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尊敬的周总理,也是一位大孝子。尤其是对他的生母和他的养母,他是尤为尊敬。非常听他母亲的话。
电影《童年周恩来》中,也有过这样的几个片段:周恩来被诬陷,想反击回去,他的母亲制止了他,他虽然心中委屈很气愤,但依然很听他母亲的话,没有将事情闹大。
周恩来的母亲卧病在床,周恩来非常想让母亲好起来,找了个偏方,用墨汁先自己尝试,才让母亲试试。
周恩来的生母逝世了,周恩来非常难过。他使劲地推母亲,最终却也没能让母亲留下。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 ,周恩来对他母亲浓浓的爱意和无法忽视的孝顺。虽然因为他的母亲,他受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忍下了一次又一次的不甘,但是他很懂事,一直都很听话,对他的母亲没有丝毫的埋怨,一直对他的母亲孝敬有加。
其中还有一段,他的母亲去世了,这对周恩来来说可谓是很大的打击,甚至对他的父亲发起了脾气。
虽然这是不对的,周恩来也意识到自己是拿别人撒气,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但也由此可见,周恩来十分爱自己的母亲,这份爱,也让周恩来,比平常的孩子,更听话,更懂事。也更能理解自己父母的心情,因为周恩来以后的担当,做了铺垫。
放眼现在,有多少人,像周恩来一样那么孝顺他的父母呢?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闹各种各样的脾气呢 ?或是像周恩来一样懂事听话,让父母十分省心呢?几乎是没有了,多多少少,心里总是会有一些埋怨,或许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同父母说话时,语气中各种各样的抱怨。父母有时也毫不退让,这让本来亲密无间的亲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让本来肩并肩的两个人越来越远。到那个时候,理解,似乎也没有太大的用处了。
如此,他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回想起我和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不由由心生愧疚,平常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往往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忽略不计,却将父母的过错,放大数倍。任由自己的脾气作祟,与父母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是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孝敬父母,向他们表达,以前每一句被扭曲的“我爱你”!


主播简介:张琳,声动淮安阅读会成员,淮安市朗诵之友俱乐部成员。热爱文学,热爱朗诵,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类大型朗诵活动,希望在朗诵中获得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