘烟雨风荡云。
期盼许久迎红日,
历练艰辛向光明。
千里寻踪应为是,
济世赢得亿万心。
登高感怀
观莽莽宙宇多许久,
有谁能记得?
然沧海桑田,
江河枯溢,
星辰昼夜。
眸凝云叠天际,
新物替旧物。
惟日起东方,
循环西歇。
春风拂绿大地,
虽百花竞艳,
寒气依烈。
芳心人皆有,
只是难悟彻。
登高处、山川千里,
过往事、体会深切。
而如今、白发皓首,
谈笑冷热。
纪良发的诗
纪良发,《皖江晚报》驻池州市记者站站长、资深报人、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华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池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方面卓有成就。皖江文化、抗战史研究、红学研究学者。1999年出席安徽省骨干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会上作题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长篇发言。2005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抗战60周年颁奖典礼。已发表新闻作品1万余篇。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获全国各类文学作品奖、新闻作品奖、社会科学奖60余次。作品入编多种选本。代表作诗歌《祖国万岁》,报告文学《图腾》《龙腾虎跃》。
升金湖看鸟
在初冬
在升金湖
等待一场瑞雪
等待一场候鸟的
盛会
天高云淡 湖面上空
没见一只飞鸟 也没有一片雪花的
影踪
这是一只很让人心悸的鸟
在升金湖鹅头岭最佳观鸟点
我们发现了它
时而向水而立 时而悠闲
踱步
河水 已经没落
芦苇
在阳光映照下
像燃烧的
火焰
滩涂上 青草漫过
天边
升金湖 鹅头岭
这只鸟 摇晃着
哲学家的
脑袋
一边寻觅 一边思索
蓦然 把长长的尖嘴插入草丛
忽而 它兴奋地舒展洁白的羽翼 旋转 摇曳
水上芭蕾 水上芭蕾
似仙似鹤 是梦非梦
作为尖兵或带头大哥
作为先遣司令或先锋官
千山万水 血染长空
只有它九死一生
这只鸟自豪孤傲 向天而歌
今天的舞台 今天的江河
被自己独有 它张开翅膀飞了
起来 长鸣声声
它要把升金湖水草丰美的喜讯
传递
我们以仰望的姿势看鸟
我们的手掌 高过云天
泪水泛滥 一片风暴
寒潮雨雪 还有大批候鸟
正飞行在向往故乡 升金湖
的旅途中
升金湖 升金湖
鸟就是这样
行走江湖
从南方到北方
从北方到南方
兄弟姐妹 不离不弃
铺天盖地 以英雄进行曲的方式
或纵或横或人字形 飞翔 歌唱
又是冬季 又是候鸟南迁时节
成群结队 步调一致
从西北利亚 从贝加尔湖
向南向南 一路行吟
在寒流中 在刀光剑影中
掠过千山万水
九死一生
来到鸟的故乡 梦的天堂
眼睛被阳光辉映
羽翼被风雨磨炼
向南向南
在升金湖栖息 在升金湖休闲
天南海北的人 像候鸟蜂拥而至
看鸟拍鸟
谁的一声吆喝 惊飞了谁的梦乡
一行队伍直上云天 盘旋 鸣叫
起起落落 云卷云舒
江南江南
一幅水鸟鹤舞图
灵 山
灵山奇峰 三棵树
红枫 皂角 银杏
九百年
不离不弃
这种情感根深蒂固
任凭狂风呼 任凭霜剑摧
顶云立地 相守相依
三棵树之间立一
磨盘
观音菩萨做点化
过海八仙相约来品茗
水 当然是灵山七口泉
茶 当然是奇峰四库春
在灵山 在奇峰
有一种光芒 确曾进入我的身体
我在红枫 皂角 银杏三棵树之间
沉思遐想
我在神性的磨盘上 打坐参禅
血脉之中流淌一条大江 奔流不息
一套太极形意八卦掌 行云流水
菩萨呵 八仙呵 三宝呵
可通天地 可照星辰日月
我左眼看山 右眼观海
我骑在老虎 狮子 九龙背上
腾云驾雾 疾如闪电
可谁能追得上一座山峰的内心……
END
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安徽分会
顾问: 王寒山 朱鹤年 孤城 李商雨 老巢
会长: 黄 平
副会长:孙启泉 李劲松 方华 纪良发 苏东山(常务)
秘书长:倪 雯
副秘书长: 梁作成 王恩斌
编辑部 主任:黄冬松
编辑部 副主任:苏东山 朱先贵
外联部 部长:李远波
外联部 副部长:张承斌 端琼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