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明珠崆峒山
文/孙虎林
时值三伏天气,暑热难当中来到陇东平凉。清早起床后,凉风习习,细雨飘飘,恍若清秋时节。
在游客中心购买上山车票时,再三忖度,准备直奔香山顶。如此,便可一边下山一边赏景。2001年夏天,我们从东边上山,坐顺车后到达中台,而后沿台阶攀登。那年,儿子不到三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给他系上鲜红的福带,保佑我们一家平安吉祥。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崆峒山山河无恙,愈益秀美雄奇。
旅游车绕向后山,一路行来,林丰草茂。裸露的山石色呈红色,呈现出绚丽的丹霞地貌特征。车子沿着蜿蜒起伏的山道,一路攀升。其间,崇山叠岭中,瞥见一二民居掩映密林,宛若世外桃源。车子爬上山顶,视野开阔,山峦起伏,犹如无数莲花恣意盛开。前方一片云海,峰峦峥嵘,神秘莫测。凭直觉,我知道香山就在眼前。大凡名山胜景,不时隐身烟雨之中,缥缈绰约,令人神往。
香山顶是崆峒山旅游车所能抵达的最高点。此刻,巍峨的香山观就浮在云端,气象森然。新修的地质博物馆内陈设着众多岩石样本,无言地述说着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遥远历史。数家商铺经营林林总总的旅游纪念品,红红火火,祥和安然。一只土黄色旺财狗趴在地上,不时打量来往游人。顿时,仙气氤氲的道教圣地散发出世俗生活的烟火气息。山顶海拔已达两千多米,气候变化无常,冷雨时至。冷风飕飕,风里不时飘来几星雨滴。游览片刻后,我们便缓步下山。此番是从后山上来的,正好移步换景,欣赏一番崆峒山的绝世美景。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以西3公里处,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山河形胜。崆峒山之神奇不光在于其险峻的地貌,更在于其儒、释,道兼容并包,和谐相处的名山胸襟。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一般而言,释、道由于信仰迥异,各踞山头,互不来往。正如九华山之于佛教,青城山之于道教,各擅胜场。2001年夏天,我们初游崆峒山时,便不无惊讶地发现,富丽堂皇的佛教寺庙踞于中台以下,奇崛雄秀的道观高耸险峰。佛道共处一座大山,在别处似乎不太常见。今三教洞内,就祀奉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即是三教共处相容的明证。
事实上,崆峒山历来为道教福地。传说,古时广成子曾在崆峒山石洞内隐居修炼。黄帝巡行天下,在此问道广成子,悟道启智,天下大治。宋人游师雄曾赋诗一首,咏赞这一美妙传说。“昔闻广成子,不为外虏役。轩辕屈尊至,稽颡请所益。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后来的道教祖庭人物,宋代宋披云,元代贺志真,明代张三丰等著名道士均在此潜心修道。一时间山川生辉,崆峒名扬天下。
山间云雾缭绕,山下日光晶然。置身雷声峰,下方的崆峒山水库如一方美玉,翠绿莹润,熠熠生辉。近旁林木,鲜绿明艳。山巅巨松墨绿浓翠,风骨潇洒。手扶着几乎直立的栏杆,一步步踏稳台阶,上到一块巨大山石上,透过虬劲的苍松枝干远眺,但见山岭起伏,岚气缭绕,气象万千。瞬间,青年杜甫“荡胸生层云”的逸兴豪情附着心怀,一时间心潮澎湃。只有攀登高峰,才能极目胜景,“无限风光在险峰”,所言极是。
崆峒山空气湿润,植被茂盛,如一颗翡翠明珠遗落人间。这苍翠毓秀的山色,在相对干旱的陇东极为罕见。栈道边生长的乔木高大秀挺,苍郁茂盛。触目皆是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令人恍若置身南国密林。这苍然朴茂的林木站立山间,玉树森森,气度不凡。眼前景致,让我以为置身于以幽静驰名天下的道教圣地青城山。崆峒山沾溉了天地灵气,朗润灵秀,赏心悦目。走在秀木环绕的山道上,神清气爽。这富含负氧离子的崆峒森林,可真是洗肺净心的天然氧吧。
走过几处道观,岩石边向下伸展着一条原始山道,两边以铁链围护。奇怪的是,没有了台阶,下山路就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垂挂下去。只能小心翼翼找到脚踩的地方,而后抓紧铁链,轻移脚步。山石表面光滑,立足点极难探到。因此,抓紧铁链就至关重要。这段路垂直距离也就三四十米,难得地保留了原始蹬道的地貌特征。贴身山石,令人不觉想到修行者的艰难。由此,也不难悟到人生之路的曲折。看来,这是景区特意保留的原始山道。
下来后,转到山石左侧一看,才发现依岩壁架起一道铁质扶梯,几成九十度。这就是崆峒山有名的天梯景点。上方巧借山石,建一小巧僧舍。舍边立着一位年老尼姑,她笑呵呵地俯视着我们,口中念念有词,似在念诵佛号,为有缘来此的游客祈福。
天梯下方不远处,就是中台了。这儿松柏环绕,苍翠欲滴。由此回望崆峒后山,景致尤盛。那年带着幼儿攀登至此,就曾以远山为背景摄影留念。这方背景也是崆峒山旅游名片,游客至此,大多留影存念。从此远眺,一峰独秀,如蓝天一柱,峭拔孤高,冠绝天下。山头上苍松茸茸,山腰间杂树丛生,岩壁赭红,原始雄浑。随意点缀的道观享殿,古朴庄严,灵气充盈,显示出名山古刹的非凡气韵。
清人谭嗣同题咏崆峒山的诗气势磅礴,壮志凌云。“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崆峒山,一座浑元淋漓的神山。崆峒山,一座空灵秀伟的仙山。
2021年7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