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孟津赋
作者:孟津文联 梁彦兆
朗诵:赵晓梅 王 研
黄河远上白云,西出巴颜喀拉山。龙行五千四百余公里,蜿蜒九曲十八弯,穿山越壑,赴海归宗。洛邑之北,邙山之下,大河之畔,古渡曰“津”。有夏孟涂氏封国,周武八百诸侯会盟,孟津彪炳史册,久享盛名。河山拱戴,四千岁月演兴替;神州之中,万千物华成大美。溯古思远,追昔述今,欣而为赋,歌以咏志。曰:
大美孟津,显在地望。六朝故都,帝王之宅;京洛旧畿,皇室之乡。东瞻嵩岳,西接崤函,南眺伏牛,北望太行。居福地而襟抱大河,应天象而坐拥北邙。地占龙格,风水独享。“十三朝古都半孟津”,驰誉天下名俱扬。天地之央,始谓中国;礼仪服章,华夏炜煌。觅源追宗,亿兆赤子根河洛;安土重迁,四海游客思故乡。民族之摇篮,文明之滥觞。
大美孟津,渊远流长。盘古氏辟鸿蒙,天地肇创;女娲氏补天阙,化育阴阳。伏羲氏降龙马,一画开天;炎黄帝拓疆土,国祚绵长。大禹治水,铸鼎铭始分九州;武王伐纣,会诸侯誓约铿锵。周公营洛,煌煌帝都兹此始;制礼倡乐,宗法承嗣作典章。平王东迁,中原逐鹿风云会;绝河亡秦,江山一统归汉邦。光武中兴,教习风化昌国运;魏武挥鞭,志在千里慨以慷。三国归晋,分久必合循天道;孝文迁都,民族融合中华强。薪火相传说兴替,浩歌一曲酒千觞。得中原者得天下,据河洛者业兴旺。
大美孟津,风骚独领。《道德经》开哲学先河,孔夫子问礼周城。胸罗文章,贾太傅才华无伦;丝绸之路,班定远屡建奇功。关关雎鸠鸣河洲,白马驮经佛学兴。《三都赋》成,洛阳纸贵;二十四友,金谷名盛。客居东都,李白独钟三尺鲤;意属大河,王维卜居孟津城。情系北邙,孟郊诗成《游子吟》;独步龙蛇,王侯笔力能扛鼎。高才半朝,河阴代有才人出;惟斯为盛,分野光曜文曲星。数风流人物安在?叹黄尘老尽英雄。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大美孟津,乡村振兴。生态农业遍南北,沟域经济连西东。观光农业,一村一品;高效农业,果蔬温棚。梨花胜雪桃李妍,田畴麦浪和煦风。稻花香里说丰年,映日荷花别样红。姚黄魏紫,绝品牡丹生佳地;黄河奇石,仙姿神韵自天成。田园风光醉游客,农家特色情趣浓。绿色发展,城乡融合;小康梦圆,脱贫功成。美丽乡村,喜看旧貌换新颜;清洁家园,共享成果乐融融。
大美孟津,以业兴城。引黄济瀍,重构北邙水系;开源复流,打造水美之城。河洛通衢 ,宜居城区;大河明珠, 魅力无穷。洛北工业园连通都市,循环工业园生态之城;华阳产业区集聚合力,吉利石化区再展雄风;空港物流园货畅其流,新城科技园产城共融。黄氏青铜,国宝奇珍;仿古三彩,盛唐雄风。秦氏妇科,丹药妙方医沉疴;郭氏正骨,神医绝技泽苍生。二百里黄河廊道,漫展风景如画;四百年明清古村,魏家坡游人接踵。小浪底观瀑,巨浪喷涌荡碧波;西霞院畅游,湖光山色入帘笼。勇立潮头,古津欣唱《黄河颂》;奋发有为,邙岭逶迤歌《大风》。
大美孟津,万里鹏程。民者,国之本也;家者,国之基也;区(县)者,国之础也。民安则国泰,家和则国兴,区(县)强则国昌盛。宏图再展,区划调整。孟津吉利,撤县并区;联袂发展,共济和衷。一衣带水,风月同天兄弟谊;携手并进,与子同裳骨肉情。融入中原都市圈,回归洛阳大家庭。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建设文化传承示范区,构筑生态宜居健康城。助力副中心,形成新引擎。任重道远,踏平坎坷成大道;风正时济,扬帆破浪再远行。
噫!孟津傍水而生,因水而名,凭水而兴。五十五万大河儿女,使命在肩,初心在胸;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致力古津崛起,共图民族复兴,阔步现代化之路,同圆强国之梦。
颂曰:邙山其巍,大河其汤。古邑孟津,长发其祥。旭日东升,万道霞光。飞龙在天,虎啸山岗。鹤鸣九皋,鹰隼翼张。盛世德珩,大道康庄。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小康梦圆,复兴路长。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公元2021年7月于抱朴堂
附:孟津历史沿革
孟津原是洛阳北部黄河岸边第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渡口口。“孟”是“第一”和“大”的意思;“津”是渡口。因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
《史记·河渠书》引用《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据《孟津县志.沿革》载:夏朝时,今孟津属于孟涂氏封国。孟涂氏是姓孟的一族,清代人张澍在他所著的《姓氏寻源》一书中说:五帝之一颛顼的大臣名叫孟翼;虞舜的大臣名叫孟亏;夏启的大臣名叫孟涂。
商代时,孟津称为“畿内地”。“畿”,又称“京畿”,“畿”和“辅”可以连用,指国都的四周郊区附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大会八百诸侯盟誓于孟津,周武王在孟津宣誓的誓词记载在中国典籍《尚书》中,即《尚书》中的《太誓》篇。周武王的部队宣誓后,从孟津向北渡过黄河,与商纣王的部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安阳一带)并灭掉了商。后来,历史学家改“孟津”之“孟”为“盟”,周代时孟津又称“盟津”。
周朝时,今孟津境内始设“邑”,有平阴、穀 城两邑;战国时期为韩地;秦改邑为郡县,称穀城、平阴县;西汉为穀城、平阴、平县三县辖,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三国魏时并平县、平阴、穀城县三县为河阴县,隶属河南郡;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隋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八年省。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唐初划河阴出洛阳跨黄河置大基县,后改为柏崖县、河清县,隶属河南郡);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徙治于白坡镇(今洛阳市吉利区内)。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金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后,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县名未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历元、明、清属河南府,治老城不变。金、元、明、清时隶属河南府;1913年属豫西道。民国初隶属河南省河洛道,1925年隶属道尹公署,1927年隶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33年隶属河南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洛阳专区。1959年县治由老城迁长华(今城关镇)。1968年属洛阳地区。1971年11月由地区划属洛阳市,1976年11月复划属洛阳地区,1983年11月重划属洛阳市。
202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孟津县、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 2021年4月22日,孟津区正式挂牌成立。

作者简介:梁彦兆,笔名中秋子,1962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县人。河南省直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孟津县文联副主席,现为孟津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间,先后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长篇《水浒心语》,小说、散文、诗歌、电视片脚本、戏曲小品、碑文、赋、记等200余篇。2020年11月出版长篇《老梁侃古》。小小说《坡》曾获《青春》杂志“第二届全国小小说大赛奖”二等奖、电视散文《悠悠荷花情》获中组部“农村电视散文大赛”二等奖;《瀍源公园赋》勒石瀍源公园文化墙。


