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七月的夏夜
文/丁继坤
夏夜降临,当我看见有许多城市居民或开车、或步行,来到市郊路旁避暑乘凉的场景时,不由我回想起孩童时代乡村夏夜的乐趣。城市的夏夜与乡村夏夜相比,有着不同的感受。城市夏夜灯火辉煌,喧嚣烦躁,散发出闷热难耐的气息;而乡村的夏夜凉风吹佛,舒适暇意,充满着回归大自然中的美好心情。

曾记得孩童时代的乡村夏夜,人们吃完晚饭后,都会走出家门,手拿扇子,聚集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或是涝池旁、黄河崖畔乘凉谝闲。那时的乡村夏夜生活虽然显得单调,但却欢快充实,十分有趣,令人陶醉。

乡村夏夜到来之前,夕阳晚霞笼罩在乡村的田间、巷道,交相辉映;这时火烧云从西边渐渐燃烧起来了,把整个乡村照耀成红彤彤的海洋,用残阳如血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了。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肩扛农具,手拉黄牛,嘴哼秦腔小调,从地里干活归来,意味着劳动的一天又过去了。吃罢晚饭,夜幕降临,远山、近树都笼罩在朦朦胧胧之中,一轮秀月静悄悄地爬上树稍。这时鸡鸭回窝、牛羊进圈,飞鸟入林,只能听到青蛙的“呱、呱”声、蝈蝈、窸蟀的虫鸣声在不知疲倦地此起彼伏,响彻耳旁。当妇女们还在家里洗碗刷锅、收拾家务的时候,经受不住闷热的男人们已走出家门,手拿扇子,到户外休息乘凉。大伙儿相聚在一起,有的坐在木头上,有的坐在砖块上,有的蹲随地而坐,互相交流谈农事,海阔天空地谝闲传,有的给孩子们讲天上月亮里的“嫦娥玉兔”、银河中的“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

乡村的夏夜不只是属于大人的,更属于那些不知疲倦的孩子们。在明亮的月光下,有的小伙伴边走边唱着:“月亮走我也走,月亮走到家门口……”的童谣,尽情耍闹;有的一见面,就像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使平静的夏夜显得热闹起来,有的在乐自不疲地玩顶腿、骑马打仗等游戏,展现出无忧无虑的童乐世界。更有大一点的孩子们商量着到地里偷西瓜来享享口福。记得有一晚上,月光明媚,如同白昼,我们相约来到村口麦场的草垛下,密谋着偷西瓜的计划。头脑灵活的法子哥,给我们做了具体安排:谁负责放哨,谁负责偷瓜,谁负责运瓜,那架式不亚于战前的战略部署。

晚上零点左右,银白色的月光洒满大地,如同白昼。我们好似鬼子进村般的低头哈腰,轻手轻脚来到西瓜地边。在朦胧的月色照射下,只见像地雷一样的西瓜滚满田间。我们正当准备下手摘瓜之时,忽听到几声青蛙叫唤,这是负责放哨的猫娃给我们发出有人的信号。只见瓜棚里走出来一个黑影,那是看瓜的老汉,拿着手电筒向四面照射,吓得我们大气都不敢喘息。大约过了二十几分钟,老汉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又回到瓜棚里睡觉去了。这时我和其它伙伴悄悄地摸进了瓜地,也不管西瓜熟不熟,凡是摸到个大的西瓜就摘掉,然后传到后面的人,一会儿就摘了十几个。负责保管的小毛从后面传过话来:“够了,够了,赶快撤!”,于是我们便迅速离开瓜地,像打了胜仗一样凯旋而归。到了村口场间,几个小伙伴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西瓜,才回家睡觉去了。那时偷西瓜这只是乡村夏夜的一段小插曲。

乡村夏夜的圆月高悬,蛙声不断。浸透着田野庄稼成长的浓浓气息,刺激着男女老少的神经。那些爱跳爱唱的中、老年妇女,拿着手提收录机,伴随着歌曲音乐,跳起了并不精彩的广场舞蹈,其中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逛新城》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舞曲,招来父老乡亲边乘凉边观赏。舞者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乡村夏夜増添了乐趣。随着夏夜的越来越深,天气慢慢凉了,人们才尽兴散去,各自回家休息,乡村逐渐归于寂静之中。

孩童时代的乡村夏夜是丰富多彩的,是热闹可爱的。我留恋孩童时代的乡村夏夜,更向往乡村夏夜的美好生活。
韩城市新城办河渎村
四组: 丁继坤
联系电话: 18992356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